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1轴对称图形-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1轴对称图形-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0 06: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轴对称图形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第29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辨别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纸、剪刀。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游乐场玩(出示教材第28页主题图),看看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汇报1:游乐场有滑梯、小飞船、小火车、缆车和大风车等。
汇报2:有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
……
师:大家观察得真细心,发现真多!你们知道这幅画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最上面三幅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是相同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的?(让学生用手中的蝴蝶图片试一试,互相讨论)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汇报1:树叶图形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汇报2:蝴蝶图形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汇报3:天安门图形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
师: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小结: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这样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5)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学生自由回答或同桌交流)
欣赏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轴对称图形)
2.教学教材第29页例1。
(1)动手操作:剪轴对称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小衣服。(师生同步完成课堂活动)
具体步骤:
①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②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如图)。
③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①选择教材第29页的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②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师:大家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像这样剪出的图形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3)对称轴。
师:观察这几个轴对称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中都有折痕,这些折痕刚好把这些图形怎么样了?(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折痕刚好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两边一样的部分。
师:你能给这些折痕取一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数学上把这些折痕称为对称轴,一般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板书:一般用比图形长一些的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4)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检,最后集体订正)
答案:第1个、第3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第1题:第一、三、四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第2题:数字图案0,3,8是轴对称图形。
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折→画→剪→展。
3.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提高感性认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给学生创造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动手环节,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猜测、有验证,一层紧扣一层,每层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大自然中的轴对称图形
对称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99%的现代动物是左右对称祖先的后代。
连海葵这种非左右对称动物的后代,也存在对称性。对称性甚至在左右对称和非左右对称动物分化之前就已具有。在植物界,我们有多少次惊异于那些具有完美对称性的蕨类、铁树的叶子和娇艳的花朵。
生命里如果没有对称性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动物只有两条腿,要么像人一样令人畏惧,要么不能生存。如果人不是左右对称,只有一只眼睛、一只耳朵和半个脸,世界就不再美好了。
人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具有对称美的物品,如服饰、雕塑、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