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汉字
本板块的主题为“我爱你,汉字”,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历史与现状,感受汉字的魅力,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并围绕汉字展开相关研究,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本板块的开头,安排了一组从各方面体现汉字艺术的图片。上方是匾额,为晚清文人那桐所书,现悬挂于清华大学“清华园”牌楼之上,三个大字道劲稳重,异常醒目。左方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 在大写的“寿”背后,有一百个字体各异的“寿”字,篆、隶、楷、行、草等无所不包,寄托着人们长寿的理想。右方是印章,为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一枚闲章,“江南布衣”几个字表现了他朴实淡雅的意趣。下方是扇面书法作品,为晚清著名学者孙诒让所题的一首诗,主题与汉字有关,具体内容是:“大秦古国昔茫昧,访石于今遍八瀛。汉使何曾见西海,一笺已足傲甘英。六书微义象形始,画狗盱鸟恉不殊。何意重瀛文教隔,沮仓字例竟冥符。”其后有几行落款。四张图片呈现了汉字艺术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蓬勃的生命力,从庄重的匾额到灵动的剪纸,从书画大师的印章到文人贤士的扇面,反映了汉字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提示了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汉字开展研究。
“阅读材料”安排了五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汉字悠久的历史及光辉灿烂的汉字文化,强调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意在增进学生对汉字历史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调查的思路,并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提供范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板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汉字字体的演变》首先通过表格呈现了“日”“月”“车”“马”四个例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中的样貌,直观展现了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接着简要介绍了汉字五种典型字体的产生时间、字形特点和发展过程。该材料给学生提供了汉字演变的基本知识,也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留出了空间。
《甲骨文的发现》讲述了甲骨文被发现的大致情形。十九世纪,河南安阳出土了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和兽骨,清代国子监官员王懿荣偶然看到了这些甲骨上的刻痕并进行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文字,后称甲骨文。文后还有“秉”“北”“并”“册”四个字的实物和甲骨文的对照图示,形象地反映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该材料呈现了汉字研究领域的趣味故事,能激发学生研究汉字历史的兴趣。
《书法欣赏》展示了三幅书法作品,内容均为《千字文》开篇部分的节选,由三位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第一幅是南朝书法家智永书写的楷书作品,体现了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端庄雄伟的特点。第二幅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书写的草书作品,体现了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飞动自然的特点。第三幅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书写的行草作品,表现出行云流水、舒展有型、挥洒自如的特点。该材料意在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感受多种字体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充分体会汉字字体的多样性及汉字书法艺术的魅力,产生研究汉字书法艺术的愿望。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选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明确指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解释了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意义,能让学生从法律层面认识到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明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情况的价值。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部分内容,体现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示范了如何开展简单的研究,形成正确、客观的结论。标题和正文旁配有批注,结合具体内容,提示了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尾的泡泡提示学生从范例中获得启发,自己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此外,材料语言平实、严谨,体现了研究报告的语言特点,值得学生借鉴。报告是围绕姓氏展开的研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汉字文化的魅力,能够开拓学生的研究思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制订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
3.根据制订的活动计划,开展主题为“我爱你,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选择编小报、办展览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5.能从搜集的资料中提炼出表达自己观点的材料,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产生对祖国文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1.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制订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
2.能从搜集的资料中提炼出表达自己观点的材料,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策略
1.准备阶段
经过“汉字真有趣”板块的学习活动,学生对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本板块活动开始前,可先让学生简单回顾上一板块的活动过程,明确综合性学习要围绕活动任务展开。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活动建议”,知道本板块活动要求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二是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细读本板块的“阅读材料”,了解可以研究的内容,打开研究的思路。
