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景阳冈
本文选自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讲述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课文篇幅较长,共八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武松进店饮酒,酒后不听劝告,执意过冈。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讲武松上冈见到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犹豫之后,决定继续上冈。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讲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冈来。前两个部分,交代了故事发展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武松倔强豪迈、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他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三个部分为全文的重点,详写了打虎经过,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面对猛虎的来势汹汹,武松先是机智避让,接着看准时机展开进攻,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得武松这一机智勇猛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中的主要人物武松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先是在酒家豪饮,继而不顾店家劝阻执意孤身上岗,可见其豪爽、固执的性格。他在看到官府榜文后,因担心返回店里会受人嘲笑,决定冒险上冈,可见其极为看重颜面,同时也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在打死猛虎后,他自觉体力不支,果断下冈,可见其虽直爽要强,却也思虑周全。
课文在语言上体现出古代白话小说的鲜明特点。有些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区别,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此外,文中所用动词十分丰富,将武松与老虎的动作描写得极为生动。如,武松打虎时,“劈、揪、按、踢、打”等一系列动作,充分展现出武松打虎的气势;而“一扑”“一掀”“一剪”三个动作又将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展露无遗。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插图画的是景阳冈的大致环境,能把读者带入故事情境中。另一幅插图画的是武松举起梢棒向猛虎劈去,梢棒却打在树上断成两截,生动地展现了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紧张、危急的形势,能帮助学生想象“武松打虎”的场景,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随文识字等方法识记“倚、箸”等生字;据义辨音,读准多音字“绰、呵、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书写的方式会写“冈、饥”等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通过武松打虎的故事,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能对武松做出简单评价。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随文识字等方法识记“倚、箸”等生字;据义辨音,读准多音字“绰、呵、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书写的方式会写“冈、饥”等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武松打虎的故事,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能对武松做出简单评价。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随文识记。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如“踉”读liàng,不读niàng;“肋”读lèi,不读lè。要指导学生读准本课的多音字“绰、呵、泊”。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字义辨别多音字的读音的方法,如“泊”字用作动词,表“停泊”时,读bó,用作名词,表“湖泊”时,读pō;“绰”用作动词,表示“抓取”的意思时读chāo,用作形容词,表示“宽绰”“(体态)柔美”等意思时读chuò;“呵”字在“呵呀”一词中读ā,在“呵斥”一词中读hē。还要帮助学生辨析容易混淆的字,如“勿”和“匆”,“跄”和“抢”。
写字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观察,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占位,以及笔画的穿插、避让。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截”字。
词语理解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将词语读正确、读流利。有的词语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如“踉跄”“霹雳”“咆哮”,它们都是由同偏旁组成的双音节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识记。对于文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不需要学生逐词理解,意会即可。
2.阅读理解
(1)猜测不懂的语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前,先让学生读读课后的“资料袋”,对《水浒传》和书中的人物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不懂的语句的意思,大致读懂故事内容。
(2)提炼关键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篇幅较长,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再借助关键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可先以课后第二题给出的关键词“喝酒”为例,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是谁喝酒,继而找出有关“武松喝酒”的段落。然后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武松接下来做了哪些事情,并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总结关键词为“上冈”“打虎”“下冈”。最后,引导学生借助填好的图表,回忆相关故事情节,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要提示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完整。
