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初读词眼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再读内容
一、直接抒情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一)品愁情
在这首词中,这几句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分析。(从内容、形式等角度分析)
直接入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凄清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2、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1、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直接入愁: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二)赏愁景
酒、风
雁
黄花
梧桐、细雨
借景抒情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我们曾经在哪些诗句中接触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雁足传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潮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凄婉
愁苦
哀怨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三)析愁因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国破、家亡、夫死
比较《声声慢》与《醉花阴》的“愁”情
拓展延伸
“一般愁字别样情”
《醉花阴》
《声声慢》
闺怨之愁
家国之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你的感受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清照,写一段话.李清照啊,你是__________,你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