此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想要研究的内容。选择第一项活动的学生,可以就上一板块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如形声字的演变过程、字谜的由来;也可以从插图、“阅读材料”延伸出去,围绕汉字篆刻艺术、汉字剪纸艺术、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汉字书法艺术、汉字与姓氏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还可以围绕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研究,如汉字造字的规律、汉字简化的历史、汉字与色彩的关系、汉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如果学生选择的研究内容过于宏大,或者过于艰深,远超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作些调整,选择大小合宜、深浅适度的研究内容。
确定研究内容后,再让学生像上一个板块活动时一样,自由组成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允许一些选择的研究内容切口较小、 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己独立研究。选择第二项活动的学生,可以结合“活动建议”,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或是调查校园公告栏,街头的各类电子屏,乡村的横幅、标语或宣传栏。此后,让选择类似调查对象的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开展研究。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在选定研究内容、分好小组之后,教师应在研究的方法上予以指导。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应该如何开展研究,教师结合学生的看法,借助《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进行提示。比如,开展研究有一些基本步骤,首先要确定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搜集资料或做调查,然后要对搜集到的资料或调查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最后要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又如,研究结论应在认真分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不能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明确了研究方法后,要充分利用学生在上一板块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其制订一份活动计划。
2.搜集、调查阶段
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开展研究,主要活动方式是搜集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在上一板块活动中学到的方法,搜集更多的资料,增进对所研究内容的了解。本研究涉及一些汉字的专业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适时进行课内的反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点拨。比如,有的学生研究历代名人印章的代表作,但找到的资料非常有限,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几本专门阐述印章历史的著作,从中获取所需的资料。又如,有的学生研究某个姓氏的文化,但找到的该姓氏人口总数等数据不准确,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查找权威的数据。
围绕汉字的规范使用进行研究,主要活动方式是实践调查。教师可以先大致了解学生计划调查的对象,对学生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提醒。比如,针对调查同学作业本的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范例,让学生了解哪些属于不规范用字,然后进行安排和布置,方便调查的学生拿到同学的作业本;针对在校外调查街头招牌、标语公告等的活动,教师可以先详细了解调查的具体环境,给学生一些时间安排、路线设计、记录方式等方面的指引。教师要关注学生搜集、调查的成果。对于搜集到的资料不丰富、调查到的情况过于简单的,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或开展调查,以便研究报告有内容可写。
3.撰写报告阶段
经过前面的搜集、调查,学生已经具备写简单研究报告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目标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学生撰写的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是要利用撰写报告的任务带动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分成四个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报告的呈现方式,明白在描述方法、结论时,可以梳理出若干个点,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表格、图示,令读者一目了然。还要引导学生大致把握研究报告的语言特点——一般用说明性的文字来陈述,避免用抒情性的文字。
4.展示交流阶段
研究报告完成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研究的问题、开展的活动,学习其他同学研究报告的写法。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布置一个展览,展出研究报告,以及重要的文献资料、调查记录,还有活动期间的一些照片。又如,举办一场汇报会,报告小组或个人就某一个问题研究的结论,研究类似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最好集中报告,便于大家进行对比分析。在展示活动中,应避免出现“展示的小组或个人单纯地说,其他学生单纯地听”的现象,要注意将全体学生都带动起来。比如,鼓励听众对展示的内容作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也鼓励展示者解答听众的疑问。展示完成后,可让学生先从研究报告的内容、格式、语言等方面展开自评、互评,并继续完善研究报告,再推选出优秀的研究报告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也可在完善之后,将全班学生的研究报告按照内容分类整理,汇编成册,给学生肯定和激励,增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成就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汉字起源,造字形式,因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引发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等资料。
3.阅读“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增加对汉字演变的认识,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整体上明确“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
