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1.如图所示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其中只能验证二 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2. 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肯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溶于水中 B.溶于澄清的石灰水中
C.进行光合作用 D.制成“干冰”
3.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 据探测卫星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 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③火星上钢铁不易生锈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正确的是 (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5.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Ⅰ Ⅱ Ⅲ Ⅳ
A B C D
干燥CO2B.收集O2C.验证CO2性质D.监控气体流速
7. 200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做原料生产出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9.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有毒气体 B.不能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
D.二氧化碳水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变红
10.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 B.水分子运动速率
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11.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些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12.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13.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炭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下列事实中,可确定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是( )
A.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变红
B.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在盛满气体的容器中,放入小虫,小虫死去
D.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5. 下列现象能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是( )
A.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食品容易变质
C.石灰浆放置在空气中变硬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作 业】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2.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C.将二氧化碳通入CaCl2溶液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g/L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D.二氧化碳不能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4.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5.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6.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7.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下列关于关于CO2的用途中,既利用
8. 有一种无色气体X,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溶于水生成Y,Y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Y不稳定,能分解出Z和X,气体X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W,下列关于X、Y、Z、W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
A. X是CO2 B.Y是H2CO3 C.Z是H2O D.W是Ca(OH)2
9.某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如图1,收集两塑料瓶(500mL)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150mL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15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①甲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 _.
②由乙中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 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
10.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硬膜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膜的形成: 。除去此膜的方法是加 ,其化学方程式为 。
10.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 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如图所示).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 .
(2)该实验说明:①____ __;
②____ _ _ .
(3)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 ___ _.
如右上图B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原因是: .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
班级: 姓名:
1.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是因为( )
A.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色B.石蕊使二氧化碳变红色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
D.石蕊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变红色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3.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 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4. 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5.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6.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即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光合作用 B.灭火 C.制干冰 D.做填充气 7.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我是灭火英雄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
C.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
D.固体的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9.将下列气体的化学式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①具有可燃性的单质是 ②能灭火的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③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的是 。
10. 请选择所给CO2用途的编号填在相应性质后的括号内:
CO2的用途: A.灭火 B.保存易腐食物 C.制汽水 D.温室肥料 E.人工降雨。
CO2的性质: ①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② 加压能使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 ③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冰( ) ④ CO2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
⑤干冰蒸发后,不使食物潮湿( )
1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稀盐酸 水 水
二
氧
化
碳
(1)各步实验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I.纸花变红 II.纸花
III.纸花不变色 IV.纸花
V.把IV中纸花取出小心烘烤,纸花 ____ _
(2)该同学进行的I、II两步实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
(4)写出实验IV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 【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_
【作业】12月9日
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 __ _.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①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对比两装置可知:___ 装置吸收CO2多
【实验结论】:检验CO2常用_________,吸收CO2常用__________ _.
13.如图12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A、B为未膨胀的气球,C为玻璃导管,D为胶头滴管.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组实验.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入到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锥形瓶中的物质
胶头滴管中的物质
观察到气球(A、B)的变化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
二氧化碳
浓氢氧化钠溶液
乙
A气球胀大
B气球无明显变化
15.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16.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小军拿来了一种抗酸药(治
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该药物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19所示。
为了验证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将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
。
(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抗酸药为什么嚼碎后服用?
【作出猜想】他的猜想是
。
【设计实验】实验一: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二:将 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实验二比实验一反应快。证明小军的猜想正确。
【拓展探究】(1)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这些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二是 。
(2)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