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万以内的加法(二)第一课时: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万以内进位和一次进位的加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要注意计算的顺序,教学一次进位加法,是从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强调对算理的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超过了9,在这一级计数单位无法表示,需要高一级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应增加。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教弱,理解困难,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罗辑思维较弱,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超过了9,在这一级计数单位无法表示,需要高一级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应增加。
教学方法
迁移法、启发引导法、练习法、自主探索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P36中国部分动物图片,介绍鸟类动物丹顶鹤,爬行类动物蜥蜴,哺乳动物麋鹿、狐狸。从而引入到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导观察有几类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三个种类的数据,提出几个有价值的加法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我国湿地的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我国湿地的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等等)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们会计算吗?愿意自己尝试一下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学习例1
1.提出问题
师:我们一起研究第一个问题:我国湿地的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这个问题如何列式计算?(271+122=)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大家看今天这个算式是几位数加几位数?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2.自主探究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同学们下面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竖式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学生竖式计算方法,学生口述竖式计算过程。可以找两名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理解学习。
师生共同总结,竖式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师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学习例2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那个问题表现的很棒。有没有信心来研究下面这一题?
课件出示问题:我国湿地的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这个问题怎么列式?(271+31=)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出来吗?
2.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探索271+31竖式计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做题方法,共同交流。可以投影展示学生做题过程,学生边指着自己的做的竖式,边叙述做题过程。
重点交流十位上3+7=10怎样写?(3+7=10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模拟练习
师:这个题也难不住同学们,同学们真厉害。下面271+903这道题你能计算出来吗?那下面同学们自己做一做。
找一名学生上黑板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启发指导。
让在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叙述计算过程。重点看是学生叙述百位上2+9=11怎么写?
(三)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由例1、例2总结: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由例2总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板书: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知识运用:啄木鸟治病
小结
你们学会了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
2.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课时
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和算理。
3、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和算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1=57
87+12=99
二、探究新知,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方法。
1.观察课件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已知的数学信息有:
我国湿地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哺乳类有31种。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可以提出的加法问题有:
例:(1)我国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271+122=393(种)
百
十
个
注:先写个.十.百,先写个.十.百,
2
7
1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
1
2
2
个位上1+2+=3,十位上7+2=9,
3
9
3
百位上2+1=3,得数是393
答:我国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393种.
(2)我国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271+31=
(3)我国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122+31=
(4)我国湿地三种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271+122+31=
三.新知总结
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四.知识拓展
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