2.阅读本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搜集哪些材料。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4.提高对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必要性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内容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传统剪纸《百寿图》、书法作品《百福图》。学生欣赏,仔细辨一辨。
2.谈话:汉字不光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关于汉字的历史。
3.课件出示齐白石老人的印章、孙诒让的行书《七绝》扇面、清华大学匾额“清崋圜”。
4.学生读一读扇面的诗,猜一猜印章上和匾额上刻的字。
印章上的字:江南布衣。
匾额上的字:清华园。
扇面释文:大秦古国昔茫昧,访石于今遍八瀛。汉使何曾见西海,一笺已足傲甘英。六书微义象形始,画狗盱鸟恉不殊。何意重瀛文教隔,沮仓字例竟冥符。
5.过渡:“遨游汉字王国”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汉字真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个板块“我爱你,汉字”,让我们继续走近汉字,研究汉字,一起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吧!(板书:我爱你,汉字)
6.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的文字,找一找:在这一板块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明确活动任务:
(1)认真阅读材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或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开展一项研究活动。
(3)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7.过渡:在了解了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之后,让我们先细读本板块的“阅读材料”,了解可以研究的内容,打开研究的思路。
板块二 阅读资料,交流收获
1.阅读《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
(1)教师引入: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汉字一脉相承,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的发现,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之路。
(2)看一看: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小篆是秦代统一文字后的官方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行书一直沿用到今天。
(3)聊一聊:甲骨文是怎样发展到现代的楷书的?(课件展示以下表格)
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字体 使用器物 使用时期 形体特点
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 商周 象形、字形写法不固定
金文 铸在铜器上 商周 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小篆 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 战国晚期、秦国 结构稳定,线条圆转,象形程度降低
隶书 木牍、竹简和帛书等 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 形体扁方,象形消失
楷书 绢、纸等 形成于魏晋之际,使用至今 形体方正严整,笔画规整平直
(4)讨论:结合材料《汉字字体的演变》和上面的表格,你知道了哪些有关汉字的知识?
①古代汉字像画,笔画十分繁琐。现代汉字笔画变得简洁了。
②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
③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④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2.欣赏教材中的优秀书法作品。
(1)教师导入:同样是千字文,南朝智永的楷书、唐代怀素的草书、明代文征明的行书与现代的印刷体楷书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边诵读边欣赏书法。
(3)学生观察不同的《千字文》的字体特点,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楷书端正庄严,草书自由奔放,行书笔画流畅;现代印刷体楷书工整规范。
(4)教师指导学生对书法进行赏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对书法作品进行宏观把握,如气势、神采等,同时要细微地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
其次分析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了解其中的意趣和哲理。最后感受神采,即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5)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上内容进行总结:这三则材料是从汉字的演变和书法两方面来介绍汉字的。
3.阅读《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1)导入:在秦始皇时期,我国就统一了文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十分必要的。
(2)学生自由阅读材料,感受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性。
(3)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各种民族文字,及各种异体字、不规范字。
(4)指名学生指出,如果不使用统一文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5)引导学生理解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板块三 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1.回顾: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总结: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订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活动建议”,自由组成小组,再制订相关的活动计划。
2.通过小组交流,制订调查学校、社会中不规范用字等现象的方案。
3.借助上一个专题搜集资料的经验,总结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明确任务,确定小组
1.引入: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大家对综合性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制订一个好的活动计划。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在无计划”,一项好的活动计划可以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2.回顾平时开展活动之前制订的计划。
(1)思考:在制订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内容需要考虑?
