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正面双手连续自垫球教案
授课年级:5年级 学生人数:54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内 容 排球正面双手连续自垫球 形式 分组重复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步骤,理解准备姿势和移动的技术动作,基本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准备姿势和移动的技术动作;初步学会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有组织、有纪律、顽强、勇敢的优良品质。
重 点 掌握正确的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难
点 插、夹、抬、蹬协调配合用力
顺 序 课的内容、要求 组织教法 强
度
主体和主导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课 前
导
入
激
发
兴
趣
10’ 1、体育委员集合整理队伍,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任务及其要求
4、游戏环节:传递球接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4、行进间徒手操。
①、扩胸运动 ②、单臂后振
③、双臂绕环 ④、腹背运动
⑤、弓步压腿 ⑥、侧压腿
① ② ③ ④ 1、体育委员整队,听口令快速成四列横队
2、报告人数、事、病假人员
3、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
4、同学们认真听,提示,积极热身
5、轻松面对,积极参与
图1
要求:快、静、齐,呼号响亮,精神饱满。
小
强
度
学
习
体
验
能
力
培
养
12’
技
能
拓
展
提
升
素
质
18’
一、准备姿势
准备姿势动作要点:
两脚稍分前后开立比肩宽,脚尖稍内扣朝前。重心下降并前倾,脚后跟稍提起,重心落在前脚掌,膝关节适当弯曲。两臂放松置于腹前,两眼注视前方。
二、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辅助练习)
1、动作方法:成准备姿势,击球前先预判好来球速度和弧度,当球飞到腹前一臂距离处,两臂前伸插入球下,击球时两手掌根靠紧,手指互握,两臂夹紧外翻形成一个平面,用腕关节以上约10cm处击球后下部,击球瞬间两臂主动前送,借助蹬地力量和身体力量将球送出,击球后做好下一个动作的准备。
2、技术分析:(“六个字”:“插、夹、提、移、蹬、跟”)
(1)垫球手型:叠掌式。
(2)击球部位: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
(3)击球点:腹前一臂距离处。
3、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4、教学难点:插、夹、抬、蹬协调用力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针对本组出现的问题,参照教师示范,逐渐提高技术水平
教法:启发、引导、指导、示范、保护帮助、鼓励、评价。
1、集合队伍,讲解示范、指导;分组垫球如图2。
2、结合教师讲解示范。
3、观察学生练习,及时用语言提示学生动作,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转换队形如图3。
4、巡回指导学生练习。
5、注意学生易犯的错误动作预防及纠正:
①击球部位用掌根。
②击球时屈肘。
③击球后,小臂不会前送.及时纠正错误,改正,保护帮助、鼓励学生。④击球时,重心高,脚步移动慢。
6、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竞争及协作意识。
7、掌握学生练习次数,时间和节奏。
要求:练习认真,互相帮助,注意安全。
1、每个同学,两个口令徒手练习
2、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明确的插、夹、抬、蹬
3、分成2个人一组进行辅助练习个
一抛一垫练习
5、一抛多垫练习
6、摸草坪分道接力或往返3—5趟排球网下沿和底线。
图4
中
强
度
中上
强度
身 心
放
松
5’ 一、放松运动:师生互动放松。
一、太极
二、学生自评教师总评
三、下课师生互道再见,收还器材 1、师生参与放松。
2、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本课完成任务情况给予肯定。
学生对自己,积极评价
图5
要求:积极调整放松。 小强度
体 育
器
材 标志物8个 排球20个
脉 搏
曲
线
图
运动
密度 40-48%
平均
心率 120-125次∕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以正面双手垫球为主要内容,展开课堂教学。通过游戏使学生积极参加运动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锻炼身体、掌握技能。?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体能、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
1、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强调以下几点对于排球技术的掌握非常重要:
(1)垫球手型。
(2)击球平面(点)。
(3)击球动作:插、夹、提、移、蹬等。强调击球过程中手臂必须伸直,夹紧,手腕下压,提肩等。
(4)球性的逐步熟悉程度。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自学、讨论、合作与交流方式,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愉快的合作、竞争中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大多数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垫球的技术,但由于对球性的熟悉程度和身体素质不同,学生完成垫球技术动作的质量存在差异。因此,排球垫球练习还应在以后课课练适当安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