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分一分
设计者
审核人
课 型
新课
年 级
二年级
执 教
学习目标
1. 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运用口诀准确的进行平均分。
学习准备
教具:ppt课件 小棒 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课 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前置学习
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孩子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梳理问题,导入新课(时间:)
真不错,这些生活中的经历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数学课本知识里,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分一分”的数学知识。
自主学习
(一) “猴子分桃”——初步感受平均分
1.分一分,搜集不同分法
师:孩子们,小熊带来6只桃,让聪明的小猴分成两堆。你们猜一猜,猴子会怎样分?请孩子们拿出6根小棒,在课桌上摆一摆,然后老师请摆好的同学回答,看你摆的与小猴摆的个数是不是一样的。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时间:)
提示:拿出你的小棒代替桃把你的猜想摆一摆。摆好后与左右的同学说一说你猜想的分法。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时间:)
合作探究
2.说一说,汇聚不同意见
生1:老师,我猜猴子是分成1个桃和5个桃这样两堆。
生2:老师,我猜小猴是想分成2个桃和4个桃,所以,我摆的小棒就是分成2根和4根。
生3:我是这样分的,把6根小棒分成3根和3根。
3.想一想,感受平均分
师:孩子们,我们来梳理一下,刚才分小棒的过程中,我们一共总结出几种分法呢?
孩子们,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4.摆一摆,让自己的小棒摆成平均分。
师:现在老师想检查检查,刚才哪些小朋友的小棒是平均分的?[孩子们,是平均分的举举手]看看自己桌子上的小棒,两堆小棒根数一样吗?要想自己的小棒是按照平均分的分法来分的,每一份都是几根?[生:都是3根]
5.当堂检测 →辨一辨,认识平均分
(1)ppt(谁的分法是平均分?)
生:小丽的五角星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因为小丽把五角星分成了两堆,每一堆都是3个。
(2)再来看看下面两幅图,它们是平均分吗?
191770023495
图一 图二
[点评: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找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二)分装铅笔——探究“等分几份”的平均分[求每份可以分几个的平均分]
1.分铅笔[教学例题2]
(1)教师出示课件“有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2)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看看怎样才能将12根小棒平均分到3个盒子里。
(3)交流分法。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
生1:我是这样分的。向3个盒子每个放1支,放完以后,在放第2支……直到放完为止共放了4次,每个盒子里就放了4支。
生2:老师,我先是估计每个盒子里放2支以上的铅笔,所以,我把每一个盒子里放上2支铅笔后,再看剩下的铅笔还可以每个盒子放2支,合起来每个盒子就都放了4支。
生3:老师,我是根据口诀三四十二来想怎样放的。因为口诀三四十二,也就是十二里面有三个4,所以每个盒子可以放4支。
……
(4)引导小结:三种方法都保证了每次每人分得同样多,最后每人分得的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一共12支铅笔和3个盒子先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放多少支铅笔,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交流各种分法时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联系起来,为除法的认识做准备。]
2.找生活中的平均分(分扑克牌)
(1)让孩子们自由发言平时生活中用到的平均分知识.
(A.吃饭时分发的筷子;B.分发的饭碗;C.开学初老师分发的书本;……)
(2)回家向家长了解生活娱乐时是怎样分发扑克牌的。并与家长一起玩玩,同时向家长介绍今天所学知识。
[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3.当堂检测
师:请孩子们翻开书第68页,请认真阅读第一题。(首先想一想怎样分,将每只松鼠分得的松果圈起来,看看每只松鼠可以分得多少颗松果,将得数填写到括号里。)
[学生尝试圈、写。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生1:一共有15颗松果,平均分给3只松鼠,每只松鼠得( 5 )颗松果。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一颗一颗地分的,最后再数得出是每只松鼠得5颗松果。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老师,我是通过口诀来想出每只松鼠得5颗松果的。
师:你想的那句口诀?
生2:三五十五
三 .思维拓展 -— 议一议
巧分葡萄——探究“每份相同”的平均分[求份数是多少的平均分]
1.分葡萄[教学例题3]。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3)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师板书:每盘放( )串,可以放( )盘]
师:孩子们,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教师在过程中强调“想的什么口诀”]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想一想,看看谁的办法多?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
生1:老师,还可以每盘分3串,可以分6盘,我也是想的口诀三六十八。
生2:还可以每盘分9串,这样可以分2盘,我是想的口诀二九十八。
……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先猜再分,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通过把葡萄多次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观察思考,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2.当堂检测——穿糖葫芦串。
Ppt:
12个糖葫芦穿成串。
(1)每4个穿成一串,可以穿( )串。
(2)每3个穿成一串,可以穿( )串。
还可以怎样穿成串?
师:嗯,你摆的小棒也就是1根与5根,对吗?(生点头)这是一只有想法的猴子。跟这只小猴子一样的举举手。谁愿意来说书自己不同的分法?
师:这也是一种分法。还有吗?
师:有意思。谁的分法跟他一样?这一群公平公正的小猴。
[跟随学生的回答播放课件]对,一共有三种分法。在这三种分法当中,你认为哪一种最特别?都有道理,第三种是将6根小棒分成了两份,最特别的就是两份的根数是一样的(或者是相同的)!
[师顺势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跟着读两遍!]
巡视指导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师:是呀,我们就可以说小丽把6个五角星平均分成了两堆,每堆3个。(一起说)
[师适时板书:
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
每份( )支。]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描述分法。
师:孩子们,现在来交流交流自己是如何将12支铅笔平均分到3个盒子里的?
师:都是聪明的孩子,知道采用我们刚学习的口诀来解决问题。[师课件演示分法。]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事先知道了要分的份数,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数,也就是平均分。生活中这样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很多,比如玩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摸牌的时候是怎么摸的?
师:孩子们,我们刚才分铅笔以及分扑克牌都是确定了平均分成几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用口诀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试试,看谁做得最快。[出示课件,呈现第68页练习十五第一题。]
师:真棒!能够用口诀来想,的确更快。看大屏。[师课件呈现分松果的过程以及想口诀的方法。]
点拨启发
师:请孩子们翻开书第68页,请认真阅读第一题。(首先想一想怎样分,将每只松鼠分得的松果圈起来,看看每只松鼠可以分得多少颗松果,将得数填写到括号里。)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交流互动,启发点拨(时间:)
检测
拓展
四、小结
生1:
生2:
…………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觉得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还想继续学习平均分的知识吗?)
板书设计
454660116205分一分
分一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18串葡萄,每盘放( 3 )串,可以放( 6 )盘。
6 3
2 9
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