《声声慢》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品味语言,体会词作中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拂开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她,特立独行,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爱情之尊。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她是谁呢?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晚年佳作《声声慢》,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研读课文
初读词眼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也就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
明确:“眼”,传神之所。本词“词眼”即:“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再读内容
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愁情。请欣赏配乐朗读(多媒体播放MTV),思考这种愁情是如何展现的?走出优美的旋律,你知道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吗?提示:诗歌中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是全词的主旨句)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品愁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这首词中,这几句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分析。(从内容、形式等角度分析)
明确: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增强感情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赏愁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时也说:“以我观物,则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明确:意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我们曾经在哪些诗句中接触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小组展示成果:
酒
(为何说是“淡酒”?明确: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晚年凄凉惨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提问:为什么看到大雁会伤心?
雁声凄惨;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象征女子容颜
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细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潮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凄婉、愁苦、哀怨的意境。让我们带着对愁的感知,伴着音乐,再一起来齐声诵读,体会这凄美绝伦的意境。
3.析愁因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国破、家亡、夫死
拓展延伸
人们都说李清照愁多,更有人说她是“一般愁字别样情”。请同学们比较并分析《声声慢》与《醉花阴》的“愁”情。
小结:两文虽然所写的时令、意象相同,但意境不同、愁因不同、愁的程度不同。如果说《醉花阴》表现了作者的独居之愁、闺怨之愁,那么《声声慢》所表现的就是亡国之愁、丧夫之愁、沦落之愁。
课堂总结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布置作业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清照,写一段话。
李清照啊,你是__________,你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