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历史班)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说明:本试卷全部为单项选择题。第1—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第23—36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汽车在平直公路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0~t1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t1~t2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t1~t2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t3时刻回到出发点
2.高速列车以速度匀速穿过某隧道,已知隧道长为s,列车长为,则该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A. B. C. D.
3.小李同学做家务时,用斜向下的恒力F推动房间内的木箱匀速移动,如图所示。关于木箱所受推力F、摩擦力、支持力FN和重力G之间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C. FN=G D. FN4.有关部门经常组织志愿者开展横渡珠江活动向社会宣传保护水资源,若某志愿者从江岸边的位置P出发,保持游姿方向始终与江岸垂直,游速大小恒定,江水的流速不变,该志愿者渡江的轨迹应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玩“套圈圈”游戏时,身材高大的老师和一年级小明同学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人同时向各自正前方3m处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玩具小熊水平抛出小圆环,小圆环恰好都套中玩具熊,小圆环离手后的运动可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先套住玩具熊 B.老师先套住玩具熊
C.两人同时套住玩具熊 D.两人水平抛出小圆环的初速度相同
6.为保护生态环境,学校组织了植树活动。小王和小李同学合作提水,其作用力的情况如图所示。若桶和水的总重是300N,他俩所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450,则每人所用力的大小最接近( )
A. 300N B. 212N
C. 150N D. 100N
7.为探究超重、失重现象,小明同学将一台电子秤搬到一楼电梯间,他平稳站到电子秤上,在电梯启动前、启动时和刚到四楼停止前,他观察到电子秤中自己体重的示数分别为G0、G1和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1>G0 B.G18.如图所示,风力发电机叶片上有P、Q两点,其中P在叶片的端点,
Q在另一叶片的中点,当叶片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 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同
C.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两点的线速度方向相同
9.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h,它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是T,若地球的质量是M,半径是R,万有引力常量是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B.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C.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 D.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
10.为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学校开展跳绳活动,小张同学的体重是50kg,某次跳绳训练中,他每分钟跳绳100次,若他每次跳绳时重心平均升高5cm,则他每分钟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最接近( )
A.25J B.250J C.2500J D.5000J
11.小钢球从桌面的边缘滑落到地面的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下列关于小钢球能量转化情况的正确说法是( )
A.动能不断减小,势能不断增加,且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B.动能不断减小,势能不断增加,且减小的动能总是小于增加的势能
C.动能不断增加,势能不断减小,且增加的动能总是等于减小的势能
D.动能不断增加,势能不断减小,且增加的动能总是大于减小的势能
12.下列关于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典力学适用于以任意速度运动的物体
B.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运动
C.经典力学适用于做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D.经典力学适用于做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13.用两根轻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两带电小塑料球,下图中描述的是两小球静止时可能的状态,其中正确的是( )
14.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F1、F2、F3和F4分别表示一负点电荷在电场中M点可能的受力情况,可能正确的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15.如图所示,E、F、P和Q是位于条形磁铁周围的四个点,
这四个点中磁感应强度最大的是( )
E点 B. F点 C. P点 D. Q点
16.一段通电导线置于下列匀强磁场中,图中给出的安培力方向正确的是( )
17.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区域中,有一正方形线框MNQP,线圈平面平行磁场方向,线圈做下列运动,其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线圈绕PQ边转动 B.线圈绕MP边转动
C.线圈向左平移 D.线圈向上平移
18.关于下列电器,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B.电热水壶烧水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C.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 D.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9.如图所示,在“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安培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张同学想同时改变通电导体摆动的方向并增大其摆动角度,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只增大电流强度
B.只增大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C.改变电流方向并增大电流强度
D.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并增大电流强度
20.下列情形与静电现象无关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电磁灶加热食物
C.复印机硒鼓吸附墨粉 D.油罐车后拖有一根接地的铁链
21.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荷量分别是-2q和+6q,小球半径远小于两球心的距离r,将它们接触后放回原处,则此时的静电力大小为( )
A. B. C. D.
22.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M点处有一正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该点电场线切线方向垂直
B.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沿该点电场线的切线方向
C.电荷由静止释放后将逆着电场线运动
D.电荷由静止释放后将始终沿着电场线运动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有14 小题,每小题 4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3.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 )
A.大江东去 B.轻舟已过万重山
C.旭日东升 D.飞花两岸照船红
24.篮球比赛中,篮球以 4 m/s 的速度竖直向下碰撞地面,再以 3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反弹,与地面接触时间为 0.1s,则在这段时间内篮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
A.10 m/s2 B.30 m/s2 C.40 m/s2 D.70 m/s2
25.如图 所示,物体在大小为 10 N、方向斜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
A.小于 10 N B.等于 10 N
C.大于 10 N D.等于零
26.某同学将一本高中物理教科书从教室的地面捡起放到课桌上,该同学对物理教科书做功的大小最接近于( )
A.0.1 J B.5.0 J
C.50 J D.1000 J
27.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至地面,经多次反弹后静止在地面上.从皮球开始下落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不守恒 B.重力一直做正功
C.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少 D.重力一直做负功
28.两只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放在绝缘水平桌面上. 关于两只气球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气球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气球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气球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气球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29.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相距 r 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 F.当它们间的距离增大到 2r 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
30.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M、N 是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 点处的电场强度比 N 点处的大
B.M 点处的电场强度比 N 点处的小
C.M、N 两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M、N 两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31.如图所示为某条形磁铁磁场的部分磁感线分布,p、q 为磁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磁场是匀强磁场
B.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相反
C.p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比 q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小
D.p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比 q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
32.如图 所示,在“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安培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要使导体棒的悬线向右的摆角增大,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增大导体棒中的电流
B.减少磁铁的数量
C.颠倒磁铁磁极的上下位置
D.改变导体棒中电流的方向
33.关于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带电体都能看作点电荷
B.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理想化模型
C.只有带电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D.只有质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34.如图 所示,PQ 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该电场一定是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C.P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比 Q 点的大
D.正电荷在 P 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沿着电场线方向
35.如图所示为一半圆形的匀强磁场 B,当一束粒子正对圆心射入该磁场,发现所有粒子都从 M 点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束粒子全部带负电荷
B.这束粒子全部带正电荷
这束粒子全部不带电
D.这束粒子有的带正电荷,有的带负电荷
36.如图所示,一根通电直导线放置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 B 中,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是( )
A.垂直纸面向里
B.垂直纸面向外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物理科(历史班)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C D A C A B A B B C C D C A D C A D C B A B
一、单项选择题Ⅰ
单项选择题Ⅱ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D D A B A B D B D A B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