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十课练习题
9.10课
一、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秦朝
C.
隋朝
D.
清朝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一项是( )
A.
皇帝制度
B.
统一货币
C.
统一文字
D.
统一度量衡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 )
A.
首创皇帝制度
B.
统一全国
C.
抵御匈奴
D.
开发南疆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曾经对如图中的历史人物经行了评价,下面说法最合适他的是( )
A.
他推动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B.
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C.
他推动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D.
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
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修建灵渠④修筑长城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B.
秦末和春秋时期
C.
秦末和战国时期
D.
秦末和汉初
秦王能统一六国,原因包括??( )
①秦王重用各种人才
②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加强了秦国的国力
④万里长城的修建。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请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
A.
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公元前2世纪后期
C.
公元前3世纪前期
D.
公元前3世纪后期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去了,其实也是冤枉的。”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
?)
A.
全部肯定
B.
全部否定
C.
保持中立,不评价
D.
以史实为依据
近年来,中纪委(中共中央的监察机关)大力反腐,将多个“大老虎”绳之以法。在古代中国的秦朝,与中纪委有着类似职能的官员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家中的兄长。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甲骨文刻写在牛骨上
B.
用小篆书写在纸上
C.
用小篆书写在竹木简上
D.
用甲骨文刻写在竹简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这是指秦为了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是( )
A.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B.
统一货币,统一语言
C.
收缴民间武器,加强教育
D.
统一器具,焚书坑儒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由此可以印证秦朝( )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实行分封制的事实
C.
发明印刷术的事实
D.
推行郡县制的事实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巩固统治。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
A.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B.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
陈
B.
大泽乡
C.
巨鹿
D.
荥阳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
城濮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秦朝的暴政
C.
修建阿房宫
D.
项羽、刘邦起义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长城路,实难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 )
A.
沉重的赋税
B.
繁重的徭役
C.
严刑酷法
D.
繁重的兵役
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
鸿门宴
B.
张楚政权
C.
霸王别姬
D.
楚汉之争
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下联分别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刘邦、项羽
B.
陈胜、刘邦
C.
项羽、勾践
D.
嬴政、勾践
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③严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⑤土地集中严重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将相本无种”引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刘邦项羽起义
B.
巨鹿之战
C.
陈胜吴广起义
D.
楚汉之争
秦朝是被哪支农民军推翻的( )
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
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C.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秦末起义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产生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
)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③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④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赋税沉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综合探究题
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某校七年级(1)班为了了解这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王朝,开展了以“走近秦朝”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秦朝的起讫时间
(1)秦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灭亡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2)“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指的是哪一制度的建立?秦朝在地方上实施的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制度是什么?
经济
(3)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秦始皇为经济发展的便利,还统一了什么?
文化
(4)秦朝把什么作为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
巩固边疆
(5)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写出秦长城东西两个端点。
探究感悟
(6)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用一句话小结你在学习秦朝兴亡史后的感悟。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二中哪一种货币是他规定在全国使用的货币?名称是什么?
(4)他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
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从材料二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三
(3)据材料三,说说“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4)据材料四,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二材料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的口号是哪次起义喊出的?
材料二中的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起义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这两项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亡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亡的原因给后世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点.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答案】B
【解析】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仍然定都于咸阳。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中国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秦朝统一中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答案】C
【解析】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这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统一文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秦始皇统一文字.
