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3、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2、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描述的是什么故事?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叶公好龙。这些都是寓言故事,知道出自那部书吗?——《列子》。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此,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这则故事同样出自《列子》,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
二、有关资料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作者简介
列子,生卒不详,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作品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道家学派著作,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歧路亡羊》、《纪昌学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⑶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3、根据理解填空
⑴《<论语>十二章》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
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寓言是___________的一种体裁。用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
⑵《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_____》,又称《吕览》,先秦______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国丞相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撰而成。
⑶《杞人忧天》选自《___________》,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_撰写,他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______思想代表人物。
5、给加点字注音
杞(
)人
崩坠(
)(
)
亡(
)所寄
充塞(
)
躇(
)步
跐(
)蹈
舍(
)然
中(
)伤
星宿(
)
答案: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⑴雨雪霏霏⑵渭城朝雨浥轻尘⑶非宁静无以致远⑷逝者如斯夫
3、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⑵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⑴文学作品
讽刺性
哲理性⑵吕氏春秋
杂家
吕不韦⑶列子
列御寇
道家
5、qǐ
bēng
zhuì
?wú
sāi
chú
cī
shì
zhòng
xiù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
)所寄(
),废寝食者。
⑵又有忧彼之(
)所忧者,因往晓(
)之,曰:“天,积(
)气耳,无处无气。
⑶若(
)屈(
)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
)忧崩坠乎?
⑷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坠邪?”
⑸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⑹地,积块(
)耳,充塞四虚(
),无处无块。
⑺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⑻其人舍然(
)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⑵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⑶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⑷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⑸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⑹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⑺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⑻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案:1、⑴崩塌陷落
无,没有
依附⑵的
告知,开导
聚集⑶你
弯曲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⑷如果
就⑸纵使,即使
伤害⑹土块
四方⑺踩、踏⑻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⑴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⑵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⑶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⑷天如果是聚集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⑸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⑹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⑺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⑻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六、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身亡所寄
“亡”通“无”,没有。
⑵其人舍然大喜
“舍”通“释”,解除,消除
2.词类活用
⑴因往晓之
晓,使动用法,使……明白。
⑵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光,名词作动词,发光。
3.一词多义
①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②因往晓之:代词,他。
③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④又有忧彼之所忧者:结构助词,的。
①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②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①其人曰:代词,那。
②奈何忧其坏:代词,它。
4.古今异义
⑴因往晓之
晓:古义:告知,开导;今义:明白,知道。
⑵若屈伸呼吸
若:古义:你;今义:假如。
⑶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古义:伤害;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⑷奈何地坏
坏:古义:塌陷;今义:与“好”相对。
⑸充塞四虚
虚:古义:方;今义:虚伪。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天,积气耳。
“……耳”表判断。
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⑵倒装句:
奈地坏何。
(正常语序为“地坏奈何”)
翻译: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七、合作探究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忧到“废寝食”。后来“舍然大喜”。
2.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3.“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4.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5.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八、拓展探究
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事情的来临,在当时人们是无法阻挡,很难预知和防预的,当然让人感到恐怖。联系现实,人类的“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开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了。否则,真不知哪天会“天崩地坠”的。
九、课堂总结
1、结构图解
2、主题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担忧天崩地陷而另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3、写作特色
对话描写,反应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则寓言对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把握得非常准确,较好地传达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如杞人的问话“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写出了杞人的怀疑。而“晓之者
”的话“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则消除了杞人的怀疑。杞人由“忧”到“喜”的
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十、课堂检测
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⑴忧天地崩坠(
)
⑵天果积气(
)
⑶只使坠(
)
⑷充塞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答案:
1、⑴倒塌,坠落;⑵果然,果真;⑶即使;⑷四方。
2、杞人忧天。
3、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徙衽以从阴(_______)
⑵其阴逾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
答案:1.⑴移动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译文: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十一、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课外阅读《列子》。
⑴之
⑵奈何
⑶其
毫无根据的担忧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杞人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杞人忧天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庸人自扰
不会崩塌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晓之者
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杞人忧天》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3、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2、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难点】
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描述的是什么故事?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叶公好龙。这些都是寓言故事,知道出自那部书吗?——《列子》。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此,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这则故事同样出自《列子》,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
二、有关资料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作者简介
列子,生卒不详,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作品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道家学派著作,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歧路亡羊》、《纪昌学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⑶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3、根据理解填空
⑴《<论语>十二章》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
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寓言是___________的一种体裁。用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
⑵《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_____》,又称《吕览》,先秦______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国丞相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撰而成。
⑶《杞人忧天》选自《___________》,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_撰写,他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______思想代表人物。
5、给加点字注音
杞(
)人
崩坠(
)(
)
亡(
)所寄
充塞(
)
躇(
)步
跐(
)蹈
舍(
)然
中(
)伤
星宿(
)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
)所寄(
),废寝食者。
⑵又有忧彼之(
)所忧者,因往晓(
)之,曰:“天,积(
)气耳,无处无气。
⑶若(
)屈(
)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
)忧崩坠乎?
