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
内能》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B.紧压在一起光滑的铅片和金片,放置5年后切开,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C.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散发刺鼻的气味
D.盛夏时节,百花绽放,长喙天蛾能嗅到花香纷纷来吸食花蜜
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后,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现象是扩散现象
B.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颜色变得均匀后,两瓶中气体分子都停止运动
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表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对玻璃筒中的气体做功,温度升高到硝化棉的燃点
C.迅速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迅速下压活塞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大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上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只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图中与说明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5.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体积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液体A和B的密度之比为5:4,两种液体末温均未达到它们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和B的比热容之比为1:2
B.A的比热容和B的比热容之比为8:5
C.加热相同的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要使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的热量更多
6.用水作为暖气中的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 )
A.沸点高
B.密度大
C.比热容大
D.导电性强
7.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筒壁发热。筒壁发热现象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克服摩擦做功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b、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针对哪一个是主要原因问题,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出打气前筒壁的温度为t0,再将打气筒不与轮胎相连空打气适量的n次后测出筒壁温度为t1,待筒壁温度恢复t0后,再将打气筒与轮胎相连,在相同的时间内打相同的n次后测出筒壁温度为t2.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若t2>t1说明a是主要原因
B.若t1>t2说明a是主要原因
C.若t2﹣t0>t1﹣t0说明b是主要原因
D.若t2﹣t1>t1﹣t0说明b是主要原因
8.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气体容易被压缩
B.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C.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D.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
9.对下列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B.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一杯热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冷水的比热容
10.如图所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滑下时臀部发热
B.
压缩空气,乙醚着火
C.钻木取火
D.加热水至沸腾
11.甲乙两种物质的初温分别是20℃和30℃.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3:2,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最终甲的温度是50℃,则乙最终温度是( )
A.90℃
B.120℃
C.10℃
D.40℃
12.下面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多的物体放出热量
13.下列物理量中,可以鉴别物质的是( )
A.质量
B.温度
C.热量
D.比热容
14.对公式c=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这种物质比热容越小
B.物体吸热或放热越多,这种物质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变化大小成反比
D.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
15.如图所示,关于热现象的有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水蒸气将瓶塞顶出,说明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C.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两个铅柱压紧后可以吊起钩码,说明物体间存在黏性
二.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15分)
16.家庭中常用电热水壶(主要发热部件为发热板,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烧水,烧水时发热板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若发热板放出4.2×105J的热量,其中80%的热量被水吸收,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能将2kg、20℃的水加热到
℃[c=4.2×103J/(kg?℃)]。
17.为了有效的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多地防疫站用洒水车在路面上喷洒消毒液,喷洒之后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是
现象。医院里,发热门诊的医生在用水银温度计给病人测量体温前要先用力甩几下,使水银返回玻璃泡内,这是利用了水银具有
。
18.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50cm3的水和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cm3,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19.如图所示,在烧瓶内装入少量水,用气筒往瓶里打气,在瓶塞跳出的瞬间,瓶内出现白雾。该白雾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实验说明,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成了塞子的
能。
20.两个初温相同的铁块甲和乙,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1:4,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若把此时的铁块甲乙相互接触,则甲铁块的内能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2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对它进行冷却。人们常常选用“水”作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冷却效果好;现水箱中有水5kg,从20℃升高3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c=4.2×103J/(kg?℃)]。
22.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电冰箱工作时,电流通过做功把
能“搬运“到冰箱的外面。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空2分、共26分)
23.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内放入电热丝对液体进行加热。
(1)在下列四杯液体中,选择
和
两杯液体进行实验;
A.80g煤油
B.100g煤油
C.100g色拉油
D.120g煤油
(2)两个玻璃瓶内接入的电热丝阻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3)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
物质
加热前温度(C)
加热时间(min)
加热后温度(C)
液体a
20
10
48
液体b
20
10
35
实验中,用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
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选填“a”或“b“)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4)质量为m的a液体中,电热丝的阻值为R,测出其电流为I,通电段时间t后,a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量为△t,若不计热量损失,则a液体的比热容为
(用所给出的物理量写出比热容的表达式)。
24.小海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来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某种液体(c水>c液),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0﹣4min内水吸收的热量
某种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析图象可知物质
是水(选填“甲”或“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c水=4.2×103J/(kg?℃)]
25.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小明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甲:如图1所示,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橡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橡皮塞从管口飞出。
实验乙:如图2所示,用气筒不断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可观察到瓶塞从瓶口跳出,此时瓶内有白雾
产生。
(1)在甲实验中:橡皮塞从管口飞出,是
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
A.皮绳
B.金属管
C.橡皮塞
D.乙醚气体
(2)在乙实验中: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时瓶内气体的内能
,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6.如图为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先向瓶内打气,瓶内气体内能
,当瓶内气压增加到某一个值时,瓶塞跳起,产生白雾,说明瓶内气体温度
了。
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问2分、共14分)
27.质量相等的某物质和水,分别放出了378J和840J的热量之后,降低了相同的温度,求该物质比热容?
28.如图所示的小球重10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小球,并使小球的体积浸在装有水,底面积为0.05m2的容器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N.(ρ水=1.0g/cm3,g=10N/kg)
(1)求小球此时受到的浮力;
(2)求小球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求小球完全浸没时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相对于浸入小球前)。
29.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10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是哪个物理量?并计算出该物理量的大小。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4)若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为10J,求动滑轮的质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5AABBBCDABDBCDDD
二.填空题
16.热传递;60。
17.扩散;惯性。
18.斥力;间隙。
19.液化;做功;机械。
20.1:1;增大。
21.比热容;6.3×105。
22.扩散;内。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3.(1)BC;(2)相同;(3)加热时间;温度变化;b;
(4)。
24.等于;乙;2.1×103。
25.(1)D;(2)B。
26.增加;降低。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7.该物质的比热容是1.89×103J/(kg?℃)。
28.(1)小球此时受到的浮力为3N;
(2)小球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
(3)小球完全浸没时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150Pa。
29.(1)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拉力做的功,该物理量的大小为150J;
(3)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为70%;
(4)动滑轮的质量为3.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