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9 12: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排闼(tá
tà)
遨游(āo
yāo)
璀璨(cuǐ
chuǐ)
耙地(pá
bá)
蹚坏(tānɡ
tánɡ)
闺女(ɡuī
kuī)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ǎi
rán

běn
kuànɡ
chǎn
kānɡ
kǎi
ɡònɡ
xiàn
jīnɡ
yínɡ
bāo
ɡuǒ
lán
qiú

yuán

běn
三、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李亮在宿(sù
xiǔ)舍里看了一宿(sù
xiǔ)的书。
2.小明把试卷(juǎn
juàn)卷(juǎn
juàn)起来,放在书包里。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

2.《书湖阴先生壁》表面上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隐含着对居于此地朋友欣赏之情。(

3.地球日始于1970年4月22日。(

4.《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

5.倡议书包括标题、称呼、正文及署名日期等几个方面。(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A.(水源)干涸;断绝。(枯燥)
B.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
C.有所感触而叹息。(感叹)
D.非法占据。(盘踞)
2.下列对《只有一个地球》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B.“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C.“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D.“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3.下列对《三黑和土地》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B.“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无事可做,不停地在地里翻地。
C.“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D.“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这句话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4.下列不是描写春景的诗句的(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下列关于倡议书正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写清楚现状及问题所在,明确倡议的重要性。
B.再写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可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策略,也可以是指向问题预防的策略。
C.最后写一些鼓动性的、呼吁性的语言,以增强倡议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D.末尾写上祝福语,给倡议对象美好的祝福。
六、填空题。(30分)
1.找出下列词语对应的近义词。(6分)
贡献
毁坏
感叹
创造
制造
盘踞
占领
奉献
险恶
凶恶
感慨
破坏

)—(


)—(


)—(


)—(


)—(


)—(

2.选词填空。(3分)
领悟
领略
领会
(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
)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在这茫茫大海中,我才深切(
)到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觉。
(3)多读书,多(
),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郭:
。酒旗:

诗句的意思:
.
.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绕:
。排闼:

诗句的意思:
.
.

4.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
.
。《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
。《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是:
。(6分)
(2)《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
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
,但在宇宙中是
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
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
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
,提醒人们要精心
,保护地球的
。(4分)
(3)日积月累。(3分)
五音:
、商、
、徵、
.
五彩:黄、


、黑。
7、
口语交际。(5分)
“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请你以环卫工人的身份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
.
八、阅读理解。(10分)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喻。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导致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各种海洋地质的突变。
C.海啸的产生往往受震源的条件、水深、深度和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D.由于海啸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
2.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
.
.
3.分析句子“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3分)
.
.
4.面对人类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我们应怎么做?谈谈你的理解。(3分)
.
.
九、习作展示。(25分)
酸雨、雾霾、沙尘暴……这些词语现在已成为市民经常谈论的话题。请你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以自述的形式写一篇习作,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排闼(tá
tà√)
遨游(āo
√yāo)
璀璨(cuǐ√
chuǐ)
耙地(pá√
bá)
蹚坏(tānɡ√tánɡ)
闺女(ɡuī√
kuī)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ǎi
rán

běn
kuànɡ
chǎn
kānɡ
kǎi
ɡònɡ
xiàn
蔼然
资本
矿产
慷慨
贡献
jīnɡ
yínɡ
bāo
ɡuǒ
lán
qiú

yuán

běn
晶莹
包裹
篮球
资源
基本
三、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李亮在宿(sù√
xiǔ)舍里看了一宿(sù
xiǔ√)的书。
2.小明把试卷(juǎn
juàn√)卷(juǎn√
juàn)起来,放在书包里。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
2.《书湖阴先生壁》表面上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隐含着对居于此地朋友欣赏之情。(√)
3.地球日始于1970年4月22日。(√)
4.《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
5.倡议书包括标题、称呼、正文及署名日期等几个方面。(√)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A

A.(水源)干涸;断绝。(枯燥)
B.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
C.有所感触而叹息。(感叹)
D.非法占据。(盘踞)
2.下列对《只有一个地球》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B.“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C.“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D.“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3.下列对《三黑和土地》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B.“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无事可做,不停地在地里翻地。
C.“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D.“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这句话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4.下列不是描写春景的诗句的(
D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下列关于倡议书正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先写清楚现状及问题所在,明确倡议的重要性。
B.再写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可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策略,也可以是指向问题预防的策略。
C.最后写一些鼓动性的、呼吁性的语言,以增强倡议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D.末尾写上祝福语,给倡议对象美好的祝福。
六、填空题。(30分)
1.找出下列词语对应的近义词。(6分)
贡献
毁坏
感叹
创造
制造
盘踞
占领
奉献
险恶
凶恶
感慨
破坏
(贡献)—(奉献)(毁坏)—(破坏)(感叹)—(感慨)
(创造)—(制造)(盘踞)—(占领)(险恶)—(凶恶)
2.选词填空。(3分)
领悟
领略
领会
(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在这茫茫大海中,我才深切(领略)到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觉。
(3)多读书,多(领会),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郭:依山而建的城。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诗句的意思: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绕:环绕。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诗句的意思: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4.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岸排闼送青来。《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6分)
(2)《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4分)
(3)日积月累。(3分)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8、
口语交际。(5分)
“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请你以环卫工人的身份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示例:大家好,作为环卫工人代表,我认为春节不该燃放烟花爆竹。?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城市“美容”,我们最欣慰的就是当太阳升起时,干净整洁的大街上,男女老少露出灿烂的笑容。而每逢新春佳节,家家团圆,我们却得借着灰暗的灯光,一遍又一遍地去清理爆竹碎片,楼拐角的、路上的、树上的、绿化带里的,特别难清理,有时候刚刚扫干净一片,风一吹,就得重新扫;夜里扫干净的区域,清晨又有新燃放的爆竹碎片,反反复复,腰酸背痛。
八、阅读理解。(10分)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喻。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导致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各种海洋地质的突变。
C.海啸的产生往往受震源的条件、水深、深度和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D.由于海啸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
2.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
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
3.分析句子“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3分)用引用的方法既说明了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比校早,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啸发生时的状貌。
4.面对人类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我们应怎么做?谈谈你的理解。(3分)
首先,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加大对自然灾害知识宣传的力度,科学地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第三,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警机制,以便科学有效地减灾救灾。
九、习作展示。(25分)
酸雨、雾霾、沙尘暴……这些词语现在已成为市民经常谈论的话题。请你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以自述的形式写一篇习作,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