⑷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坠邪?”
⑸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⑹地,积块(
)耳,充塞四虚(
),无处无块。
⑺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⑻其人舍然(
)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⑵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⑶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⑷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⑸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⑹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⑺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⑻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六、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身亡所寄
“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人舍然大喜
“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因往晓之
晓,________________。
⑵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光,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①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
②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
③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________________。
④又有忧彼之所忧者:________________。
①奈何忧崩坠乎:________________。
②奈地坏何:________________。
①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
②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因往晓之
晓: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⑵若屈伸呼吸
若: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⑶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⑷奈何地坏
坏: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⑸充塞四虚
虚: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天,积气耳。
⑵倒装句:
奈地坏何。
七、合作探究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3.“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4.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5.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八、拓展探究
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九、课堂总结
1、结构图解
2、主题归纳
3、写作特色
十、课堂检测
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⑴忧天地崩坠(
)
⑵天果积气(
)
⑶只使坠(
)
⑷充塞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徙衽以从阴(_______)
⑵其阴逾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
十一、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课外阅读《列子》。
参考答案
三、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⑴雨雪霏霏⑵渭城朝雨浥轻尘⑶非宁静无以致远⑷逝者如斯夫
3、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⑵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⑴文学作品
讽刺性
哲理性⑵吕氏春秋
杂家
吕不韦⑶列子
列御寇
道家
5、qǐ
bēng
zhuì
?wú
sāi
chú
cī
shì
zhòng
xiù
五、1、⑴崩塌陷落
无,没有
依附⑵的
告知,开导
聚集⑶你
弯曲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⑷如果
就⑸纵使,即使
伤害⑹土块
四方⑺踩、踏⑻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2、⑴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⑵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⑶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⑷天如果是聚集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⑸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⑹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⑺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⑻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六、1.⑴“亡”通“无”,没有。⑵“舍”通“释”,解除,消除
2.⑴晓,使动用法,使……明白。⑵光,名词作动词,发光。
3.⑴代词,这件事。②代词,他。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④结构助词,的。⑵①为什么。②拿……怎么办。⑶①代词,那。②代词,它。
4.⑴晓:古义:告知,开导;今义:明白,知道。⑵若:古义:你;今义:假如。
⑶中伤:古义:伤害;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⑷坏:古义:塌陷;今义:与“好”相对。
⑸虚:古义:方;今义:虚伪。
5.⑴“……耳”表判断。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⑵(正常语序为“地坏奈何”)翻译: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七、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忧到“废寝食”。后来“舍然大喜”。
2.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3.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4.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5.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八、“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事情的来临,在当时人们是无法阻挡,很难预知和防预的,当然让人感到恐怖。联系现实,人类的“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开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了。否则,真不知哪天会“天崩地坠”的。
九、1、结构图解
2、主题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担忧天崩地陷而另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3、写作特色
对话描写,反应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则寓言对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把握得非常准确,较好地传达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如杞人的问话“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写出了杞人的怀疑。而“晓之者
”的话“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则消除了杞人的怀疑。杞人由“忧”到“喜”的
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十、㈠1、⑴倒塌,坠落;⑵果然,果真;⑶即使;⑷四方。
2、杞人忧天。
3、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㈡1.⑴移动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译文: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⑴之
⑵奈何
⑶其
毫无根据的担忧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杞人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杞人忧天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庸人自扰
不会崩塌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晓之者
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毫无根据的担忧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杞人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杞人忧天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庸人自扰
不会崩塌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晓之者
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杞人忧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3、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2、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难点】
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描述的是什么故事?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叶公好龙。这些都是寓言故事,知道出自那部书吗?——《列子》。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此,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这则故事同样出自《列子》,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
二、有关资料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作者简介
列子,生卒不详,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作品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道家学派著作,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歧路亡羊》、《纪昌学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⑶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3、根据理解填空
⑴《<论语>十二章》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
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寓言是___________的一种体裁。用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
⑵《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_____》,又称《吕览》,先秦______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国丞相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撰而成。
⑶《杞人忧天》选自《___________》,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_撰写,他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______思想代表人物。
5、给加点字注音
杞(
)人
崩坠(
)(
)
亡(
)所寄
充塞(
)
躇(
)步
跐(
)蹈
舍(
)然
中(
)伤
星宿(
)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
)所寄(
),废寝食者。
⑵又有忧彼之(
)所忧者,因往晓(
)之,曰:“天,积(
)气耳,无处无气。
⑶若(
)屈(
)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
)忧崩坠乎?
⑷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坠邪?”
