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7: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主 备 张明 使用者  
审 核 教研组 课 型
时 间  
学习目标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学习难点
学 习 活 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2"
复习
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展) 8"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现象为 ;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_。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现象为 ;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__。
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_
_ _。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_ __。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展) 10"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内容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如果将实验内容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有哪些相关因素?

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展) 5"
从实验中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灭火的途径有哪些? 解:(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降低温度,生活中一般用水;(3)隔绝氧气。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测试时间10",反馈时间5"
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氧气 B.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
2.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3.(漳州中考)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4.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5.(绍兴中考)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6.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相同
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7.(三明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 __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____(填“高”或“低”)。
(2)加油站、仓库等地方要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是因为这些地方存在着大量的_ _,当遇火或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3)实验室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灭火的原理是_ _。
8.(温州中考)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 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_ __。
9.(江西中考)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 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 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 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