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两个方面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第一个学习伙伴对本单元课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接下来三个学习伙伴分别以本单元三篇课文为例作了阐释。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要求学生在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后,选择一个情景进行仿说,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写法后进行仿写,引导学生运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想法用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
“书写提示”简要介绍了书法家颜真卿及其楷书的特点,并展示了其楷书代表作《颜勤礼碑》(局部),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碑帖,初步了解颜体书法艺术,感受其艺术风格,进一步体会书法的魅力。
“日积月累”编排了五条关于做人的名言,引导学生在积累名言的同时懂得君子之道、为人之理,并试着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
2.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
3.能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了解颜真卿楷书的特点,初步感受书法的魅力。
5.积累有关做人的名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
2.积累有关做人的名言。
教学难点
1.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
2.能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
1.回顾课文,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回顾、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感受,说说是否喜欢这几篇课文,理由是什么。再结合“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交流内容,引导学生简单回顾课文中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地方。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明白在阅读文章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感受文章的趣味。
2.品读例句,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例句或段落表达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再照样子进行表达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大胆表达。
3.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书法的魅力
可以先让学试着读一读碑帖上的汉字,再对比一下碑帖图片和教材上对“颜体”楷书的特点的描述,感受“筋肉丰满,浑厚有力”是什么样的。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碑帖中相同的字写法不一定相同,如两个“太”字、两个“为”字,认识到即使是同一位书法家写的字,也可能存在各种变化,进而感受书法生动多姿的魅力。
4.讨论交流,熟读成诵
“日积月累”中的五条名言,教学时首先要指导朗读,尤其要让学生结合字义,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再通过教师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准确、读流畅,读出正确的停顿与节奏。接着可以让学生小组互助学习,通过查工具书、查资料等方式,说说几条名言的大意。再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每条名言的理解,教师相机补充解说。最后,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名言,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
2.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
3.能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回顾交流
1.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课文,文中有的对话很巧妙,有的叙述很风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本单元课文的语言。
2.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找出语言很有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每篇课文的语言特点。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认为语言很有特点的句子。
4.同桌讨论交流:三篇课文的语言分别有什么最突出的特点?
5.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杨氏之子》对话很巧妙,《手指》叙述很风趣,《童年的发现》自嘲的语言很幽默。
6.小组讨论交流:作者运用这些风趣的语言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7.全班交流汇报,课件相机出示教材上学习伙伴的讨论。
(1)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你来我往,真是巧妙。
(2)《手指》一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3)《童年的发现》中的“我”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安慰自己,令人忍俊不禁。
8.小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文章的叙述更有趣味性,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也能引人深思。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板块二 语言训练,学会表达
1.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再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例句,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这两句话的表达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个句子把中指与无名指、食指的关系比作关公与关平、周仓的关系,形象地介绍了中指地位的独特和高贵。第二个句子把体操运动员的表演比作猴子在攀缘、穿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体操运动员动作的灵巧。
(3)出示三种情景,指导学生要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这三种情景,首先要在大脑中想象出这三种情景,再联想这三种情景跟什么情景相似,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
(4)出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如果选择第一种情景,可以想象游子在外漂泊的孤零感与回到家乡的归属感的对比,正与船只在外航行后回到港湾类似。
游子回到家乡,就像迷失的船只回到港湾。
(5)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和联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一说。
雨点落在窗玻璃上,像一颗颗珍珠落在白玉盘里。
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声音像是一头猛虎在咆哮。
(6)小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种情景,要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想象这种情景,找到另一种情景,找到两种情景的相似之处,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
2.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出示教材呈现的段落,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使用大拇指的一些场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4)出示范写,引导学生深化对排比修辞手法的体会。
他是我最真挚的朋友。在我伤心时,是他为我排忧解难;在我高兴时,是他与我分享喜悦;在我骄傲时,是他提醒我戒骄戒躁;在我失望时,是他鼓励我重拾信心。
(5)学生自主练习写排比句。
(6)全班交流展示。
(7)小结: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自己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了解颜真卿楷书的特点,初步感受书法的魅力。
2.积累有关做人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2.教师讲《黄泥习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一个孩子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这个孩子练起字来很认真,一笔一画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看到儿子这么用功,愁得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啊?
这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他不想让母亲为难,就暗地里自己想办法。有一天,他拿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跑到母亲面前说:“我有不要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说着,孩子就用刷子在碗里沾满泥浆,开始在墙上写字。写完之后,他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然后又重新写字。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就能练字的好方法,母亲也高兴地笑了。这个孩子由于刻苦好学,长大后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3.过渡: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他就是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板块二 欣赏碑帖,学习书法
1.介绍颜真卿,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颜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2.出示《颜勤礼碑》(局部),师生共同欣赏,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3.根据交流总结颜真卿楷书的特点。
(1)点和点的变化。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2)横和横的变化。颜体的横画变化丰富,仪态万千。或长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点画而不拘谨,或细如毫发而不轻浮,这都是因为颜真卿以篆入楷、善于用笔。
(3)撇和撇的变化。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而且要力到笔尖。
(4)捺和捺的变化。颜体的捺画粗重有力,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衔接自然。
(5)竖和竖的变化。颜体的竖画粗壮有力,通常写五分之四处就提收。中竖竖直,左竖常向左拱,右竖常向右拱。
(6)折和折的变化。颜体的折笔通常没有明显的折角,有时甚至作提笔圆转。有折角时变写成圆中有方、外圆内方的转角。
(7)钩和钩的变化。颜体的钩画多在回锋顿笔蓄势后,用力钩出。有时钩画也似钩未钩,含蓄深沉。
4.指导学生学习“颜体”楷书的特点,用钢笔在书法纸上写一篇楷书作品。
5.学生书法作品展示。
6.小结:书法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我们要把这种传统文化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板块三 积累名言,熟读成诵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五条名言,学生自主认读。
2.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
4.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名言。
5.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名言传达的道理。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说明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教我们做一个重道义的君子。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警示我们要修养自身,保持思想上的坦率洁净。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发端。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教我们做人要有同情之心。
(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这句话的意思是:干多了违反正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说明作恶多端的人不会有好下场,我们应该多做善事。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树立底线意识。
6.指导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熟读成诵。
板块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拓展积累更多关于做人的名言。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逋《省心录》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领略到了古代书法的魅力,也学习到了做一名君子应该拥有的品质。
1.“交流平台”这个环节,以交流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概括并拓展,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梳理,从而提高总结概括的能力。
2.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两个环节的教学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学会表达运用。
3.在“书写提示”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的写字环节,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新知,规范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