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小鸟
【教学内容】
花城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校园歌曲《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从学唱歌曲《小鸟、小鸟》中激发学生对童年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知识目标:能够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小鸟、小鸟》,并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视唱乐谱,分辨主歌及副歌部分,并能用不同的(力度、情绪、演唱形式等)方式处理主副歌的不同。
能力目标:能准确地演唱弱起、十六分音符、切分音、八分休止符;能够完成歌曲的二声部演唱;能够与他人充分合作,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学唱歌曲《小鸟、小鸟》中激发学生对童年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标及意义
课前准备 学唱歌曲《小鸟、小鸟》的主歌部分;尝试视唱副歌部分的二声部旋律。 小组学唱歌曲《小鸟、小鸟》的主歌部分并拍摄上传到UMU平台。 通过课前预习的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活动。
看 一
看 展示学生课前拍摄上传的自学视唱视频。 分享同学的视频作品并表述观看心得;得出课前预习所需改进的问题。 学生通过课前习,能进一步学会了用音乐术语来评价音乐作品
听动 一一
听动 第一遍老师做学生看;第二遍学生模仿老师一起做律动,体会教师的手势和歌曲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歌曲伴奏音乐下跟着老师做律动。感知乐句的旋律线和节奏变化的特点。 听一听、动一动来感知出歌曲旋律、六拍子音乐的律动特点,自然的划分出主歌、副歌部分。
唱 一
唱 主歌部分的学习 全班同学经过课前预习和老师的律动引导,快速完成主歌部分演唱的学习。 通过练习,学生对歌曲的主歌部分演唱有了较准确的表现。
副歌部分的学唱 全班学生共同练习副歌部分的第二声部,再分小组进行一二声部自由交换组合练习 通过练习,全班的学生都可以对歌曲副歌部分的二声部演唱有了比较自信的表达。
歌曲的完整表现 1、学生分组练习,可以搞的声部自由交换组合;
2、全班同学组合展示,老师用PAD拍摄记录同学的合唱展示。 通过练习,学生对歌曲的整体表现和二声部的声音和协有了比较完整的概念。老师再加以引导,同学们对歌曲的展示有了更佳的表现。
想 一
想 用挑战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歌曲的学习由“教师领着学”到“学生自主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自己设定歌曲表演场景,小组合作创编,演绎歌曲。自定目标。分组展示:或唱、或演、或伴奏。 用挑战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演,提升学生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
赏 一
赏 观看电影《苗苗》视频选段;
鼓励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认真观看,细心体验。感受两段不同场景下的演唱同一首歌曲,画面风格变化对歌曲情感表达的影响。 每个同学都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来表演创作模仿为电影画面配音,增强对影视歌曲的认识。
【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在这节课中,从最初的设想到最后课堂的成功,我深深体会到了一名教师收获的喜悦!设计中有几处闪光点:
1.关注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孩子的心情(如:同学的评价如何?我有展示出我的风采了没有?);孩子的特长(唱歌能力强的,在同学里面起骨干引领作用)、孩子的歌声(教师始终关注唱美了没有?)、孩子的自主表现(充分让孩子积极思考、评价、想办法等,能让孩子自己完成的决不让老师代替)、孩子的差异性等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证精神。
2.关注音乐:课中的音乐律动就采用歌曲旋律做背景,课中音乐始终穿插出现,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熟悉音乐;课中教师的范唱、学生的律动、演唱、表现等,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歌曲来表现,而且教师很关注音乐的美感。
3.小小设想:在组织实施中,利用UMU课程APP,进行平板电脑和白板平台交互展示,实现小组全员参与学习,让师生随时随地欣赏和评价自己与同学的表现;通过课前习作品的收集,预先找到学生的认知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声音来表达歌曲内涵,使本节课成为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