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螃蟹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螃蟹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9 14: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螃蟹歌》教案
  歌曲背景:
  《螃蟹歌》选自二年级下学期《音乐中的动物》主题,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活泼风趣富有戏剧性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四川童谣。歌曲内容反映了孩子去河里玩,遇到螃蟹的情景。歌词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螃蟹夹人的过程,富有地方色彩,颇具情节性和戏剧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长相、形态,第二部分是音乐戏剧情节的展开,描述了玩童的脚趾被螃蟹哥的“夹夹”夹住了,一方面顽强努力挣,要摔掉螃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从而将歌曲推向高潮。最后是螃蟹哥放了“我的脚”,意味深长,充满幽默感。整首歌曲旋律生动、活泼、有趣,歌词内容朗朗上口,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根据孩子喜欢动物这一特点,我选择了这首四川童谣《螃蟹歌》,通过学习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同时根据歌曲风趣、诙谐的特征,增强幽默学习感,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能用生动、活泼的歌声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情趣。
  2、对方言歌曲产生兴趣,并从中体验到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歌曲旋律的音准演唱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运用四川方言进行演唱歌曲。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已观察过螃蟹,了解过它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螃蟹头饰一个、《螃蟹歌》动画、歌曲CD及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不想来猜一猜它是谁?”
  谜语: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谜底:螃蟹)
  2、师:“大家认不认识它啊?它是谁呢?”“哦,是螃蟹,那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更了解它,就能跟他做好朋友。”(出示螃蟹图)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螃蟹的特征(有八条腿、横着走路、有两个大钳子、有一个硬硬的壳等)4、鼓励学生模仿螃蟹走路的动作。
二、创设情境,学生学习歌曲《螃蟹歌》。
  1、创设情境、聆听新歌
  师:教师讲述《螃蟹与小顽童》的故事。今天老师就请大家来听一首有关螃蟹和小朋友的歌,你们仔细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歌曲CD)
  师:歌里说了些什么?螃蟹是怎么样上坡和下坡的?
  师:螃蟹用他的大钳子夹住了什么?螃蟹的钳子夹得紧吗?能把他甩掉吗?
  提示:教师提问时,可根据歌词内容的顺序直接提问,提问时还可让学生模仿歌词里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范唱:《螃蟹歌》
  师:“小朋友,你能听出老师唱的这首《螃蟹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它是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有的字发音与普通话有点不一样。大家都知道螃蟹一般都生活在水边,我们去水边玩经常会见到螃蟹,有时会被螃蟹夹到,人们就把这样的事编到歌里来唱,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
  提示:教师范唱歌曲时,把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这几个词的发音唱得稍慢一点,让幼儿发现其中发音的奥妙。
  3、学生学唱歌曲
  (1)学生跟教师有感情地分段朗读歌词。重点发准音
  (2)学生随教师琴声分句学唱歌曲,提醒用四川学生方言演唱。
  (3)教师播放《螃蟹歌》动画,引导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歌声表现歌曲诙谐、风趣的演唱风格和地方特色。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演唱时,有意识的用自己的音色变化、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风趣、诙谐的特征,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
  三、形象表演唱,让学生感知地方音乐的特殊韵味。
  1、自由表演。
  师:小朋友们《螃蟹歌》很有趣,想一想螃蟹走路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表演好?
  2、分角色表演。
  师:一个扮演“螃蟹”,一个扮演被螃蟹夹住的小朋友,大家合作边唱边表演。
  提示:指导学生表演时,教师重点提醒学生把动作做夸张一点,增加表演的趣味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歌曲风趣、诙谐的特征,从而增强学生幽默感,并从中体验到表演的乐趣。
  四、结束活动。
  1、小组评价
  每组学生互相评价,看哪些小朋友表现得好,并推出小组的小代表。
  2、上台表演
  请每组小组代表戴好头饰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
  3、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螃蟹,我们知道了它怎么走路,还为它开了欢迎会,为它唱歌跳舞,回家我们把这首歌曲用四川话唱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