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荷 花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2、3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4、5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首先,作者使用了很多富有动感的词语。比如,“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了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冒”展现了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饱胀”“破裂”等词语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其次,善于使用描摹事物色彩和形状的词语。比如,“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这些词语把事物的样子展现在读者面前,具体而鲜活。
在第4自然段,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巧用荷花的视角将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我”“穿着雪白的衣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与花儿共舞,与蜻蜓、小鱼谈话,使得文章带上了童话的色彩。这样一来,满池荷花真的就“活”了。
课文配有插图,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各具姿态,随风摇曳。插图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荷花的美丽姿态,又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蓬、胀”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挨”;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瓣、蓬”等生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4.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蓬、胀”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挨”;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瓣、蓬”等生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难点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蓬、胀”为后鼻音;“翩、瓣”为前鼻音;“姿”为平舌音;“势、止”为翘舌音;多音字“挨”在表示紧靠或一个接一个的意思时念一声,引导学生注意在语境中把握汉字的读音。在识记生字的字形时,可让学生小组讨论识记方法,养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的习惯。本课生字都是形声字,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生字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观察,按其结构归类,再总结要点,引导学生熟练书写。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从正面引导,并在学生练习书写时加强巡视指导,随时纠错。如,本课的“蓬”是上下结构,学生容易写成半包围结构;“随、蹈”的笔顺容易写错;“瓣”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避让和笔画的穿插。
2.阅读理解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或朗读、背诵有关荷花的古诗,激活学生的认知储备。再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大致厘清作者的思路,知道课文重点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这两部分。
(2)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姿态美。荷花的姿态是本文描写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段落,想象画面。教学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想象文字所表现的画面,整体感受荷花的姿态美。注意指导读好儿化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轻声词“莲蓬”等,读出荷花的可爱之态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再组织学生围绕“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荷花的姿态美?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进行交流。既要鼓励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又要结合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比如,可以抓住“有的……有的……有的……”这组排比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先找出“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并联系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荷花的多而美。朗读时,读好关键词“才”“全”“还是”,感受荷花“初绽”“绽放”“含苞”三种姿态的不同。
(3)通过朗读,感受想象化身荷花之趣。作者看荷花时产生了奇妙的想象,并用富有情趣的文字描述了出来,将荷花在微风中摇摆的迷人姿态写活了。教学第4自然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情境描述、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然后围绕“化身荷花的‘我’在做什么?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深入体会这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最后,指导学生把心中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以体验促朗读,以朗读促体验。
3.积累表达
对本课词语表中要求掌握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选其中的一些词语介绍荷花的姿态或想象自己化身荷花的情景,在语境中运用相关词语。
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背诵第2~4自然段。可以结合课文学习相机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也可以提示学生根据描写顺序背诵。
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提前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在学习第2自然时,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使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以及富有动感的词语,进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本次小练笔,既是一次仿作,又是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的一次热身,建议当堂完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2.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标注出来。
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蓬、胀”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挨”;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瓣、蓬”等生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多幅荷花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眼中的荷花是怎样的。
2.过渡:从古至今,荷花都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人们称其为“花之君子”。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叶圣陶笔下的《荷花》,看看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作者的相关资料。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代表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隔膜》《火灾》等。
板块二 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导入:在正式学习课文前,我们需要解决字音字形问题。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都会认读本课生字了吗?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取出来,大家还会认读吗?(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警示)
“蓬、胀”是后鼻音;“翩、瓣”是前鼻音;“胀、势、止”是翘舌音;“姿、随”是平舌音。
挨:在表示“靠近,紧接着”“顺着(次序)”时,读āi,如“挨挨挤挤、挨次”;在表示“遭受,忍受”“困难地度过(时光)”“拖延”时,读ái,如“挨饿、挨日子、挨到第二天”。
2.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莲蓬和帐篷的图片,指导学生由莲蓬是草本植物明确“蓬”是草字头,与“帐篷”的“篷”区别。教师明确“翩”是形声字:“扁”是声旁,“羽”是形旁。
(1)形声字识记法
蓬(莲蓬)—逢(相逢)
胀(胃胀)—长(长大)
翩(翩翩起舞)—扁(扁担)
蹈(舞蹈)—舀(舀水)
(2)形近字对比识记法
姿(姿势)—资(资格)
瓣(花瓣)—辩(辩证)
(3)相同部首识记法
亻+方=仿(仿照)
亻+弗=佛(仿佛)
(4)加一加识记法
月+长=胀 列+衣=裂
执+力=势
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学生齐读并观察生字结构,按结构对生字进行分类,总结要点再书写,教师重点指导“瓣、蓬、随、蹈”等易错生字的书写。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长中间短,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窄长。第七笔是短撇,中间“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末笔下伸。
蓬:“夆”内部收紧,三横等距。走之底的捺要舒展。
随:双耳旁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撇起笔略高,在中心处收笔,为走之底让出空间;走之底的平捺舒展,托住“有”。
蹈:右部紧凑。上部分是爪子头;下部分是“臼”,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
蓬:上下结构,“艹”扁长,盖住下面的“逢”,切勿写成半包围结构。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指名学生朗读,学生互相纠正读音。教师重点指导轻声和儿化音的朗读。
荷花 清香 圆盘 花瓣 莲蓬 花骨 朵儿 破裂 姿势 眼前 本领 仿佛 随风 飘动 舞蹈 停止
板块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指名五位学生分别朗读一个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读音。
2.小组讨论,试着根据内容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篇幅,明确课文重点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两个部分。
4.学习第一部分,明确第1自然段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
(1)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一……就……”,明确荷花清香四溢,香味传得很远。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赶紧”“跑”,感受作者欣赏荷花的急切心情。
5.过渡: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读课文第二、三部分,领略荷花的美和作者陶醉其中而想象的画面吧!
