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本次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的写法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回忆阅读经验,梳理、总结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两个基本方法:
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其次,“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可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也可以通过描写事件中周围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即采用侧面描写。
本单元的“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活动,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已经学到的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加深对方法的体会。第一项活动,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对同学进行描写,意在引导学生练习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第二项活动,让学生列出表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并和同学交流,意在引导学生练习捕捉人物的特点,并尝试选取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初试身手”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写人的方法,通过练写进一步感受怎样描写才能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诊断学生在写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交流平台”解析单元学习重点,以精读课文为例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初试身手”的兴趣,为“初试身手”奠定基础;“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描写的对象,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交流平台”
中梳理、总结的写人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归纳、总结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通过“初试身手”的学习,学会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人物,并能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选用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人物,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部分,教师要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单元所学内容,梳理、总结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进行交流: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分别选取了什么事情来写?课文为什么选取这些事情来写?接着,让学生重温文中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比如,两篇课文中描写主要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语句,《刷子李》一课中描写曹小三举止、心理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交流平台”,结合前面关于精读课文的交流,梳理、总结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即选用典型事例,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多个角度描写人物,还可以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2.初试身手
教学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抓住人物特点来选材。学生练写之后,教师可以挑选出学生描写同学的典型例子,组织学生围绕单元重点进行评析。比如:这些例子是否把某个同学在课间的表现具体描写出来了?哪些例子让人一读就能感受到这个同学的特点?这些例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互动评析,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仔细观察,对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
动作、外貌等进行细致描写,是完成本单元习作的关键。接着,让学生针对大家普遍认为没有表现出人物特点的一些例子,围绕“怎么修改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可以让各小组分别选一个例子讨论,并运用修改符号直接在原文上改。小组完成合作修改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要使学生在参与修改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关于如何具体描写人物的感性经验。
用于让学生合作修改的例子,要反映出学生在写人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描写外貌时,没有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是从长相到穿着一一罗列;描写动作时,不能准确使用动词;用讲述事件替代对人物表现的具体描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引导学生围绕“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进行自我诊断,并通过合作修改,再次进行练笔,从而更好地为完成单元习作服务。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列出的表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所选的事例是否能表现家人某方面的特点?然后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最能表现家人特点的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件事情可以按什么顺序叙述?可以重点叙述什么内容?应该着重进行哪些方面的描写?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尝试理出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的思路,作为完成单元习作的准备。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仔细观察一名同学。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了解方法
1.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小嘎子、祥子、严监生、刷子李这些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交流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过渡:为了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我们先一起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两茎灯草》,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教师指名回答。
①通过《两茎灯草》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地主严监生。
②严监生是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③《两茎灯草》这个片段是通过记叙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两茎灯草》里的严监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总结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严监生临终前的这个故事来刻画人物形象吗?
①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相关句段。
句段1: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会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②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描写严监生临终前的表现就是选择用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
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如何在习作时选择典型事例?
⑤全班交流汇报。
⑥教师相机指导,小结:习作时选用典型事例,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3.过渡:把一个人写具体除了选用典型事例,还要怎样呢?我们一起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谁,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教师指名回答。
①《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
②《摔跤》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出祥子的高大健壮、充满活力。
(2)回想起这两篇课文,我们的脑海里还会呈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场景,还会记起祥子红扑扑的脸,几乎与头一边粗的脖子。除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你还能记起本单元的课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吗?
①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②全班交流汇报。(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③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相关句段。
句段2:其次,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如,为了表现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细致描写了他结实健美的身体;为了表现小嘎子的机灵,《摔跤》生动刻画了小嘎子的一连串动作。还可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活。
④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⑤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4.过渡: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出示“交流平台”的相关语段)
句段3:此外,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如,《刷子李》写了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1)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同桌交流讨论: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全班交流汇报。(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此前学过的课文《军神》,讨论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师出示课文《军神》)
(1)学生自由讨论。
(2)指名学生交流汇报。
(3)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相机指导,得出结论。
课文侧重描写了刘伯承的语言和动作,以及沃克医生“术前——术中——术后”的神态变化,充分展现出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6.教师小结: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其次可以运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最后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块二 运用方法,初试身手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活动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常见的活动场景,如跳绳、打乒乓球,做各种游戏)
2.过渡:同学们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在课间十分钟里认真观察一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一位身边的同学。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课件出示讨论提示。
你观察的这位同学当时在做什么,说什么?他的神态是怎样的?外貌是怎样的?猜猜他在想什么。如果不说出名字,其他组员能够猜出你观察的是谁吗?
4.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提出意见,说说哪里说得好,哪里说得不好。
5.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课间十分钟观察到的那位同学。(学生自由练写,老师个别指导)
6.教师挑选学生描写同学的典型例子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围绕单元重点进行评析。
(1)这些例子是否把某个同学在课间的表现具体描写出来了?
(2)哪些例子让人一读就能感受到这个同学的特点。
(3)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
7.选出大家普遍认为没有表现出人物特点的一些例子,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怎么修改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例子讨论修改)
8.全班交流汇报,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相机给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外貌描写是否抓取最突出的特点、动作描写时动词的运用是否准确、神态描写是否到位等。
9.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10.教师小结:仔细观察,对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进行细致、准确地描写,是完成习作的关键。
板块三 回忆情境,总结提升
1.谈话导入:家人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他们的特点我们一清二楚,回忆一下,你最了解的家人是谁,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用典型事例写出家人的特点。课件出示练习任务。
按照“人物+特点+典型事例”的形式写一段话。
4.练习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这些事例是否能表现家人在某方面的特点?是否典型?
5.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完善修改。
6.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写得最好的同学为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7.根据评议,学生自行修改自己所写的片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8.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特点把自己所写的片段进行分类,课件出示分类依据。
(1)表现家人爱岗敬业的典型事例。
(2)表现家人勤奋好学的典型事例。
(3)表现家人业余生活丰富的典型事例。
(4)表现家人善良、勇敢、正直的典型事例。
(5)表现家人对我们浓浓爱意的典型事例。
9.将同一类型的片段收纳到一起,再按照数量多少分发给一个或者两个小组,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修改片段,整理出具体事例。
10.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同学做汇报交流,其他同学提出意见,教师相机给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事例是否能表现家人在某方面的特点以及应该着重进行哪些方面的描写。
11.学生再次对自己写的片段进行完善修改。
1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初试身手,抓住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现这位同学的特点,还要列出典型事例来表现这位同学的特点。要想把一个人物写活,大家一定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其次还要掌握我们所学习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还不够,我们还要在生活中多阅读课外书籍,注重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这样我们在写作中,才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1.尊重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自读,独立思考,从而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遵循由“读”到“写”,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实际教学中,由“扶着走”到“放手走”,达到预期的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通过范例的具体化加以理解吸收,更好地学以致用,使学生打破惯性思维,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掌握的写人的基本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练习写一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