(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补充和强调。
①自由组成小组。(四人一组)
②讨论活动内容。
③制订活动计划。
④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分工情况等。
⑤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47页。
(2)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47页的活动建议,讨论在“我爱你,汉字”这一板块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以及简单说一说如何开展活动。
(3)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补充和提示。
①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或者图表等。
②搜集书法作品:在报纸、杂志、字帖中寻找名家的优秀书法作品,寻找小伙伴优秀的书法作品等。
③调查社会用字:去大街、家庭、校园或同学的作业本上寻找、拍摄不规范用字等。
4.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成四人小组。教师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比如可分为文字组、调查组。文字组可细分为汉字历史组、书法作品组、汉字故事组等;调查组可细分为广告用字组、作业纠错组等。
板块二 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谈话: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明确了自己小组的任务,接下来请在小组内讨论、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如何开展任务。
2.学生自由讨论。
3.教师选取各组代表说一说活动计划。
文字组:
(1)可以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特点,将古、今汉字进行对比。
(2)可以搜集一些能体现汉字魅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汉字文化的小故事。
(4)可以搜集不同的书法作品,找出书法作品的特点,也来写一幅书法作品。
调查组:
(1)搜集作业本、广告牌、宣传标语、书籍里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
(2)成立纠错小分队,找出身边的错字。
(3)把搜集到的使用不规范的字汇总起来,做成纠错本。
(4)设计一些规范用字的宣传标语,呼吁大家写规范字。
4.根据所讨论的内容,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表。(课件展示“小组活动计划表”)
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表
组长
组员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汉字历史 □汉字书法
□调查不规范用字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工 活动策划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搜集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理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汇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集资料的方式
活动过程
展示方法
5.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计划表,汇报活动计划。
6.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7.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板块三 回顾方法,展开搜集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汉字真有趣”这个板块搜集资料的方法,再次对比搜集资料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搜集资料的方法对比表
搜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自己观察、记录 第一手资料,真实 费时 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
调查、访问 比较真实可信 工作量大 小范围调查
从书籍报刊上摘录 材料集中,信息较多 寻找费时 需要较多资料时
网络搜索 速度快,信息量大 需要设备 需要大量资料时
2.各小组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搜集资料的方法,在课外组织活动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
3.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时间表、附近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表等,号召学生借用图书、搜集资料,学生需要外出搜集资料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和文明礼仪教育。
4.要求各小组搜集资料后,在小组内交流、整理与优化资料。(课件给出筛选要求)
(1)看是否和所研究的内容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2)看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除。
(3)看资料上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是否有不同,把不同的内容记录下来。
5.小组内选出优秀作品,准备小组活动成果的汇报材料。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以及写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2.有目的地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阅读报告,学习方法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时,会从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调查和研究,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形成一定的结论。那如何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文章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应用文体——研究报告。请大家看课本第51页《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边读边关注报告的批注。
2.学生思考:研究报告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3.比较并明晰概念:与小组策划的综合性学习的专题计划对比,有哪些异同?
研究报告是人们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它反映了人们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的某些事物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是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成果。
4.讨论:研究报告有什么作用?
(1)教师出示一些研究报告的题目,如《关于社会上错误用字的研究报告》《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关于春节对联的研究报告》《关于长沙古今文化名人的研究报告》等。
(2)明确:调查研究报告能让同学们对感兴趣的一些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到答案或规律,有利于协同解决问题,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5.阅读材料,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与完善。
(1)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简单的研究报告要做到哪几点,应该分几步写?(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展示步骤和要求)
第一步:确定调查主题、调查的时间、地点,明确调查的目的。
第二步:搜集材料,深入研究。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第三步:认真分析搜集的材料,进行统计和分类,总结出事物的规律。
第四步: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概括出事实,点明调查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写调查报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2)提问:报告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
①标题
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读者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②前言
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
③方法
包括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④结论
板块二 研究讨论,指导方法
1.以《关于社会上错误用字的研究报告》为例,指导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或调查的目的——发现店铺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想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标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标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尽量要小,要有实际意义,避免大而不当,力不能及;二是通过互相交流,打开思路,可以选择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的标题。如,我家生活改变的研究报告、本班学生近视情况的研究报告、校园环境保护情况的研究报告等。
(2)第二部分: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走访搜寻第一手资料)、调查的时间、地点。
(3)第三部分: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可以采用表格形式,主要是对调查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4)第四部分:研究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整改建议,如怎样减少错别字等。
2.教师小结:研究报告有多种形式,但是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是必不可少的。大家还可以在自己的调查研究报告中附上一封建议书,交给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来解决生活中发现的这些问题。
板块三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
1.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从中提炼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材料,再结合所学习的研究报告的写法,撰写研究报告。
2.在学生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在班级巡视指导,及时借助教材中研究报告的范例,对学生撰写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点拨。
(1)针对一般的学生,撰写的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是利用撰写报告的任务带动活动的进展。
(2)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注意“问题的提出”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紧密,在语言表述上尽量做到前后呼应。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各小组根据搜集的资料开展汇报活动。
2.通过班级开展活动,感知汉字背后的文化与艺术。
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学法,导入活动
1.回顾这段时间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2.教师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围绕“我爱你,汉字”展开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大家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小组,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还通过阅读、上网、咨询等方式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类,有的小组还走进大街小巷去走访和调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为规范文字做实事。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我们有了自己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现汉字的魅力吧!
