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知识与技能
1.
概述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
概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3.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
4.关注日常生活耳的卫生保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的学习,能概述听觉产生过程。
2.通过对耳聋成因的学习,注意耳和听觉的保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用耳习惯,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耳的结构,听觉产生的过程
耳聋的成因,注意耳和听觉的保护。
耳模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对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二)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
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师:(1)请大家观察教材第83页提供的图片,完成讨论1、2。
(2)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3)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请大家认真观察图4-52,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4)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
(5)阅读教材第84页内容,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6)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生: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挂图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
(2)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教师讲解: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
(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3)学生看书总结,师生共同板书: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3.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图4-51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3)请你当医生
有一病人突然双耳失聪,前来就诊,作为医生的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给他进行检查和诊断?
学生分组会诊,写出诊断步骤、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案。
通过这项活动加深学生对耳的结构的认识和对听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5)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耳和听觉
耳的结构
听觉的形成
耳的卫生保健
噪声及其危害
耳和听觉的保护
三、其他感觉器官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本节课利用生活实例以及耳的模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耳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功能,然后引导学生推断出耳聋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让学生们有了保护耳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们。(共6张PPT)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1)产生视觉的部位是视网膜。
(
)
(2)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
(
)
×
×
教材习题
2.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外耳道→____→?听小骨→_
_内的听觉感受器_
__→??_
_中的一定区域。
鼓膜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
教材习题
3.自己有哪些做法不符合眼和耳的卫生保健?准备怎样改正?
答案:
提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教材习题
4.你们班近视的同学多吗?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近视率(近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跟同学一起分析患近视的原因,讨论保护视力的措施。
答案:
多或不多(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近视原因不是唯一的,答案合理即可。保护视力的措施要做到“三要”“四不要”。
5.下面的两幅照片各表示什么?他们各有什么用处?
答案:
教材习题
题中左图显示的是无障碍通道,盲人有优先通过的权利,无障碍通道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和保障。题中右图显示电视节目中的手语栏目,可以帮助聋人看懂电视画面,感知有关信息。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眼和视觉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1)感受器:
神经末梢。
(2)感觉器官:带有附属结构的
。
2.眼球的结构
3.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
→
(主要折射作用)→玻璃体(有折射作用)→
上成像→
细胞→神经冲动→视神经→
(形成视觉)。
知识点二
近视及其预防
4.近视: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的曲度
且不易恢复原大小,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5.近视眼的矫正:配戴
镜。
6.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①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
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
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
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
。
②四不看:不在
下看书;不在光线
的地方看书;不
要
看书;不要
看书。
知识点三
耳和听觉
7.耳的结构
8.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
(传递声波)→
(产生振动)→
(传递振动)→
(感受振动,产生神经冲动,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自我检测
9.人眼球结构中瞳孔的作用是(
)
A.折射光线
B.形成视觉
C.调节光线强弱
D.感受光线刺激
10.(2020·河南洛阳期末)人体视觉的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①瞳孔②玻璃体③晶状体④角膜⑤视网膜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A.②→①→③→④→⑤→⑥
B.④→①→③→②→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③→①→②→⑤→④→⑥
11.(2020·辽宁丹东模拟)眼球结构中能折射光线以及感受光线刺激的结构分别是()
A.晶状体、玻璃体虹膜
B.玻璃体角膜
C.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睫状体视网膜
12.下列预防近视的措施中,不准确的是()
A.不躺着看书
B.自己视力很好,不用认真做眼保健操
C.不在光线不好的地方看书
D.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答案
【预习速填】
(1)感觉
(2)感受器
角膜
巩膜
瞳孔
晶状体
脉络膜
血管
色素
感光
折射
胶状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感光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过长
过大
前方
凹透
(1)33
1
远眺
眼保健操
直射的阳光
暗
躺卧
走路
耳郭
外耳道
振动
鼓室
振动
半规管
前庭
听觉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中枢
【自我检测】
9.C
10.B
11.
