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导入新课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
重心
社会的变化
知识结构
积贫积弱?经济发达?
1、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农业是宋代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宋代的农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就广度而言,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就深度而言,表现为耕作制度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经济作物地区的较多出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等。宋代农业的进步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太平兴国五年(980)全国有6418500户、约达3210万人???,若加上未列入主客户统计范围的户数则该年有687万户、近3710万人;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全国有20882258户、46734784口?,学者考虑到宋代户口只统计承担赋役的成年男丁,故认为当时实际人口达11275万,并提出北宋人口峰值出现在靖康之乱前夕的宣和六年(1124),全国约有2340万户、12600万人。
一、经济的发展
宋人与山争田,
与水争田,
与海争田,
出现了梯田、圩田、淤田(也叫沙田)、架田等。
——郭学信:《“绍述创造,靡所不备”》
梯田
圩田
淤田
架田
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种植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
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
时间
人口数
垦田数
单位亩量
唐
900余万户,约6000万人口(唐玄宗天宝年间)
折今5.02亿亩(唐玄宗天宝年间)
1石(唐)
宋
2000万户,约1亿人口(北宋徽宗年间)
折今7.2亿亩(北宋神宗年间)
3石(北宋)
“绿色革命”
粮食产量提高
人口增多
开垦面积变大
种植经济作物
手工业
商业
服务业
人口
快速增长
生产效率
快速提高
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2、手工业发达
(1)制瓷业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古代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是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
汝窑洗
官窑贯口瓶
定窑
瓣口碗
哥窑葵口碗
钧窑大花瓶
元代
青花瓷
釉里红
五大官窑(汝、哥、官、定、钧)
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2、手工业发达
(1)制瓷业
(2)矿冶业
(3)印刷业
宫崎市定《宋代的煤与铁》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
(宋)苏轼《石炭》
司南
据材料归纳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初,最艰巨的雕版工程是太祖开宝四年(971)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
三费:费时、费力、费钱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
三省:省时、省力、省钱
新: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雕版
毕升
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因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1、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2、手工业发达
(1)制瓷业
(2)矿冶业
(3)印刷业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一、经济的发展
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1023年)。
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文献通考·钱币考二》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大宗商贸,方便携带
(1)商业发展
印
度
洋
非
洲
印度
亚
洲
南宋
明州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
南宋时,主要海港有泉州、广州和明州。在泉州附近至今存有港口、船坞遗迹,还有伊斯兰教寺院的遗址,阿拉伯人的墓碑石,以及其他记载中外往来的碑刻等。那时我国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
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马可·波罗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名贵的天城”
北宋境内10万户以上的城市,神宗时增至40多座,徽宗时增至50多座,而唐代仅十余座。户数在20万以上的城市有开封、京兆府、临安、福州、泉州、潭州6座,期中开封和临安人口皆在百万以上。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2)城市繁荣
1、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2、手工业发达
(1)制瓷业
(2)矿冶业
(3)印刷业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经济重心南移
一、经济的发展
什么叫经济重心:
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
——《宋史》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江南的开发和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及影响
1、魏晋南北朝:南方初步发展(奠定基础)
2、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开始南移)
“扬一益二”
3、南宋:江南正式成为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苏湖熟,天下足”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小结: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1.粮食产量提高。2.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3.户口增长。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手工业: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2.矿冶业也有改进。3.印刷业是新兴的手工业。
商业:
1.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密切,不仅有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钱币铸造量最多高出唐朝10多倍。3.开始出现纸币。4.海外贸易繁荣。5.城市兴盛。
城市:
1.人口多。2.娱乐活动丰富多彩。3.外国旅行家评价高。
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
文化重心南移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南北革命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
南北卷制度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