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漫画的启示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漫画的启示”。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往往会通过各种方法,讽刺、批评或称赞某些人或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看懂漫画的图意,将图意和从中获得的启示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与思辨的能力。
教材第一部分引出了本次习作的话题——漫画。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漫画的功能,提出了读漫画的要求,然后给出了两幅具有教育意义的漫画,用提问的方式思考其内容,并从中获得启示。第一幅漫画呈现的是一个人正在给刚种下的小树苗浇水,另一个人坐在地上靠着小树苗等着乘凉的情景,讽刺了那些妄图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也嘲讽了这种刚栽下树就想乘凉、不顾事物发展规律的荒唐行为;第二幅漫画呈现了四个身强力壮的人站在“母子上车处”候车,而怀抱婴儿的妇女只能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候车处被挤占,图上的文字“假文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无视规则、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教材第二部分对本次习作进行了具体指导。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写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接着提示学生除了上面的两幅漫画,也可以写其他漫画,给予了学生自由选择习作素材的空间。最后从观察、思考、撰写三方面提出了要注意的地方。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习作完成后进行交流和修改的要求,再次强调了本次习作的重点——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读懂漫画内容,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2.了解漫画作文的要求,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3.写出漫画的含义和自己获得的启示。
4.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1.学写漫画作文,写出漫画的含义和自己获得的启示。
2.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策略
1.观察漫画,读懂图意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读图画、读文字。提示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画面,不遗漏。如果画中有文字,如标题语言、人物语言,要仔细读,思考其社会背景或揭示的中心等。观察之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联想、想象分析画面,看清事物间的联系,发现夸张、可笑之处。
2.联系生活,思考含义
在读懂图画内容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从漫画中读出了什么?它有什么含义?应允许学生有不同角度的体会,如作者对画中强者、弱者分别持有的态度,刻画人物神态的用意,警示语背后的含义等。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体会作者以漫画引发读者思考并以此警醒人们的用心。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由画面联系到生活,找到关联与共鸣。要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与漫画中类似的人或事?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不同角度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而打开思路,为习作的撰写做好铺垫。
3.撰写习作,表达看法
本次习作的内容由漫画的内容和获得的启示两部分组成。因此首先要叙述画面内容。根据画面中的信息,写清楚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还可以根据漫画提供的线索,进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接着就要写自己从画面中获得的启示,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时需要强调这部分内容应承接上文对画面的描述,不能偏离、脱离漫画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此前交流的内容中进行适当筛选,确定自己习作的中心意思,避免行文杂乱。
4.交流互评,修改习作
习作完成后,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评互改的方式,在交流中修改完善习作。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习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觉得不好解决的地方。全班共同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给予指导。也可以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展示,结合具体片段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漫画内容,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2.了解漫画作文的要求,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漫画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几幅漫画,引导学生观察漫画,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看到这些漫画你想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学生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漫画,了解漫画。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批评性的画面。漫画家往往从生活现象中取材,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采用幽默、风趣的画面,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看漫画家华君武的两幅漫画,从中获得启示,学写漫画作文。(板书课题:漫画的启示)
板块二 分析漫画,体会寓意
1.明确习作要求。
(1)写一写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可以从书上的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来写,也可以写其他漫画。
(2)仔细观察漫画,看看漫画写了什么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3)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4)撰写习作,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获得的启示。
2.出示第一幅漫画《植树与乘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的内容。
3.指名描述画面内容,描述不完整时,教师作适当的指导或补充。
画面中一个人正拿着水壶为刚种下的小树浇水,另一个人坐在小树下面,铁锹放在一边。拿水壶的人问:“你干什么?”坐着的人回答:“等着乘凉。”可笑的首先是坐着的人自己不动手,只等着别人种好后乘凉;其次,只有当小树长成大树时,才能给人遮阳,但那必定得是若干年后的事了,所以坐在刚种下的树下等着乘凉就显得特别可笑。
4.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幅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不能光指望别人,不能坐享其成、不求上进;干等着不如自己努力去做;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
5.出示第二幅漫画《假文盲》,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的内容,简单描述画面。
在冬天的一天,四个身强力壮的人站在“母子上车处”候车,而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却只能站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候车处被挤占。可笑的是候车处的牌子上清楚地写着“母子上车处”五个大字,那四个人却视而不见,稳稳当当地站在那儿。
6.抓住题目“假文盲”引导学生体会寓意。
“文盲”指不识字的成年人,那么“假文盲”就是指假装不识字的人,这个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些人并非真的文盲、看不懂告示牌上的文字的人,而是为了自己方便,故意不理会应遵守的规则。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无视规则、有意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7.过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假文盲”现象呢?(学生自由发言)
闯红灯、踩草坪、年轻人坐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公共场所吸烟、旅游场所乱刻乱画……
8.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幅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做人不能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贪图个人安逸,不顾他人方便,要有公德心,讲文明。
9.小结: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假文盲”现象,社会需要我们及时唤醒这些假文盲,使他们成为有社会公德心的文明人。
板块三 例文引路,自主习作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学生默读例文,梳理例文是如何解读漫画,写出启示的。
文章开篇先对漫画内容进行了描述;接着进行了独到的解读,提出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再举例证明这些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最后表达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发出呼吁。文章脉络清楚,叙议结合,很好地解读了漫画,写出了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2.根据例文的思路,指导本次习作的写法。
(1)谋篇布局。开头可以对漫画内容进行解读,在描绘画面的内容时穿插自己的感受,或者在解读了漫画内容后,谈自己的感受,再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漫画内容一定要解读精准。最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发出呼吁。
(2)写作手法。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来描述画面和表达看法。叙,要把漫画内容叙述清楚;议,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具体清晰,使人信服。
3.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把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例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2.导入:上节课大家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写作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检验一下。
板块二 交流探讨,学习评议
1.出示几个有问题的片段作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将自己看过漫画后的想法写得过
于简略,自己的观点不明晰。
(2)没有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将议论写具体。
(3)把事例写得过于具体,所举事例只是为了说理,不用太具体、太生动。
2.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总结本次评议他人的习作时主要可以关注哪些方面。
(1)观点有没有表达清楚?
(2)有没有联系实际,举出事例?
(3)所举事例是否具有概括性?
(4)文中的议论是否充分?
(5)文中有没有错别字或是语义重复的句子?
(6)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板块三 合作修改,共同提高
1.针对刚才的共同讲评,学生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2.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看看别人的作文中有哪些要点值得学习,再看一看他的习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做好批注,读完后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4.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佳作,由小作者上台在全班朗读、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漫画激趣。从直观性的漫画入手,导入新课,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2.分析漫画。先让学生观察、叙述画面内容;再引导他们透过画面展开联想,丰富画面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透过画面看到画外,升华画面内容。学生通过对漫画进行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讨论后,对漫画便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
3.明确要求,自主习作。在对漫画有了充分认识后,再借助例文引路,让学生明确写法,进一步攻克难点。习作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