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为诗歌单元,所选诗歌主要为新诗(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有以旧体诗格式表现时代内容的诗歌(如《梅岭三章》),还有散文诗(如《海燕》)。这些诗歌形式多样,语言凝练,主题深刻。阅读这些诗歌,不妨反复诵读,通过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诗人内心情感的节拍,在徜徉于诗歌优美意境的同时,感受诗歌带来的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强调诵读,借助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等文体特征,发掘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语言美。其次,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学习教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海燕》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内涵,感受不同形象的深意,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学习自读课文《梅岭三章》《短诗五首》时,要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关注诗歌中多种修辞手法、传说、典故的运用,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此外,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尝试诗歌创作,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写作训练“学习扩写”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材料,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结合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和名著导读中的诗歌阅读方法指导,迁移之前讲授的阅读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做出有效的针对诗歌文体的阅读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仔细品读、揣摩诗歌中意象的含义,理解诗人寄予的独特情感与营造的整体氛围。
根据具体学情,提供同作家、同写法、同主题、同题材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全面提升诗歌欣赏素养。
使学生了解扩写及其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找准扩写要点,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并进行强化训练。
2.梅岭三章 1
3.短诗五首 2
4.海燕 2
写作 学习扩写 1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运用朗读和默读的方法学习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的语句。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第1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1.通过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诵,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其意蕴。
一、导入新课,引发情感共鸣
2020年原本应祥和、安宁的春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疫情的阴霾,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然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越挫越勇的民族,她敢抗争、不怕输,有顽强的韧性。每次面对灾难,我们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变得更加强大。这次疫情,让中华民族的力量再一次得到了凝聚,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舒婷一起,用这饱含深情的现代诗歌,去歌颂“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鲜活的时事热点切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与诗歌主题形成共鸣。
二、默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快速默读诗歌,结合相关资料(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标记重点字的读音。
干瘪(biě)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ɡ)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簇新(cù) 驳船(bó)
稻穗(suì) 熏黑(xūn)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者不理解的诗句,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
在正式学习之前,采用默读的方式,借助工具书,认清字音,有助于接下来朗读训练的顺利开展。勾画喜欢或不理解的诗句,有助于接下来品读诗歌时深入理解。
三、自由诵读,体会诗歌韵律
1.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师:你认为应当用怎样的情感来读这首诗?
预设 “深沉”“悲痛”“欣喜”等。(教师只需引发学生思考,不用给出统一答案)
2.播放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
3.生根据课件出示,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设计意图】
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学生通过自由大声地朗读,对诗歌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播放名家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最后,要求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这三遍朗读,让学生对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环节打下基础。
四、指导品读,理解诗歌意象
1.引导品读诗歌。
(1)默读诗歌第一节,勾画出这一节诗中出现的意象。
预设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2)诗人用了哪些修饰词来修饰第一节诗歌中的意象?勾画出来,体会这些词的特点。
预设 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
师展示意象图片:
(3)结合时代背景,说说这些意象各有什么意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49到1976年,中国社会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防、重工业等领域也面貌一新,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尤其是广大农村和重体力劳动行业,生产手段、劳动条件、劳动收益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预设 破旧的老水车,象征的是落后的农业;熏黑的矿灯,象征着凋敝的工业;干瘪的稻穗,象征着人民的饥饿;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象征着祖国的落后。
诗歌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诗人以诸多落后和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4)结合以上分析和下面的课件出示,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诗。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语气平缓)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疲惫”重读)(语调平缓、低沉)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摸索”重读)(语调略高,重音处声音延长,语气要沉重,后四字要读得缓而深沉)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逐渐上扬)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深深”重读)(节奏缓慢)
——祖国啊!(字字重读,感情饱满,用降调抒发内心的感叹)
2.自主品读诗歌。
师:学习了第一节诗中的意象及其意蕴后,我们根据这一经验,默读诗歌第二至四节,并结合课件里的任务提示,自主分析其中的意象。
(1)勾画出诗歌第二至四节中出现的意象以及修饰这些意象的词语。
(2)结合诗句,说说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意蕴。
(3)前两节诗和后两节诗中的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分别象征着怎样的中国?