C
12.B(共14张PPT)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C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虹膜
由小变大
②
④
④
睫状体
课后作业
视网膜
⑩
鼓膜
⑨
耳蜗
感受器
大脑皮层
高效\基础演练
(2019·湖南郴州模拟)下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
图,下列关于近视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
B.可能是眼球前后径过长
C.可以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可能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A.耳郭
B.鼓膜
C.半规管
D.耳蜗
2019·黑龙江鹤岗期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人耳。”下列哪项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①外界声波②外耳道③听小骨④鼓膜⑤耳
蜗⑥听觉神经⑦形成听觉⑧8听觉中枢
A.①②③→④)6⑤→⑦,⑧
C①②③④→61⑦⑤⑧
D.①→②→④3⑤6→8)⑦
高效提升训练
下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①
③
A.中国人的黑眼珠主要是由①虹膜颜色决定的
B.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是⑦视网膜
C.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的③晶状
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
D.从漆黑的电影院出来时,人的②瞳孔由小变大,以
增大眼睛进光量
(2019·广东三模)眼、耳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下图
为人体眼、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①
③④⑤
乙
A.图甲中结构②是晶状体,当我们看到车辆由远及
近驶来,结构②的曲度由大变小
B.我们白天驾车进入较暗的隧道时,虹膜收缩
C.当我们听音乐时,声音传入耳内会引起图乙中结
构②的振动,在结构⑥处形成听觉
D.视网膜能够接受刺激形成物像,视觉形成于视
网膜
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为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
要指示精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
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今年的爱眼日
主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
明的未来”。下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①
A.该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过程
B.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②过度变凸
C.结构③是物像形成的部位
D.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
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眼睛近视和远视
成像情况以及矫正方法模式图,图丙为耳的结构模
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共39张PPT)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6.关爱与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新课导入
生活体验想一想: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
找地方避雨
新课导入
同所有的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新课导入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看——
狂风:感——
闪电:看——
雷鸣:听——
视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新课导入
其中最主要的是用到哪个器官?
眼睛
新课讲解
一、眼的结构和功能
阅读教材P79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眼的结构和功能。
要求:先独立看图记忆,再同桌互相指认。
新课讲解
讨论
一、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
虹 膜
角 膜
瞳 孔
晶状体
玻璃体
巩 膜
脉络膜
视网膜
视神经
二、视觉的形成
新课讲解
思
阅读教材P79最后一自然段及P80图4—48了解视觉的形成。
你能说出人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吗?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二、视觉的形成
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新课讲解
我们看到的物体是如何成像的?
新课讲解
论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能形成视觉了吗?如果不能,还需要经过什么才能形成视觉?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才能产生视觉。
新课讲解
视觉的调节
这两只猫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阅读教材P80—82“近视及其预防”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近视的同学看到的东西总是模糊的?
2.近视是如何形成的?可以怎样矫正?
三、近视及其预防
新课讲解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新课讲解
应该怎样预防近视眼?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为了预防近视眼,
我们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
用眼1小时后要休息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好眼操
四不看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新课讲解
爱护
眼睛
保护
视力
光线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而因字体看不清就会越看越近。
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为佳。
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越靠近或趴着做功课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视。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去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的摄取。
睡眠不可太少,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新课讲解
四、耳和听觉
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1、“耳屎”是什么东西?它产生于耳的什么结构中?
2、为什么当鼻、咽、喉受到感染时,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3、飞机迅速上升或下降时,乘客咀嚼口香糖有什么作用?
4、晕车、晕船与耳有关系吗?
5、耳完好也会耳聋吗?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耳郭
外耳道
振动
鼓室
振动
半规管
前庭
听觉
新课讲解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中枢
新课讲解
小结
瞳孔
鼓膜
当堂小练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C
D
B
当堂小练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C
B
当堂小练
6.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7.为了节约时间,应边走路边看书学习。(
)
8.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10厘米左右
(
)
9.躺卧看书很舒服,应当提倡。(
)
×
×
×
×
当堂小练
10.人耳能产生振动和传导振动的结构是( )
A.鼓膜和耳蜗
B.听小骨和耳蜗
C.鼓膜和听小骨
D.外耳道和鼓膜
C
当堂小练
11.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B
当堂小练
12.每年的3月3日为“世界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中
B.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B
当堂小练
13.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结构7是人的听觉感受器
B.11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
C.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D.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内外气压平等
A
当堂小练
14.听觉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
①听小骨②外耳道③咽鼓管④鼓膜⑤大脑皮层听觉中枢⑥耳蜗⑦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A.②④①⑥⑦⑤
B.②①④③⑥⑤
C.④②①③⑥⑤
D.②④①⑥③⑤
A
请完成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知识与技能
1.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
概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的学习,能概述视觉产生过程。
2.通过对近视成因的学习,概述预防近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眼球的结构,视觉产生的过程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眼球模型
师: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师: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师: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师: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二、新课教学
(一)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师:(1)观察教材第79页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2)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3)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4)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5)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6)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0页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生: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学生结合教材解决这一疑难。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三、课堂小结
复习本节内容,强化学生印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和视觉
眼球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
视觉形成过程中眼的调节功能
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
瞳孔对进光量的调节
二
近视及其预防
近视的成因
近视的矫正
近视的预防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本节课利用生活实例以及眼球模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眼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功能,然后引导学生推断出近视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矫正和预防,让学生们有了保护眼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