(3)梳理武松打虎的经过并详细复述。课文第6、7自然段详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结合插图,感受武松打虎的气势,再找出文中的相应段落默读,梳理武松打虎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确武松和老虎的表现是故事的重点,要尽可能详细地复述这部分内容,如老虎抓人时的“三招”、武松躲避时的“三闪”、武松如何赤手空拳打虎、老虎如何反扑挣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详细复述故事的方法,强调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鼓励学生复述时用上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如“揪”“按”“踢”“提”“打”等动词,还可以提示学生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3.表达运用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尝试多角度评价武松。教材课后第四题列出了人们对武松的不同评价,要求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意在引导学生多元、立体地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武松特点的语句读一读,再分析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特点。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武松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为了让学生更流畅地表达,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表达的范例,如“我赞同……的看法,因为……”“我的看法是……”。需要注意的是,教材课后第四题的目的并不是要探讨两种观点的对错,而是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相应的理由,学生的观点可以不局限于教材给出的两种观点。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观点是否言之有据,如果学生没有根据地发表看法,要提醒学生把看法和理由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随文识字等方法识记“倚、箸”等生字;据义辨音,读准多音字“绰、呵、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书写的方式会写“冈、饥”等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按故事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武松打虎的视频片段,指名学生说说该片段讲了什么故事。
2.其实,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出自《水浒传》,同学们对《水浒传》这本书了解吗?谁愿意结合课后的“资料袋”给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信息呢?(指名学生分享)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历史原因。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景阳冈》也讲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那武松是谁呢?(指名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武松,绰号“行者”,因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他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自小习武,武艺高强,行侠好义,在凉山一百零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
4.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景阳冈》中的故事来认识这位打虎英雄武松吧。(板书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对易错读音进行警示指导,并指导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踉”读liàng,不读niàng;“肋”读lèi,不读lè。
“泊”在表示“湖”的意思时,读pō,如“湖泊”;在表示“停船”“停留”“恬静”的意思时,读bó,如“停泊、漂泊、淡泊”。
“绰”在表示“抓取”的意思时,读chāo,如“绰起一根棍子”;在表示“宽绰”“(体态)柔美”的意思时,读chuò,如“绰有余裕、风姿绰约”。
“呵”在“呵呀”一词中读ā,在“呵斥”一词中读hē。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注意“饥”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截”要先写“土”,再写“隹”,最后写斜钩、撇、点。强调书写的正确,注意“坠”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截”的“隹”部共有四横。
5.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半夜三更 寻思 耻笑 胸膛 武艺
6.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板块三 指导方法,概括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试着猜一猜它的意思。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觉得不好理解的词语,并说说自己是如何猜读的。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的意思,疏通文意。
(1)引导学生从“棒”字推断出“梢棒”与“木棍”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和插图,猜出“梢棒”就是一种类似棍子的武器。
(2)引导学生联系人物前后的行为动作,猜出“筛一碗酒”是“倒一碗酒”的意思。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请勿入内”“请勿吸烟”等常见提示语,理解“勿”的意思是“不要”,并猜出“请勿自误”的意思是“请不要误了自己”。
(4)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观看的古装影视作品理解“客官”“榜文”的意思。
(5)小结:在阅读白话小说时,对于不好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进行猜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并试着给课文分层。(指名回答)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武松上了景阳冈,看到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本想返回,又怕被人耻笑,最终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武松与猛虎一番恶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岗来。
5.引导学生根据概括出的各层大意,思考并将教材课后习题第二题的内容补充完整。(指名学生回答:上冈、打虎、下冈)
6.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学生互相补充)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劲儿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然后下冈的故事。
7.小结: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弄清楚各部分讲了什么,然后再将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概括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梗概,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看看武松为什么打虎,又是怎样打虎的,从中品析武松的形象吧。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2.通过武松打虎的故事,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能对武松做出简单评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写,去感受武松的形象吧。
板块二 深入分析,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析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武松豪爽、固执的形象。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切二三斤”,感受武松的豪爽、能吃,明确此处为后文武松打虎时的有力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将“三碗不过冈”与武松喝了十来碗酒后“手提梢棒便走”进行对比,体会武松的豪放不羁。
