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月圆月缺——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形状补间动画”。主要学习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比较形状补间动画与逐帧动画的区别。《动画制作》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月圆月缺”制作作为本课的任务主题,并设计一系列的阶段任务去达成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已不太陌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这些学生在本课前只学习了两课时的Flash动画制作,对Flash软件的使用还不熟悉,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因此我通过复习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引入形状补间动画,随即又设计了“两个基础”+“一个创新”+“一个创新提高”的任务环节,希望学生能够“稳中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掌握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操作方法,了解位图在形状补间动画中为什么要矢量化。
(3)分析比较“逐帧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对比“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由逐帧动画引出“形状补间”者两种基本动画制作中的区别,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地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及制作方法;
(2)理解逐帧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
(3)掌握位图矢量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逐帧动画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学生欣赏动画的水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2.教学手段:(1)根据完成任务的阶段情况,可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
(2)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
■课前准备
为学生机提供上课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 一个精美的动画一定缺少不了美丽的背景,今天就来绘制夜空的背景。为了让大家先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我们先来看看效果图。[广播效果图]
更改场景的颜色
任务一、用逐帧动画制作月圆月缺
测试影片,启发学生发现动画的不连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动画细腻,工作量越大,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引出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观看效果图,改变场景的颜色
学生创作
思考问题,作答(增加关键帧数量) 让学生主观感受
动手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8’
处理信息实践操作
任务二、制作月圆月缺形状补间动画,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形状”补间 学生自读教材,尝试操作 给学生思考与尝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
任务三、制作不同颜色的圆形到矩形的变化,布置任务 学生操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四、利用缓动,改变动画的速度[教师演示] 学生领会
模仿操作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任务五、“钢笔工具”绘制出五角星,“选择工具”微调
发挥想象力作出“连续变形”的形状补间动画
小组活动 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5’
布置任务插入场景,将场景1改名为连续变形,场景2改名为文字变形,在场景2中制作动画(注意文字的分离) 学生完成任务 巩固加深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的认识 10’
检测评价 保存作品,测试影片,组间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质量高,数量多) 学生操作 通过自评,他评,教师评,取长补短,完善作品,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5’
延伸拓展 给出学生形状补间动画的例子 学生尝试 让好学生吃饱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一课时学习形状补间动画的相关知识,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反复思考如何“导入”、如何“设计任务”、如何“评价”三个问题。
上完课,我认为自己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其中有几个亮点:①导入实用新颖,借助送见面礼来展示本节课的任务,并通过复习旧知达成对新知的有效迁移。②任务有梯度、有分层,既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考虑到了少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③任务有实用价值,而不是学完就扔,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④任务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创意制作,虽然占用了不少时间,但我认为对于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⑤任务中适时的穿插交流、小结的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