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中电子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学习重点:离子形成的过程
学习过程: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
一、复习旧知: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_______ =_____________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α粒子的微粒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的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三点:
(1) ; (2) ;(3) 。
二、自学导航: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1)金属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稀有气体原子:(氦He、氖Ne、氩Ar等)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个(氦为2个),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相对稳定结构
三、交流讨论: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合作探究:分子、原子、离子有何异同?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六、课堂检测:1、表示_______,有___个电子层,第三层上有__个电子,容易____,变成____(用符号表示)
2、在离子符号:3Al3+中,第一个3表示________。第二个3表示_________。
3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___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4)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5)带负电的粒子有________;(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7)、参加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______;(8)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9)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离子符号:镁离子____铝离子____氯离子____硫离子____钠离子____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_____个原子核、______个质子 个电子
七、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