(3)自由朗读酒家劝武松结伙过冈的语句,思考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虫?(指名回答:凶猛、可怕)
(4)正确评价“打虎”事件。
放在现实生活中,“打虎”是不允许的;在文学作品中,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将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区分开来,不能用当下的观念去评判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5)课件出示句段1,引导学生品析武松的“笑”及语言描写。
句段1: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反映了武松根本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老虎的心理。“不怕”一词鲜活生动,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武松既有英雄的豪气,也有逞强的蛮气。
2.引导学生品析课文第二部分。
(1)课件出示句段2,引导学生抓住心理描写分析武松的形象。
句段2: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看到印信榜文后终于相信冈上有虎,但好强和好面子的性格让他不愿意回去,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上冈的决心。再次体现了武松的倔强、爱面子、无畏、固执。为下文打虎做了铺垫。
(2)课件出示句段3,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描写,品析武松的形象。
句段3: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是对武松醉酒的动作描写,与上文酒家称赞自家酒好易醉人相照应,又与下文武松酒壮人胆,徒手打虎做了铺垫。表现了武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梳理武松打虎的过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找出主要的描写方法。(指名回答:动作描写)
(2)学生用横线画出写老虎的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武松的动作的句子。(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
(3)引导学生抓住“按、扑、撺、搭、掀、吼、剪”等动词,感受老虎的凶猛残暴和让人生畏的气势;抓住“咆哮、扒”,体会老虎的余威仍猛,不可小视。
(4)学生合作总结老虎拿人的三招。(明确:一扑,一掀,一剪)
(5)学生总结武松应对老虎的“三招”的方法。(指名回答:两“闪”一“躲”)
①引导学生品析武松用两“闪”一“躲”的方法应对老虎的“三招”的妙处。
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了它最初的锐气。体现了武松是一个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的人,而不单单是一介武夫。
②思考:两个“闪”可以换为“躲”吗?为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不能。“闪”和“躲”意思虽然相近,但表达效果不同。武松遭到突袭、毫无防备时,“闪”是他本能的反应和防御手段,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闪”具有突发性,用在语境中能表现武松的机敏。
(6)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的动作,体会动词的妙用。
①动词“轮”“劈”,体现了武松处于危难之中,急于求胜的心理。他抓住机会进攻,没想到打急了,梢棒打在树上折成了两截。险情再现转折,故事在曲折中走向高潮。同时也表现了英雄武松面对老虎也有恐惧的心理。
②“丢”“揪”“按”写出了武松抓住机会,赤手空拳斗老虎的勇猛。
(7)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手脚都疏软了”,感受故事叙述的真实性。
4.学生齐读第6、7自然段,读后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指名分享,提醒学生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引导学生品析第8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对武松的心理描写,体会武松的思虑周全、冷静理智。
(2)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寻”“转”“挨”,感受武松打死猛虎后疲惫状态下的真实形象。
6.学生齐读教材课后练习第4题的两种观点,然后结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怎么看待武松这个人物形象,说明理由。
7.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要言之有据)
示例:武松是一个既倔强、固执、爱面子又英勇无畏、机智勇猛的人。他不听取店家的善意劝告,执意上冈,这体现了他的倔强、固执。看到官府榜文,知道真的有老虎后,怕店家耻笑而不愿返回,这体现了他的爱面子和英勇无畏。遇到老虎,武松机敏应对,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体现了他的机智勇猛。
板块三 课文回顾,总结提升
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故事发展的顺序。
景阳冈
2.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武松打虎的部分,看到了武松英雄的一面;从打虎前、打虎后这两部分,我们看到了武松身上平凡的一面,即他也有倔强、多疑、爱面子的性格。作者既注重精彩的打虎场面的描写,也用了不少笔墨去描写喝酒、上冈的部分。这样写的目的,在于完善故事情节,使故事内容更加精彩,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完整的武松形象。在《水浒传》中,像武松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如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等等,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吗?那就去读一读《水浒传》这本名著吧!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抓重点描写来感知人物形象。作者采用了心理、动作描写塑造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要让学生关注这两种描写方法,体会武松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武松胆大、要面子的性格特点。抓住重点描写,这是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要提醒学生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2.培养学生评价的思维方式,对阅读古典名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注重剖析武松的形象特点,而之后教师则要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来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评价,即是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方式之一,这不仅包含知识的吸收,更包含情感价值的熏陶。如可以针对武松打虎这一件事发表评价,打虎这一行为从当下保护动物的角度来看,是应该受到批评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区别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并用合乎实际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