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入冬以来,雾霾天气笼罩了我省许多地方。下列做法不利于遏制雾霾产生的是
A.车辆按照单双号限行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在路面和空地喷水
2.为把春城建成全国卫生城市,某同学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你认为不正确的措施是
(
)
A.禁止在城市内燃放烟花爆竹
B.限制燃油车辆的使用
C.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D.街道增设垃圾分类箱
3.“穹顶之下”播出以后,再次引起世人对“雾霾”、“PM2.5”等名词的关注。下列措施或行为对控制“雾霾”、“PM2.5”不利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大力开发新能源
C.大力推进城市公交事业
D.焚烧生活垃圾
4.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环境对发展旅游有重要意义,下列情况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燃烧秸秆
B.植树造林
C.使用无铅汽油
D.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2013年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贵阳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十.优质的空气资源需要大家的保护,下列物质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O2
B.SO2
C.CO
D.可吸入颗粒物
6.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伊娃美丽广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家车出行
D.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7.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
B.对比①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C.对比①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水可以用来灭火,所以即使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
8.下列教材实验中,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
C.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D.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热,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燃烧放热产生白烟
10.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
如图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固体质量
B.催化剂
C.温度
D.浓度
11.下列实验原理或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
B.区分硬水和软水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的热
D.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2.如图,向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B.硬纸板冲高后,容器内热量散去,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C.将面粉换成石灰石粉末也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D.发生燃爆现象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急剧增大
13.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再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4.以下是根据--些反应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加热氯酸钾至熔化才有氧气放出,加入二氧化锰稍加热就放出氧气
催化剂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C
用酒精灯加热小煤块不能被点燃,小木块能被点燃
着火点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能燃烧
反应物种类
A.A
B.B
C.C
D.D
15.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中的水沸腾起来,而纸船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
B.纸船不是可燃物
C.纸船没有和氧气接触
D.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二、简答题
16.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探究,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到50mLO2所用的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表中所列的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保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室1再继续收集50mLO2,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171s,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氯化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和____不变。
(4)要比较KClO3
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定收集50mLO2所需的时间外,还可测定_________________。
17.小明利用下列装置对物质燃烧进行四个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过程和观察记录如下:(资料: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操作及记录:
实验
操作
现象
实验一
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不点燃酒精灯
硫不燃烧
实验二
点燃酒精灯
硫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实验三
①更换燃烧管(装有等量硫粉),挤压滴管A使产生的气体通过燃烧管,为了确定燃烧管中的空气已排尽,尾气处理接口C处应该与D装置的___________端用橡皮管相连(填字母),当看到D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可认为燃烧管内空气已经排尽。
②点燃酒精灯
硫不燃烧
实验四
①更换燃烧管(装有等量硫粉),拆除D装置,挤压滴管B,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②使气体通过燃烧管一段时间后,在C处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可认为燃烧管内充满了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
硫燃烧,发出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实验分析及结论:
①对照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硫燃烧发生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②对照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硫燃烧需要助燃剂。
③小明发现实验二和实验四的现象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可知反应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有关。
18.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帮他分析,完成如下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1)实验1
_____
____
(2)实验2
_____
____
(3)实验3
_____
_____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2.C3.D4.A5.A6.A7.C8.C9.B10.C11.C12.C13.A14.D15.D
16.对照
(作对比)
MnO2
有
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起催化作用
质量
化学性质
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17.a
变混浊
H2O2H2O
+O2
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温度达到硫的着火点
氧气的浓度
18.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需要物质是可燃物
玻璃罩内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玻璃罩外的蜡烛不熄灭
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