①生小组合作,完成上面的任务。
②师指导并明确。
预设 (1)(“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神话的)蛛网、(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2)“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美好、希望,然而却千百年来未能实现,这让人民感到痛苦。
“神话的蛛网”:比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思想的束缚。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古莲”象征长久以来人民心中国富民强的美好理想,终于熬过冬天,走向春天,伟大的理想冲破千年封建专制的冰封雪盖,冒出希望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黑暗刚过,黎明将至,伟大的祖国迎来光明与希望,尽管脸上还有伤心的泪水,但心中更有满满的欢喜。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要实现理想,祖国就要与时间赛跑、奋力拼搏。
“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漫漫长夜终于到了尽头,曙光以不可阻挡之势在聚合,喷涌而出,象征着祖国的明天必将更美好。
(3)前两节诗中的意象具有贫穷、落后的特点;后两节诗中的意象具有积极、向上、生机蓬勃的特点。分别象征着贫穷、落后的中国和新生、充满希望的中国。
结束语: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来理解诗歌大意。饱含深情的朗诵又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诗歌的语言魅力,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品味这首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的抒情语句,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
五、布置作业
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点中考·提分课”栏目(分析现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设计意图】
在九年级上册的诗歌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意象的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节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为学生自主分析剩下几节诗的意象示范。接着,再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分析其余三节诗中的意象,达到教与学相结合的目的。
第2课时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的诗句。
2.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一、复习导入,再读诗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诗人在诗中使用的大量意象,诗人选择这些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让我们来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让学生在回顾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悟读诗歌,品味语言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师:找找诗歌中有哪些打动你或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含义。
(生交流讨论,师明确)
预设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分析:“破旧”表现历史之久,“老水车”表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数百年来” 转个不停,一方面补充老水车“破旧”“疲惫”的原因——单调、重复的动作;另一方面,老水车虽然“疲惫”却“纺”个不停,即使条件艰苦也依然坚持运转。诗人用这一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却依然顽强支撑着运转的特点。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分析:这句诗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着美好、吉祥、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然而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分析:“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象征祖国刚刚从思想的束缚中艰难地挣脱出来,焕然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这一切值得期待,让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2.分析修辞手法。
师:这首诗歌除了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匠心外,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请同学们通读全诗,总结并分析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妙处。
(生自由读并讨论)
预设 (1)排比
第一节诗“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以及第三节诗“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使用排比,增强了抒情的气势,使感情表达更加强烈。
(2)对比、反复
对比主要表现在诗歌第一、二节和第三节,将祖国的落后、衰败、保守、愚昧、希望渺茫,与如今蓬勃向上的腾飞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希望。
反复:一是每一诗节均用“我是……”领起;二是每一诗节均用“祖国啊”收束,使情感表达渐趋强烈。
师:前三个诗节都是以“——祖国啊!”收束,为何最后一个诗节是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收束?
预设 第一节诗是纵向写祖国几千年的历史,古老的祖国苦难深重,让诗人心痛不已,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激情咏叹;第二节诗是写祖国某一段苦难的历史,在这里祖国成了“贫困”“悲哀”的化身,国富民强的希望幻灭,诗人悲痛地唤一声“祖国啊”;第三节诗是写现在,此时的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诗人激动地呐喊“祖国啊”;最后一节诗,“我”向祖国庄严宣告,语气更为强烈,心情激动至极,情感达到最高潮,诗人咏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既点题,又使得全诗回环往复、气势贯通,强化了对祖国炽热的爱的表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上下文的基础上,赏析具体语句,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诵读诗歌,理清情感脉络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小组内讨论分工,自由诵读。
(2)各小组在全班展示诵读,教师指导并点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语气平缓)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疲惫”重读)(语调平缓、低沉)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摸索”重读)(语调略高,重音处声音延长,语气要沉重,后四字要读得缓而深沉)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逐渐上扬)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深深”重读)(节奏缓慢)
——祖国啊!(字字重读,感情饱满,用降调抒发内心的感叹)
我/是贫困,(语调深沉)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痛苦”重读)(语调上扬)
是/“飞天”袖间(略缓)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字字重读)(语调高昂)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语速快)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挣脱”重读)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渐响亮)
是/绯红的黎明(响亮)
正在/喷薄;(间隔长些,字字重读)
——祖国啊!(语调更加高昂)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前半句快)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略缓)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感情逐渐加深)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语气坚定)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感情逐渐加深)
——祖国啊,(声情并茂)
我亲爱的/祖国!(语调高昂,感情达到顶点)
2.理清诗歌情感脉络。
师:结合之前对意象的分析和诗歌诵读,让我们试着理清本诗的情感脉络。
(1)作者在前两个诗节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对祖国贫穷、落后历史的悲痛、伤感。
(2)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预设 第三节诗中的感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
(3)第四节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预设 第四节诗中抒发的感情紧承第三节,但程度有所加强,爱国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师小结:前两个诗节写作者面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渴求富强之路,然而得到的是幻灭、痛苦和绝望。后两个诗节流露出作者看到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时的欢欣、激动;同时表达出“我”愿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自己的奋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设计意图】
在诵读中理清本诗的情感脉络,既训练学生的诗歌诵读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理解诗中的“我”,体会主旨
师:诗歌中“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其实诗人并不可能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等,而且去掉主语“我”和谓语“是”之后诗句仍是顺畅的(见课件出示),那么诗人采用这种写法的目的是什么呢?
