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
一、单选题
苏俄建立之后,在经济领域依次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
如图是苏联历史上的两位关键人物,下列历史事件与图中左边人物无关的是(?
?
)
???????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D.
苏联的建立
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这幅画作的历史背景是(?
?
)?
???????
A.
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
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
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
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B.
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还没有形成苏联建设模式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他这段话表明苏俄(?
?
)
A.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经济
C.
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开始实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C.
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
个人崇拜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
)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
)
①俄罗斯联邦②外高加索联邦③乌克兰④白俄罗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林毅夫说:当时在苏俄,列宁的指导思想是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表面上是“退却”,其实质是在国家主导下的一种“激进式”的推进。材料中“迂回过渡”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两个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波及世界各国。但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在他领导下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和他是( )
A.
苏联斯大林
B.
俄国斯大林
C.
苏联列宁
D.
俄国列宁
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而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种困境,苏联实行(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千米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材料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 )
A.
制定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苏联经济
B.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错误,列宁( )
A.
发动十月革命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实行五年计划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如图为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增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轻工业增长率最高
B.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C.
始终将农业发展放到首位
D.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二、材料解析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l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以来原料工业和团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胜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变的俄罗斯》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党在1905年革命中就提出了用武力夺取政权的方针。……可以说
,它的夺权目标最为明确,准备的时间也最长。……?
除了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党及时明确了斗争方向外,还抓住和平、面包、土地问题,利用政治对手的弱点揭露政治对手,同时夺取了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十月革命的成功就在情理之中了。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
材料二: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的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干旱,它促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
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
(3)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回答:
材料一中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发生于哪一年?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结合所学中国史有关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僵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列宁,要求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
ABD.图中左边人物是列宁(1870~1924年),1917年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21~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1922年苏联的建立,都与他直接有关。
C.苏联的“一五”计划是1928~1932年,是斯大林主导的,列宁已于1924年病死。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解答】
B.1917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虽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国外的干涉军和国内的反对派武装(白军)是他们的敌人。在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2年),列宁的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物资都由政府分配,来保障军队的需要。特别是余粮收集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甚至连种子粮都被收走。因此,有农民找列宁上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故B正确。
AC.均与本题无关。
D.集体农庄是斯大林统治时期农业集体化的产物,大约从1930年开始,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列宁新经济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和农业集体化无关,故排除A。
B.“开始”无从体现,故排除B。
???????C.随着苏联工业化的开展,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故排除C。
D.“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可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经济,这有助于盘活和恢复经济,故B正确。
A.明显与题干内容相悖。
C.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但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题干中列宁说“做到……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故排除C。
D.斯大林时期开始实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排除D。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没有油”“没锅”“没有柴”,可知在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模式下,农民被迫加入集体农庄,失去了私人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甚至住宅。这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故B正确。
A.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无关。
CD.本题与新经济政策和个人崇拜无关。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政权,组建了苏维埃俄国。故排除①。
②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②正确。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政治体系,故排除③。
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④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1922年苏联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列宁的指导思想是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并结合所学知,材料中“迂回过渡”是指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故选: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列宁的指导思想是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10.【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这个国家是苏联。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苏联。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
11.【答案】D
【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但农业长期为工业化建设让步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和非健康的发展,所以D项符合。
故选:D。
本题考查农业集体化政策,关键信息是“苏维埃国家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而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2.【答案】B
【解析】据“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千米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最突出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两面特征:积极影响,迅速地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故选:B。
本题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以及影响。
13.【答案】B
【解析】俄国自1914年到1920年,战争一直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了积极性,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B。
本题以列宁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14.【答案】D
【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看出,轻工业增长率低于重工业,可知,A理解错误;由“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可知,BC理解错误。由示意图可以看出,重工业的增长率最高,可知,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理解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本题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1)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逐步增加(上升)。实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苏俄(联)经济政策的演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依据“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可知,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这些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依据“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可知,l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逐步上升。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据“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以来原料工业和团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胜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苦果”的根源是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6.【答案】(1)原因:目标明确,准备时间充足;合理运用斗争策略;抓住人民最迫切的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支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和经济危机;国内外接连不断的战争导致经济异常困难;全国性干旱引发严重的饥荒。(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苏联模式的推动。
【解析】(1)本题考查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可以说
,它的夺权目标最为明确,准备的时间也最长。”可知,十月革命的成功原因:目标明确,准备时间充足;依据材料一“除了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党及时明确了斗争方向外,还抓住和平、面包、土地问题,利用政治对手的弱点揭露政治对手,同时夺取了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知,十月革命的成功原因:合理运用斗争策略;抓住人民最迫切的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2)本题考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二“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可知,战时共产主义引起人民的不满,引发了国内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依据材料“这个国家的经济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的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的3000万吨。”可知,苏俄经过帝国主义战争及国内战争导致经济严重困难;依据“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干旱,它促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可知,全国性干旱引发严重的饥荒。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贸易,允许部分恢复资本主义,以恢复和发展经济。难度适中。
(3)本题考查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三“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收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推动。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7.【答案】【小题1】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1917年;国内种种矛盾不可调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把俄国人民从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残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
【小题2】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小题3】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
【小题4】斯大林模式;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在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解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十月革命的性质、原因及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十月革命的性质、原因及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第2页,共13页
第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