板块二 活动展示,汇报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研究活动依次进行汇报、展示、交流。以下内容为学生展示情况预设。
(一)第一组:汉字历史大揭秘
1.引入:大家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间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之路。在我们人类一步步揭开汉字神秘面纱的过程中,也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接下来就由我们给各位同学进行分享。
2.学生展示搜集的与甲骨文相关的神奇、有趣的文字和图片。
3.结合图片和文本资料,分享交流甲骨文以及它的发现者: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甲骨文很感兴趣,那么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分享者讲故事)
4.交流汉字的演变过程,体会不同字体的美。
(1)交流汉字的演变过程。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2)课件展示“鱼”和“马”的变化过程,感受字体的变化。
(3)汉字新趣解。请大家观察这些汉字,看看用什么办法来理解他们?
汗:由水组成,总会有干的时候。
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找到出路。
穷:力被困在穴里,怎么能不穷呢?
理: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真理”永远掌握在“王”者手“里”。
财:“财”的真正意义是凭着自己的“才能”去赚得相应的“财富”。
意:心中有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
5.教师小结:同学们展示得都很棒。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历史悠久,它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汉字使我们告别了蛮荒兽性时代,步入了文明的社会。
(二)第二组:书法作品欣赏
1.引入: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重要载体,书法就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在本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中,我们安排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
2.展示书法作品。
(1)小组代表展示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结合图片,介绍历代书法名家,如东晋的王羲之、南朝的智永、唐代的颜真卿和欧阳询、宋代的苏轼、现代的齐白石等;其他同学欣赏这些展示的作品。
(2)展示我校师生的书法作品,赏析、交流。
(3)邀请班级书法小能手现场展示书法,学生交流评价书法作品,还可以向书法小能手请教练字的方法。
3.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评价中体会小组活动需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三)第三组:感受汉字魅力
1.小组代表引入:汉字就像一个个流淌的音符,尽情地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无尽魅力,她令世界称奇!
2.多媒体展示、交流汉字故事,体会汉字魅力。
(1)课件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学生探讨、交流。
(2)课件分享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节目《灿烂文明》——“和”字字模表演部分。
3.分享趣味汉字故事。
(1)曹操与杨修的汉字故事。
(2)汉字“丝、茶”背后的故事。
4.结合课件拓展汉字文化,如拓印篆刻、对联、古诗、剪纸汉字等。
5.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受汉字字形字义的魅力,体会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在互评中交流。小组活动在前期搜集资料时要做到分工明确、途径多样,并注重沟通。
板块三 活动小结,完成评价
1.各小组完成评价报告。
引入:请同学们完成手中的活动评价表,由小组长收回后统一交给老师。
项目 评价标准 同学评价
小组活动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同学密切配合 ☆☆☆
搜集、整理 乐于使用学到的方法搜集、整理资料 ☆☆☆
展示交流 积极进行展示交流,与其他同学互动良好 ☆☆☆
2.根据活动评价表,评选出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
3.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通过认真拟定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相互合作,勇于探究。大家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希望大家能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1.汇报交流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
2.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研究报告。
3.评选出优秀的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4.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展示研究报告
1.引入:我们撰写了自己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的研究报告的情况吧!