4.【答案】B
【解析】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
故选:B。
本题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知识。
本题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的人物为秦始皇,他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下面说法最合适他的是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B.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秦始皇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①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ACD.科举制是隋唐才开始;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不属于秦始皇的功绩;修建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排除含④或⑤或⑥选项,故ACD错误。
故选
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及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及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创立一套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筑灵渠,开发南疆。由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战争和吴越争霸的史实。前两句诗,由“破釜沉舟”、“秦”、“楚”得到了秦末“楚霸王”项羽军队在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中打败进秦军主力;后两句诗中,由“卧薪尝胆”和“吴”等关键信息分析得到,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争霸的故事。故选B。
9.【答案】B
【解析】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还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④万里长城的修建在秦国统一后,而不是秦王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统一全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时间计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每100年为1个世纪,世纪的计算是:在100年之内都为1世纪,满100年在百位数字上加1就是几世纪,据题意,公元前221年即为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公元前纪年是倒着数,数字越小,年代越晚,因此,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D符合题意。所以ABC不正确,故选D。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要求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
【解答】
D.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要根据史实和证据,而不能空谈、随意定性。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人生有很多方面,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单一的。因此,必须把他的行为,一一分析。合理的就肯定,不合理的就否定。没有史实依据的,就一定要谨慎下结论。故D符合题意。
ABC.均不是正确的评价方式。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重要的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由此分析,与今天中纪委有着类似职能的秦朝官员是御史大夫。据此,ABD均不符题意,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故排除A。
B.“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故排除B。
C.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故C正确。
D.“国家的产生于发展”是夏商西周时期的特征,故排除D。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广更为简便的隶书,故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给兄长的这封家书是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竹木简上.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15.【答案】A
【解析】材料“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的意思是统一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器具,统一文字,反映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
本题以《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6.【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的是要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如“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这些重要信息说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郡和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郡县制取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中的几个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出当时出现的郡和县,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得出印证的是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17.【答案】B
【解析】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巩固统治。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后建立张楚政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B正确。
ACD.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永放光芒.
20.【答案】B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B。
本题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1.【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末农民战争的有关知识的把握能力。
22.【答案】B
【解析】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灭亡原因。
知道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23.【答案】B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繁重的徭役.
故选B.
本题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4.【答案】D
【解析】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与这段历史有关。
故选:D。
本题以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楚汉之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5.【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出,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
故选:C。
本题考查成语典故,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典故。
解答该题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典故。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的暴政的相关知识点。秦始皇时期广建宫殿,大修陵墓,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网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秦朝的赋税很繁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那时的酷刑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二世继位后,更加残暴。秦朝的土地集中并不严重。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将相本无种和秦末农民战争”可知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时陈胜曾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陈胜吴广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28.【答案】D
【解析】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并识记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解答】
D.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是被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推翻的,故D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
故选D。
2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巨鹿之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敌多,最终大败秦军,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故B正确。
ACD.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B。
3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再认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
B.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①②说法正确,故B项正确。
ACD.陈胜、吴广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没有推翻秦朝统治;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因此③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③或④选项,故ACD三项错误。故选B。
?
31.【答案】(1)221;207。
(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3)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4)小篆。
(5)东:辽东;西:临洮。
(6)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制度建设,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暴政的结局只有亡国;统治者应关注老百姓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兴亡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由于秦朝实行暴政,秦朝是个短命王朝,公元前207年,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2)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用郡县制取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直接由朝廷任免。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的组织的基本单位。
(3)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货币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还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
(4)本题主要考查秦的长城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征发大批人力修缮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在一起,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文字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之前,各诸侯国的文字不统一,秦朝建立之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对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区的交流造成障碍。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结合秦朝顺应历史完成统一,实行暴政而亡可知,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制度建设,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暴政的结局只有亡国;统治者应关注老百姓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32.【答案】(1)秦始皇
?
?灭六国,统一天下
(2)郡县制
(3)C
?
圆形方孔铜钱
(4)焚书坑儒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是: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
(2)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经济上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33.【答案】(1)公元前221年。
(2)分封制;郡县制。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4)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度及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郡县制。从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3)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图1是《秦朝统一文字》,图2是《秦朝统一货币》。秦朝建立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文字,把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把小篆最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4)本题考查的是评价秦始皇的知识。由材料四“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可知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由材料“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可知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的理由是: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4.【答案】
【小题1】(1)根据所学可知,此诗为李白颂扬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史实,“秦王扫六合”就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2)根据所学可知,这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的口号。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背后隐藏着最根本的原因,即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虽然他们的起义失败了,但是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故答案为:
(1)嬴政;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2)陈胜吴广起义。
(3)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秦的统一。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2)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时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掌握秦朝的统一和灭亡的原因,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5.【答案】(1)秦王是嬴政,功绩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小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本题要联系已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秦王的主要功绩。
(2)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材料二明显反映的是统一文字、货币的措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小篆);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本题考查是的大泽乡起义及秦灭亡原因等。材料三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秦朝采取法家思想治国,酷法惩民,百姓忍无可忍,因此“亡秦”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启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等。
第2页,共22页
第1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