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写读后感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读后感”,意在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同时让学生学习清楚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了什么是读后感。教材结合了以前所学的课文,列举了阅读中产生的感想——人物留下的深刻印象、被故事内容触动、从道理中获得启发,意在唤醒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为选材提供思路。接着,教材总结了读后感的大致定义,让学生对读后感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单元习作的任务,并提示了写读后感的方法。教材从写作思路角度提示学生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深刻的内容,再选择最有感触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简单介绍是对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想则是对学生提出的具备一定难度的新的要求。因而教材又给出了写作的具体要求,即书写自己真实而具体的感想,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又或者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要求。教材先是举了两种习作题目的拟法,即一种是只有一个正标题,另一种是一个正标题加上一个副标题。其中“正标题”是习作中心意思的提炼,“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说明。接着教材提出了自评与交流的要求: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通过这些要求,帮助学生提高习作的质量,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3.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和老师评价指导,学会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读后感的基本写法,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教学策略
1.回顾阅读经验,拓宽选材思路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针对教材第一部分中提到的三个例子,说说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感想,再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例子,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人物、主题、感情等方面去思考自己有哪些感想,从而打开习作的思路,明白读后感可有多种角度,明确写读后感就是将自己的感想整理清楚并写下来。
2.借助范例,明确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明白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强调读后感一定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想。然后结合例文引导学生攻克本次习作的重难点——清楚具体地表达读后的感想。
3.指导学生根据习作内容拟题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习作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或主要感想是什么,从而拟题并修改润色。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重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2.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知读后感
1.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默读教材第一部分,读后思考:你在阅读这几篇文章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想?还有没有其他感想?(教师提醒学生从人物、主题、感情等方面进行思考)
2.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明确: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感想可以有多种角度)
3.师:如果我们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那就是读后感。(板书课题)
4.学生思考:“读后感”的“读”和“感”分别有什么含义?(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明确)
“读”即是读懂原文,深入研读。“感”即是从中感受,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触动情感。“读”是写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从“读”中而来的情感体验。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只有深入研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
5.师:请同学们齐读教材第二部分,说说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指名回答)
(1)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那些印象最深的内容。
(2)选择一两处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6.引导学生明确:写读后感可以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大致内容,再详写自己读后的感想,而感想是主体。
7.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三部分,明白读后感的题目有三种形式,提醒学生题目必须将习作的中心意思或主要感想表现出来。
读《×××》有感,《×××》读后感,×××——读《×××》有感。
8.过渡:让我们品析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
板块二 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出示例文,学生阅读例文,明确例文是读了《昆虫记》后写的读后感。
2.学习写法。
(1)学生试着对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归纳。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并总结。
第1自然段:总写《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
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主要内容,让人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3自然段:引用原文语句,写自己对这本书的两个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细致。
第4、5自然段:联系自身实际,集中谈自己的感受,真实、具体。
第6自然段:写读完《昆虫记》后的总体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3)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段落的大意来明确本文的写作顺序:总—分—总。
3.教师引导学生构思习作。
开篇:概括介绍自己所读的文章或书给自己的感受。
中间结合具体内容写出感想(真情实感):
①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对人物、主题或事情的看法与评价,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②写法——结合阅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引用原文语句或相关名言进行阐述。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抒发总体读后感,可与开头照应。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总结了写好读后感的方法,相信同学们已经迫切地想要写自己的读后感了。请同学们课下再次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或文章,试着从我们今天提到的角度想想自己有何感想,将感想记录在笔记本上,方便下节课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2.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和老师评价指导,学会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主习作,组内互评
1.学生自由选用一种或几种所学写法动笔写读后感。
2.学生默读自己的习作,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试着自行修改习作。
3.小组内交换阅读习作并互相评分。(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每项10分)
详略安排得当
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结构层次清晰
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书写整洁,字迹工整
板块二 展示习作,再次修改
1.小组推荐组内优秀习作,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2.全班交流,分析优秀习作的优点及不足。教师相机引导。
3.学生根据评价,借鉴别人习作的优点,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总结:通过修改,大多数同学的文章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显得更具体,也更打动人了。文章需要修改、加工才能变成好文。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积累好的写作经验,并学以致用,相信你们的作文水平会越来越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引导学生明确读后感的特点及内容。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材,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读后感的概念、内容以及拟题方法,强调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可泛泛而谈。
2.例文引路,互评修改。在学生对读后感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分析例文的写法,总结将习作写好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多角度总结自己的感想;最后完成习作并互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