2.汇报交流撰写的研究报告。
(1)在四人小组内阅读自己撰写的研究报告,评选出组内写得最好的。
(2)全班交流汇报,评选上最佳报告的小作者用展示台展示报告。(以下为研究报告示例)
街道错别字现象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平时我们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夺目耀眼的广告招牌,但假如我们仔细去看的话就可以看出一些错别字,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大街上的错别字多不多?人们重视汉字的规范用法了吗?为了让同学们留心观察这一问题,发现错别字并改正,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告知他们错别字的危害性。对此,我们在龙塘社区和黄花商业街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
2.进社区和街道搜集错别字。
3.对错别字进行分类、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
4.归纳总结,写出书面报告。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街头的错别字分为很多种。
(一)繁体字:
1.超市的生鲜区写着“卖鷄(鸡)蛋”。
2.社区里的“和顺茶莊(庄)”。
(二)故意写错的:
1.龙塘社区中的时装店名叫“衣衣不舍”。
2.街道上一个饭店名叫“食全食美”。
3.卖酒小作坊把“天长地久”改写成“天长地酒”。
4.网吧的广告:“一网(往)情深”。
(三)不是故意写错的:
1.商业街上休闲服装店的招牌上将“衣服打5折”写成“衣服打5拆”。
2.文里的“毛边纸”的“纸”字下多写了一点。
3.修车店门前的招牌上写着“补胎冲气”。
4.在蔬菜市场看到蘑菇的标牌上写着“磨菇”,水果区的火龙果写成了“火尤果”。
5.安装铝合金门的店铺招牌上写着“按装”。
四、研究结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大部分街头的错别字都是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看起来较为古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定为标准。我们不能只求视觉上的美观,更要遵守法规,规范用字。
2.有些人为了简便而使用一些同音字,这是不规范的写法,同时也是对流传了几千年的汉字的一种亵渎。在我们发现有人写了错别字时,要及时提醒、纠正他们。
3.还有一些人不小心写了错别字,弄错了结构,少一个笔画,多一个偏旁等,这些都是造成错别字的原因。运用汉字时,如果有不清楚或拿不准的地方,应该及时查阅字典或请教他人。大家要在生活中尽量避免错别字,正确、规范使用汉字,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汉字写起,我们必须知道写错别字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后果。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以此来更好地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
(3)其他同学对展示的报告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4)听众提出疑问,请展示的学生回答。
板块二 修改研究报告
1.谈话:大家第一次撰写研究性报告,写得不够完善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报告,让它越来越完善。
2.提问:怎样才能把研究性报告修改得更完善呢?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学生就修改报告的方法进行指导。
研究报告的标题的表述是否清楚?
问题的提出是否写出了研究的目的?
研究方法是否写清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是否把研究结果整理出来了?
研究结论是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4.修改报告。
(1)学生按修改要求逐个地修改自己的研究报告。(学生自由修改)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按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研究报告。
5.教师挑选学生中一份较为典型的报告,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前后的内容进行对比展示,讲解修改的地方和这样修改的好处在哪里。
板块三 回顾总结,活动评价
1.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整个单元开展活动的过程,梳理学习所得,进行总结。
总结内容可包括:学到了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调查实践的方法,掌握了哪些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要领,有哪些展示交流的方式,了解到了哪些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哪些不规范用字的情况,等等。
2.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交流心得体会。
(2)小组讨论,总结学习心得。
3.评价
(1)填写学习评价表。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被评价人: 他评人:
评价标准 自评等级 他评等级
优秀 进步大 需努力 优秀 进步大 需努力
团结协作精神
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成果展示与交流能力
(2)评选出活动之星,对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教师总结:同学们,“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虽然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对汉字的探索和研究并没有结束。方方正正的汉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要怀着对汉字的热爱之情,继续感受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1.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中,抓住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喜爱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提升对祖国文字的感情。活动中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只读书本上已有的结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而不是只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在课堂里听讲、回答问题、做练习的学生来说,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尝试。
2.探究过程自主化。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用信息诱导而不是以指令来约束学生。尽管教材规定了活动的任务和范围,但学生必须通过自觉主动的活动才能完成任务。具体的活动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活动的开展,用什么形式呈现学习的成果等,都由小组同学自主决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3.学习过程探究化。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为探究型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组学习内容都不作为系统的知识来教。这样,学生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