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程标准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局主导地位的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科技进步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原因
蒸汽时代
信息时代
过程
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下半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建立
高科技育种、高效化肥、设施农业、现代经营模式
表现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牵引力
耕犁
收割技术
播种工具
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条件是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的批量生产
中国大、中、小型农业机械规模相结合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科技进步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原因
过程
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下半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建立
高科技育种、高效化肥、设施农业、现代经营模式
表现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条件
特征
国情不同,农业规模不同
作用
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成就
意义
成就:①美国:1930年杂交玉米新品种;
②墨西哥:1941年小麦新品种;
③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
④中国: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意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突出贡献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科技进步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原因
过程
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下半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建立
高科技育种、高效化肥、设施农业、现代经营模式
表现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条件
特征
国情不同,农业规模不同
作用
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成就
意义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
畜牧业
渔业
食物生产现代化
畜牧业
渔业
①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②生产规模大型化
①捕捞渔具等日趋现代化
②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
③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粮食储备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
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其温度变化比大气小得多;土壤内的湿度变化也比较稳定,有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土壤中的气体交换较差,加上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地窖内具有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自然气调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证失误不变质。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古代社会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
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古代社会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20世纪以来
19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量技术
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组建中储粮总公司、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重大决策。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中储粮总公司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并对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古代社会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20世纪以来
19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量技术
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食品储藏
古代社会
腌制或者风干
自然界的冰延长食品保藏期
现代冷冻食品加工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冰柜普及;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中国冷链物流产业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①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的生鲜农产品;
②可实现农产品跨区域、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③可减少农产品损失,防止食品变质,保障食品安全;
④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
食品安全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协调各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政策承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我问过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1996年,我国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
食品安全
2010年地沟油事件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006年苏丹红鸭蛋事件
2016年曝光“饿了么“
店面无证经营脏乱差
2013年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
2011年瘦肉精事件
原因: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③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分布情况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①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
②食堂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工操作前应当洗手消毒,进入工作岗位前穿戴工作衣帽。
③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④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