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总复习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内容大纲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复习内容包括:一是知识要点的整理,目的是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知识结构体系,便于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二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整理,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运用。三是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对知识的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掌握,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各部分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
教学导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2.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注重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拼组。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单一或不同标准的分类和整理。
4.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及大小比较。
5.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计算。
6.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7.找图形或数字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1.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数与代数………………………………………………………………………….3课时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3 统 计………………………………………………………………………….1课时
二、教学指导
1.注意差异性,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明确复习目的,提高效率。
总复习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总复习的目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主体,引导性复习。
习题要让学生先做,并发挥小组互帮互教的作用,落实好反馈、纠正这一环节。必须发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解疑,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回授,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1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第93页第1题,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个(一)”“十”和“百”,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计数单位相关知识。
①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一位是什么?计数单位是什么?第二、三位呢?(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个(一)、十、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回顾2】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点名学生回答)
【回顾3】复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①怎样读100以内的数?末尾的0读不读?(同桌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②怎样写100以内的数?要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③读、写数有什么相同点?(点名学生回答)
【回顾4】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①数一数100以内的数,说一说百数表中的数有什么规律?(小组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②怎样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③当两数相差很少时,怎样描述?两数相差很多时呢?(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93页第1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1题)
师:100以内数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先看看题中的百数表,同学们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填写空格中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百数表是本学期的重要表格,是后面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基础,要重点掌握。
师:看一看教材第41页的百数表,说一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并进一步加深对百数表的认识。
师:你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来看看第(3)题。
师:要填写数的组成,首先要知道这个两位数是多少,再说一说。(点名学生回答)
师:本题考查的是数的组成,解题关键是理解计数单位,明确这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分别是几。
师:观察百数表,说一说百数表中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分组交流、讨论,组织学生汇报,并适时补充。
师:现在看一看(4)题,看看空格中应填什么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本题考查的是百数表的排列规律,解题关键是掌握百数表的排列规律,能在百数表中找到原型,进而完成填写。
2.教学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师:还知道怎么写100以内的数吗?写一写这些数,并说一说写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并说一说写法。
师:你能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的。
集体订正答案,并说一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第1题:27 29 30 50 48 47
第2题:(1)4 6 (2)99 100
2.把75、60、36、48、57、80这六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答案:80>75>60>57>48>36
3.拍皮球。(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小军:“我拍了38下。”
小华:“我拍的比小军多得多。”
小芳:“我拍的比小军少一些。”
小华可能拍了多少下?
35下 42下 85下
小芳可能拍了多少下?
42下 8下 35下
答案:
35下 42下 85下
?
42下 8下 35下
?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牢固了吗?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个(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5.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6.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反思
1.设问回顾,串联知识。
本节课一开始,就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经验的调动。然后,借助典型的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深化知识。通过这样的回顾练习的形式,学生能把已学过的知识再次回忆起来,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课堂设计显然不是学生很喜欢的课堂。
2.课堂设计相对单一,有待提升。
由于本节课所复习知识的限制,课堂比较乏味,而只注重知识的复习回顾,忽略了联系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教学中,要多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设置相关的生活情境或教学活动,使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第96页第8题,第99页第18题)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运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①怎样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点名学生回答)
②怎样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点名学生回答)
【回顾2】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①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点名学生回答)
②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回顾3】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①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点名学生回答)
②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回顾4】复习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①什么是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回顾5】复习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怎样验证解答是否正确?(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师:边做边思考,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再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并评议。
师: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要注意及时进位和退位。
2.教学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组织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集体订正答案。
师: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教学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师:谁来说一说图意?(点名学生回答)
师:如何列式?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订正答案。
4.教学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18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18题)
师: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列式?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释疑。
三、巩固反馈
1.计算。
76+5= 37-8=
54+6= 84-5=
40+28= 28-20=
28+30+6= 42-7-30=
26-6+4= 34+30-20=
96-(5+40)= 71+(20-16)=
答案:81 29 60 79 68 8 64 5 24 44 51 75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答案:= > < < < >
3.完成教材第98~99页“练习二十一”第16~17、19题。
第16题:58-30=28(只)
口答:一组折了28只。
第17题:(1)25-7=18(人)
口答: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18人。
(2)答案不唯一,例如:一共有多少人?