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贫困,
悲哀。
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学生思考讨论)
预设 诗中“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 将“我”与“你”(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负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最后,诗人更是跳出了个人情感体验的狭小范围,“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不只是诗人自己,而是全国人民都同祖国血脉相连、融为一体,诗歌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升华。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有助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读,了解“朦胧诗”
师:阅读舒婷的《思念》并简要赏析。
思 念
舒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978年5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师生交流点拨)
预设 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可触的具象。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因而形象模糊的挂图,算式清晰但无解的代数题,琴声如同打在房檐淅沥的雨滴声、拨动念珠的声音,有桨有橹却达不到河的彼岸,让人感到思念美好但又虚幻,绵绵不断但又无奈。第一节诗同一句式排列的四个意象,相互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真挚和痛苦。第二节承接第一节,叙写思念时时萦绕于心,无所不在。“蓓蕾”含苞待放,要“默默地等待”;但为时不多的“夕阳”,只能“遥遥地注目”。诗人情感之深切就像重洋大海。结尾两句,强调思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唯其如此,思念之情才刻骨铭心。师:舒婷的诗重视自我内心的表达,运用象征、隐喻等写法使诗歌充满奇幻而朦胧的色彩,这也是朦胧诗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朦胧诗”。
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选择奇特的形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歌界引起争论。朦胧诗的产生,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结束语:舒婷的诗充满了美与真挚的情感。这节课的学习结束了,可是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正如舒婷所说,我们与祖国血脉相连,我们是祖国的一分子。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祖国赤诚的热爱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用我们的知识和双手,为我们祖国的富饶、荣光与自由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阅读,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举一反三。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舒婷诗歌的魅力,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第五题,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续写两节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歌创作个性十足,难以用统一的规律去分析,然而发掘一些欣赏诗歌的一般性的思路和角度,可以让阅读诗歌有章可循,减少学生读诗时的畏难情绪。在第1课时中,我以朗读为贯穿课堂的抓手,让学生通过思考“怎么读”,自觉地去发现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大意,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理解和体会。第2课时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具体去分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真挚情感,并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尝试自己解读诗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诗歌的方法。两节课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这首诗的特点和整体教学思路进行规划,做到“一课一得”。
写作背景
舒婷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非常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
关键能力
把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意象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象)与诗人情感(情)的结合体。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
把握意象主要从意象的类别着手,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一、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可以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一段诗。这段诗的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风”等。
二、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特殊意义的写作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于困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
三、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之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诗人用了“云烟、星子、细雨、百花”等一系列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软、轻、新鲜、美丽、纯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类文阅读
馈 赠
舒 婷
我的梦想是池塘的梦想
生存不仅映照天空
让周围的垂柳和紫云英
把我吸取干净吧
缘着树根我走向叶脉
凋谢于我并非悲伤
我表达了自己
我获得了生命
我的快乐是阳光的快乐
短暂,却留下不朽的创作
在孩子双眸里
燃起金色的小火
在种子胚芽中
唱着翠绿的歌
我简单而又丰富
所以我深刻
我的悲哀是候鸟的悲哀
只有春天理解这份热爱
忍受一切艰难失败
永远飞向温暖、光明的未来
啊,流血的翅膀
写一行饱满的诗
深入所有心灵
进入所有年代
我的全部感情
都是土地的馈赠
198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