⑸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⑹地,积块(
)耳,充塞四虚(
),无处无块。
⑺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⑻其人舍然(
)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⑵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⑶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⑷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⑸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⑹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⑺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⑻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六、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身亡所寄
“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人舍然大喜
“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因往晓之
晓,________________。
⑵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光,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①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
②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
③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________________。
④又有忧彼之所忧者:________________。
①奈何忧崩坠乎:________________。
②奈地坏何:________________。
①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
②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因往晓之
晓: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⑵若屈伸呼吸
若: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⑶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⑷奈何地坏
坏: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⑸充塞四虚
虚: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天,积气耳。
⑵倒装句:
奈地坏何。
七、合作探究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3.“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4.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5.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八、拓展探究
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九、课堂总结
1、结构图解
2、主题归纳
3、写作特色
十、课堂检测
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⑴忧天地崩坠(
)
⑵天果积气(
)
⑶只使坠(
)
⑷充塞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徙衽以从阴(_______)
⑵其阴逾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
十一、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课外阅读《列子》。
⑴之
⑵奈何
⑶其
毫无根据的担忧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杞人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杞人忧天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庸人自扰
不会崩塌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晓之者
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列子》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
(
)
( )
(
)
(
)
图片
成语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
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这些都是寓言故事,知道出自那部书吗?——《列子》。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此,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这则故事同样出自《列子》,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3、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语。
2、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明确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有关资料
列子,生卒不详,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作者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道家学派著作,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歧路亡羊》、《纪昌学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3、作品简介:
1、请默写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今我来思,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⑶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雨雪霏霏
渭城朝雨浥轻尘
非宁静无以致远
逝者如斯夫
预习设计
3、根据理解填空
⑴《<论语>十二章》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诫子书》中,《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寓言是___________的一种体裁。用具有________或________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
⑵《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_____》,又称《吕览》,先秦______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国丞相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撰而成。
⑶《杞人忧天》选自《______》,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____撰写,他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______思想代表人物。
文学作品
讽刺性
哲理性
吕氏春秋
杂家
吕不韦
列御寇
列子
道家
1、读准字音
杞(
)人
崩坠(
)(
)
亡(
)所寄
充塞(
)
躇(
)步
跐(
)蹈
舍(
)然
中(
)伤
星宿(
)
整体感知
qǐ
bēng
zhuì
cī
wú
sāi
chú
xiù
shì
zhòng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读准节奏
疏通文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
所寄,废寝食者。
崩塌,陷落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无处无气。
的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同“无”,没有
告知,开导
聚集
依附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你
弯曲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如果
就
那人说:“天如果是聚集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拿……怎么办
纵使,即使
伤害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踩、踏
为何,为什么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土块
四方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1、通假字
⑴身亡所寄
“____”通“____”,__________。
⑵其人舍然大喜
“____”通“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因往晓之
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
无
没有
舍
释
解除,消除
使动用法,使……明白。
名词作动词,发光。
知识归纳
①闻之于宋君:
②因往晓之:
③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④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①奈何忧崩坠乎:
②奈地坏何:
①其人曰
②奈何忧其坏
⑴之
代词,这件事。
代词,他。
介入主谓。
结构助词,的。
为什么。
拿……怎么办。
代词,那
代词,它
3、一词多义
⑵奈何
⑶其
4、古今异义
⑴因往晓之
晓: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⑵若屈伸呼吸
若: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⑶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⑷奈何地坏
坏:古义: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⑸充塞四虚
虚:古义:____;今义:_______。
告知,开导
明白,知道
你
假如
伤害
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塌陷
与“好”相对
方
虚伪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天,积气耳。
⑵倒装句:
奈地坏何。
“……耳”表判断。
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正常语序为“地坏奈何”)
翻译: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忧到“废寝食”。
后来“舍然大喜”。
合作探究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4.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事情的来临,在当时人们是无法阻挡,很难预知和防预的,当然让人感到恐怖。联系现实,人类的“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开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了。否则,真不知哪天会“天崩地坠”的。
拓展探究
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1、结构图解
杞人
杞人忧天
庸人自扰
课堂总结
晓之者
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毫无根据的担忧
不会崩塌
2、主题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担忧天崩地陷而另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3、写作特色
对话描写,反应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则寓言对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把握得非常准确,较好地传达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如杞人的问话“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写出了杞人的怀疑。而“晓之者
”的话“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则消除了杞人的怀疑。杞人由“忧”到“喜”的
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忧天地崩坠(
)
⑵天果积气(
)
⑶只使坠(
)
⑷充塞四虚(
)
倒塌,坠落
果然
即使
四方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徙衽以从阴(_____)
⑵其阴逾去(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移动
离开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
在晚上是笨拙的。
·
·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译文: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课外阅读《列子》。
布置作业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