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简单的计算
第1课时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材第57页例5、例6)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元、角之间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人民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元、角之间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元、角之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7页例5。
(1)师:这是多少?(1元2角)
师:1元2角等于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教师引导)
换算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所以12角=1元2角。
(2)师:18角等于多少元多少角?(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换算方法:先将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再和8角合在一起就是1元8角,即18角等于1元8角。
2.教学教材第57页例6。
师: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提示:为了方便,可以从左到右把气球编为1~5号。
(1)相同单位的计算。
师:求买一个1号气球和一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提示:把两种气球的价格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两种气球价格的单位相同,可以直接列式,即5+8。计算结果的单位是角,超过10角的换算成几元几角。
板书:5+8=13(角) 13角=1元3角
(2)不同单位的计算。
师: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提示:这个问题就是求1元比6角多多少,两种气球价格的单位不同,需要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相减。
板书:1元=10角 10-6=4(角)
(3)几元(或几角)加几元几角的计算。
师:买一个3号气球和一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根据前面两问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提示:把两种气球的价格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虽然两种气球的单位形式不同,但可以直接带单位相加。即1元+3元1角=4元1角。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39 2 6
第2题:(1)3+9=12(元)
口答:香皂和毛巾一共12元。
(2)2元2角-1元=1元2角
口答:牙刷比洗发水贵1元2角。
(3)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1)5+8=13(角) 13角=1元3角
(2)1元=10角 10-6=4(角)
(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给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中国有多少钱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外国记者当着许多记者的面问周总理:“你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周总理很从容地回答:“我们国家有18元8角8分。”
当时我国的人民币面值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十种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加起来一共是18元8角8分。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8页例7)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能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并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单位换算。
1元5角=( )角
14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6角=( )元( )角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58页例7。
(1)获取信息。
师: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找出图中的信息)
用表格罗列出图中的信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较。
已知 《我是小学生》 《画报》 《卡通世界》 《连环画》
所求 5元 6元 8元 7元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2)理解题意。
师: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正好”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提示引导)
提示:先将两种杂志的价格加起来,再把计算结果同13元进行比较,与13相等,就正好可以买这两种杂志,大于或小于13元,就不能正好买这两种杂志。
(3)解题过程。
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再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方法一)先随便选2本,试一试。
(1)《画报》+《卡通世界》
6元+8元=14元
比13元多了一点,把一本换成便宜点儿的试试。
可以将《画报》换成《我是小学生》,也可以将《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
共两种答案。
(方法二)先选定一本,再按顺序试。
《卡通世界》8元 《连环画》7元 共15元
共两种答案。
(4)解决问题。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或《画报》和《连环画》。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答案:16元钱正好能买玩具车和《童话选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钱数一定的条件下购买物品,你们会买了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判断一定的钱可以买哪些物品,将物品的总钱数和已给的钱数相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可以买的物品。
教学反思
1.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生活中购物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2.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引导更显著。充分体现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中国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石家庄市宣告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停止流通,共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不同版别的人民币。在第一套人民币中,最早发行的是水车和工厂图案的伍拾圆券。现在流通的是第五套人民币。
第3课时 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练习。(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4题)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元、角之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采用合作交流或独立完成等形式去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运用元、角、分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5元4角-4角=( )元
10元-7元=( )元
5元8角+4角=( )元( )角
7元8角-5元=( )元( )角
2.购物。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用( )钱。
(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 )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 )钱。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题中给出了一些等式,等式左边是钱数,要求将左边的钱数转化成其他单位的钱数。
(2)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集体订正,并派代表说一说是怎样解决的。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图中给出了一些文具和玩具的价格,下面表格中给出了要买的物品和付的钱数,要求填出买的物品应付的钱数和应找的钱数。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相互交流。
(3)集体订正,并明确不同人民币的特征。
3.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图中给出了一些物品的价格,要求用10元钱正好能买其中哪两种物品。
(2)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做一做,教师巡视,完成后相互交流。
(3)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9~60页“练习十三”第3、5~8题。
第3题:7 1 3 12 1 8
第5题:可能是1个1元的,也可能是1个5角和5个1角的,还可能是2个5角的,还可能是10个1角的……
第6题:< < = > > <
第7题:(1)6 2 (2)9 2 (3)1
第8题:49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人民币的有关计算是不是有更深的掌握?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1.在练习课的学习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尝试,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中国货币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之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