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备课
总第
课
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题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熟读成诵。2.
理解人物,体会写法。3.
品味语言,学习讽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初步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寻找答案。二、交流展示:(一)了解出处及人物:1、《战国策》: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2、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3、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二)熟读课文,扫除障碍: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⑶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⑷闻寡人之过者 ⑸今齐地方千里
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⑺邹忌讽齐王纳谏
⑻能谤讥于市朝3.翻译重点子三、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质疑环节。(学生就不明白的语句翻译互相交流直至解决,师引导)四、品读赏析:(一)分析第一段。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明确:邹忌修人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2、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这三问三答语意要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小组讨论:说说妻、妾、客的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此处引发学生兴趣,利于他们动脑筋思考)明确: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只是跟着妻的口气重复了一下。“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感彩却大不一样。3、你如何评价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正直、忧国忧民之士,辗转反侧于床头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归结:邹忌从“问”到“视”,由“视”而“思”,因小悟大,终于解蔽,这不仅表现了邹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凡事不能偏听偏信”的道理。这一段有声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写是下段邹忌用暗示,比喻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二)分析第二段1、第二段大意:讽谏(板书)提问: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邹忌讽谏??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王之蔽甚矣??????????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2、教师补充归纳:邹忌用个人受蒙蔽的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已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中去,这种采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运用这种方法说理,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三)分析第三段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明确: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问: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3、文章怎样写齐王纳谏的成效?明确:正面写国内“三变“,侧面又简洁地以四国朝齐一句话,反衬齐王纳谏之成效。教师补充史实五、拓展延伸:讨论邹忌的讽谏方法师指出:历代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请同学们思考,是否学过“直谏“的文章,这两种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六、限时作业(见附页)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