25+7+3=35(人)
口答:一共有35人。
第19题:5042342618102
口答:一共可以装满6盒。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复习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4.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5.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1.合理设计,完成教学。
本节课虽然和上节课一样同为复习课,且内容还是枯燥的计算的复习,但是较好地吸取了上节课的教训,不仅将练习与复习回顾相结合,而且还设计了一些讨论和实际应用环节,通过这种方式,使练习不再枯燥,这样学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加深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感受,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有趣的“0”
一位渔翁去钓鱼,钓了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共钓了多少条鱼?当场许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6+9+8,共钓了23条鱼。”老师摇摇头说:“不对,请小朋友多想想!”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位同学都在积极思考。很久过去了,还是无人回答。有位同学一边深入地想,一边用手指在桌上写、划,突然开窍,立即回答:“这位渔翁一条鱼也没钓着,得数是0。”老师并作出解释:“6”条没头的,就是把“6”的上半部去掉,成为“0”;“9”条没尾的,就是去掉“9”的下半部,成为“0”;“8”条半截的,不管你去掉“8”的上半截或下半截,还是得“0”。所以,就是一条也没钓着——“0”。全班同学都感到新奇,哈哈大笑,老师也满意地笑了。
第3课时 认识人民币及找规律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认识人民币及找规律。(教材第96~97页练习二十一第9、11~12题)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发现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会按规律补充图形或填数。
三、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提高学生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认识人民币。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怎样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③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
④为了能更好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给它们搭桥:
组织学生把单位从大到小排列,并引导他们用这种搭桥的方式来记忆单位之间的进率。
【回顾2】复习找规律。
①怎样找图形排列的规律?可以从哪些方面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②怎样找数字的排列规律呢?(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师:我们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现在来换算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师:你是怎么想到1元3角等于13角的?
引导学生说理由,可以这样说:因为1元等于10角,所以10角+3角=13角。
(有些学生做这些题时,已经形成条件反射:1和3写一块儿就行了,并不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15角怎么得到1元5角的。
2.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课件出示)
8分+5分= 8角+3角=
6元+3元=
7元4角-3元= 6元6角-4角=
8角5分+3分= 5角7分-3角=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算法。
教师提示:元与元相加减,角与角相加减,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
3.教学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师:回忆一下找图形中变化规律的方法。(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师:谁来说一说珠子的规律?(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汇报)
同桌合作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教学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师:说一说(1)小题中“12”“14”“16”“18”之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这4个数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2,所以“18”后面依次填“20”“22”“24”)
师:类比(1)小题,独立完成(2)小题,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变化的规律。
指名学生汇报(这4个数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5,所以“55”后面依次填“50”“45”“40”)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规律的?这个规律在(3)小题中也适用吗?
师:观察(3)小题图中的数有什么规律?(学生观察并派代表汇报)
汇报:圆圈中上排两个数的和等于圆圈中下排的数。
组织学生完成填空,并集体订正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 )角、( )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 )分、( )分、( )分。
(2)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1角的;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5角的。
答案:(1)5 1 5 2 1
(2)10 2
2.完成教材第96~97页“练习二十一”第10、13题。
第10题:(1)2 5
(2)11 5
(3)2+1=3(元)
口答:至少要花3元,才能买到两样东西。
(4)答案不唯一,如:一个笔袋比一个橡皮擦贵多少钱?
5-1=4(元)
口答:一个笔袋比一个橡皮擦贵4元。
第13题:(按列排)36 32 52 38 58 34 54 64 50 6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及找规律
1.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2.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找图形或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反思
1.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性复习。
本节课复习了两个单元的内容,虽然内容较多,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反而容易接受。鉴于本节课复习内容的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整堂复习课,除了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外,完全放手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归纳、解决问题。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还应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用多层次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上的习题,这也是本节课有所忽略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