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第2~3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2.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并且优化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
2.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难点: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你希望是学校做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想法后,小组汇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将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页例1——用统计表整理调查数据。
师: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中红、黄、蓝、白颜色的图片),选哪种颜色合适?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师: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提示: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师: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学生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小结: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我们可以让班里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然后最喜欢红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最喜欢黄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依次进行就能统计好班里同学选择的情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2)完成统计表。
师:在收集数据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统计表。(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呢?(学生自由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师:你们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这些方法中,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那么现在就由我来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
教师提示:表格横着看,第一行是可选的4种颜色,第二行是选不同颜色的人数;竖着看,颜色和人数是对应的。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给予鼓励)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吗?怎样计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小结:把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的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师:我们班喜欢这种颜色的人数最多,那我们班订做校服可以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2.教学教材第3页例2——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应该选谁参加呢?你有什么办法来决定呢?
(1)确定方法。
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参赛呢?(小组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汇报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再数一数。
汇报2:可以用投票的方法。
师:怎样通过投票的方法来确定谁参加比赛呢?(学生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给每人一张纸,每个人把选的人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选票就行了。
师:投票这种方法不像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整理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我们来试试看吧!(学生投票,投完后将选票交给老师)
(2)整理选票。
师:想一想,怎样整理这些选票呢?(学生讨论,教师念选票上的名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观察课本第3页图片,想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选票。
记录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记录2:用画“?”的方法统计。
记录3:用画“○”的方法统计。
……
师:我们可以看到,用画“○”和画“?”的方法记录,数量多且计算的时候占用空间太大,不太方便。而用画“正”字记录的时候,每个“正”字代表5票,这样既省空间,又容易计算。
(3)分析统计表。
观察教材第3页例2中的统计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表的第一横排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横排呢?
组织学生把上面的投票结果填入上表。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选谁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引导学生分情况考虑:①这两个人都投票给王明明;②这两个人都投票给陈小菲;③这两个人分别投票给王明明和陈小菲。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分小组调查,统计好数据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题。(学生分小组完成,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例1 统计:红 黄 蓝 白
记录:9 6 15 8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例2 常用的记录方法:数数 画“正” 画“?” 画“○”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教学反思
1.学生对于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的比较顺利,也能比较顺利地把统计表完成,但是讲解的时候还是需要多引申。
2.本节课教学主要为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和分析方法。教学中始终注重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思考为主导,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统计表及其相关信息的积极性。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校 服
校服是学校订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学生的普遍穿着。它最早起源于欧洲,是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直接代表学校的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让学生在身份上感觉自己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它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校服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平等感,对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有积极意义。校服的订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于学生服装的花销。不过,校服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比如:校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服的质量不佳,容易掉色、发霉;校服的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等。
画“正”字计数
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以此类推。这种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那么,到底是谁最先开始使用这个聪明的方法呢?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园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
清末民初,戏园(俗称“茶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场所,每天戏园都要迎来很多观众。可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票这种东西,戏园就安排“案目”(就是现在所说的服务员)在戏园门口招揽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类似黑板)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坐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时,结账准确无误。
这个方法随着戏园门票制的出现被废弃了,但是作为一种简明、易懂的计数法,一直流传于民间。直到现在,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的时候,都还保持着用画“正”字计数的习惯。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的运用练习。(教材第4~6页练习一)
二、教学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结果表示在统计表中。
2.能根据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收集、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难点: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课余活动情况如下表。
活动 看书 看电视 旅游 体育活动
人数 13 10 6 3
(1)最喜欢( )的人最多,最喜欢( )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人比最喜欢旅游的人多( )人。
(3)这个班一共有( )人。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第4题主题图)
师:该图统计的是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你知道是怎么统计的吗?(同桌相互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分析:(1)面包车,用画“正”字统计。
(2)大巴车,用画“?”统计。
(3)小轿车,用画“正”字统计。
(4)摩托车,用画“●”统计。
师:将这些数据填入表中,再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后集体订正)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2.教学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5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第5题图表)
师:大家喜欢看什么书?(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对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检,最后集体订正)
(1)借阅童话书的有11人。
(2)借阅漫画书的人最多。
(3)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可以多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漫画书。
3.教学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第7题主题图)
师:图中统计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是怎样统计的?(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师:说一说,哪天卖出《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师:试一试,如果要表示2份《电视报》,怎么表示呢?(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答案)
师:从图表中还能发现什么?能够提出哪些建议呢?(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2题。(分小组调查,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答案:(1)15 12 4
(2)31 8
(3)冬天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分小组调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数据收集整理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反思
1.练习是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评价。它能够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的教学过程,并且起到激励作用。本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展开的。此时学生的不足之处在于方法的使用不够灵活,容易照本宣科。因此,本节练习课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并且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问题,以及让学生自主或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和意识。另外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已经能够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中国古代的统计背景
早在中国古代,统计方法就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并在世界统计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公元前550年以前,孔子所修订的《书经》一书中记载了公元前3000年初夏代的国家显著事项。《书经》中的《禹贡》篇,主要采用文字记述的方法计数广义的政体和国家显著的事项。例如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以及田赋等级、贡品品目、水陆交通、各州种族等,并不考虑其是否提出数量方面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