6.学生齐读课文。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重点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两个部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品读课文吧!
板块二 品读课文,悟荷花美
1.引导学生品读第二部分。
(1)课件出示句段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和品析修辞手法来感悟荷花的美。
句段1: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引导学生抓住“开了不少”,明确此处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
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挨挨挤挤”的意思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插图,了解荷叶的颜色、形状,感受荷叶蓬勃的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思考是否可以将“冒”换成“长”,从而感受荷花的活力。
冒:向外透,往上升。“冒”传神地表现出白荷花突显于挨挨挤挤的绿叶中的样子,展现了白荷花夺目的风采。让人仿佛看到白荷花像使劲摆脱荷叶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把荷花写活了。
长:生长,成长。是缓慢的生长,不能表现荷花的活力,所以不能更换。
(2)课件出示句段2,引导学生抓住排比句体会荷花的多与美。
句段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教师范读句段,学生齐读。(教师注意学生对儿化音和轻声词的发音是否正确)
②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饱胀”“破裂”。
饱胀:饱满得发胀。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
③学生圈画出句段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说说这三种形状的荷花分别是怎样的姿态,并在教材插图中找出对应的图画内容,感受荷花的姿态美。(指名回答)
④学生试着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说说在学校大扫除时,同学们都做了哪些事情。(指名分享)
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⑤学生尝试按照“荷花—荷叶—白荷花”的描写顺序背诵第2自然段,再点名背诵。
(3)引导学生品读第3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掌握“姿势”的意思。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②引导学生抓住“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感受荷花的美。
③课件出示句段3,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活”“画家”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句段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并充满生机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④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喜爱、赞美之情,并尝试背诵本段。
2.学生自由找出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想象文字所表现的画面,整体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小组交流并互相表演朗诵。(教师巡视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3.引导学生品读第三部分。
(1)过渡:作者在荷花池边看到了初开的、全开的、未开的三种姿态、不同长势的荷花,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的感慨,甚至产生了奇妙的想象——自己化身为荷花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化身荷花有哪些体验吧!
(2)引导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①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读出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享受其中的陶醉感。学生认真听,并想象作者看到的情景。
②课件出示句段4,指导学生掌握“仿佛”一词的意思,并明确作者描写的是想象的画面,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句段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仿佛:好像。
眼前的美景令“我”沉浸其中,“仿佛”一词引出了“我”的想象。“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人和景合二为一,情景交融。从“我”的想象中,可见荷花的美丽,表现了“我”对荷花的无限喜爱之情。
③课件出示句段5,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句段5: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A.指导学生掌握“翩翩起舞”的意思。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B.指导学生分析“翩翩起舞”和“舞蹈”的妙处。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我”化身为白荷花“翩翩起舞”,衣裳“随风飘动”,用亲身感受描绘荷花在风中摇曳的优美姿态。“舞蹈”一词将一池荷花拟人化,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风中荷花美丽的动态美。
C.指导学生思考段末省略号的作用,并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还有谁可能会对化身荷花的“我”说些什么。(指名学生分享)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列举的省略。
小鸟从我身边飞过,对我说:“荷花,你真的好漂亮!”
④学生自由朗读本段,读后与同桌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用自己的话将其描述出来。
⑤学生尝试按照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一朵荷花后,在阳光里、在微风中和风过后的姿态,蜻蜓、小鱼对我说的话的顺序,背诵本段内容。
(3)引导学生品析第5自然段。
①明确此处与前文“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照应,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句段6: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美妙的荷花世界了。“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注意读出作者从陶醉的心境中走出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板块三 课文回顾,积累表达
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荷花描写荷花美赞颂大自然
2.通过学习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作者写荷花时,写了荷花、荷叶的不同状态,还运用了一些富有动感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与同桌交流这种植物的颜色、形状,试着仿照第2自然段说说并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
牵牛花已经开了不少,绿色的叶子间挂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大大的口儿,长长的筒儿,像极了一个个漂亮的小喇叭。有的牵牛花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总结:本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未开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感受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学生齐读课文)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通过抓住关键词和修辞手法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宜让学生抓住文中朴实而富有动感的词语,感受荷花的动态美;通过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感受荷花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想象画面,更形象地感受荷花的美。
3.抓住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课文第4自然段末尾有一处省略号,可让学生在明确此处表示列举的省略的前提下,大胆想象,试着说说还可能有哪些动物或植物对荷花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