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
小学语文统编四年级下册
我们都会去一些地方,观赏一些景点,怎样有条理地写出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这是一个写景文章必不可少的部分。今天我们就学习两篇经典的写景文章,看看它们是怎样写的吧!
新课导入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资料链接
1.初读例文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细读例文
(1)作者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写的?
(2)找出课文中表示过渡的句子。
整体感知
文章根据作者游览路径,描写了圆明园中长廊、佛香阁、万寿山以及昆明湖几处的美丽景色。
本文是按作者游览的空间顺序写的。
2~5自然段的首句都是文中的过渡句
?
思考
《颐和园》怎么写得这么成功?
作者写作顺序清晰,并且抓住了每个景点的特点,所以写得很成功。
长廊
佛香阁
万寿山
昆明湖
1.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
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找出文中点明游览顺序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这些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写法总结
《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
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另外文章中许多过渡句自然,使得文章语言连贯自然。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颐和园月波楼对联?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颐和园十七孔桥对联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对联
颐和园的对联
素材积累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资料链接
1.初读例文
思考:作者写了天山什么季
节的景色?
2.细读例文
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的天
山》的?表现了天山的什么特点?
整体感知
本文描写的是夏季的天山景象
作者根据游踪,由外而内地写出了夏季天山的美丽风光
?
思考
《七月的天山》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
得柔美。
找出文中点明游览地点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这些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进入天山 往里走 走进深处
(从外到里的顺序)
1.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七月的天山》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写法总结
《七月的天山》写作特点:
(1)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
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
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
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
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3)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
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
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位于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境内,博格达峰的北侧。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这里还是西天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最深处达105米,湖面倒映着博格达峰,周围云杉环拥,风景犹如仙境。景区内囊括了高山湖泊、湿地草甸、森林峡谷等自然景观。
素材积累
提示:顺序要清晰,景色特点要突出,注意上下文的过渡衔接。
你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拿起你的笔按照一定顺序写一写,并能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