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活动2 程序的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计算圆柱体体积)
教材来源 备课人 课型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
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 第1章 VB程序设计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定义常量、变量语句的方法。
记忆VB中的整数型、浮点型、字符串型数据类型,并学会使用。
学会使用VAL函数,并掌握VAL函数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定义常量、变量语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 VAL函数的使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个别指导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引言: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用VB来玩一个小学的加法题?请用VB解决1+2=?。请打开“求和.vbp”,请尝试操作。
老师引导:请问同学们,在VB中如果直接计算的话,计算出“1+2=3”吗?
学生回答:不是,显示是“1+2=12”。
老师解释:因为我们直接输入的数据是“字符串数据”,字符串数据不参与运算,只有数值数据才会参与运算的。
引出新课:那么,通过今天学习程序的基本结构之一顺序结构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目标展示】
1.掌握定义常量、变量语句的方法。
2.记忆VB中的整数型、浮点型、字符串型数据类型,并学会使用。
3.学会使用VAL函数,并掌握VAL函数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老师讲解:顺序结构过程中的语句会被从上至下逐条执行。
一、学习知识点
知识点1:在计算机中的运算符号表示方法:
加 (+) 减(-) 乘 (*) 除 (/) 乘方(^)
知识点2:VB中的数据类型(整数型“interger”、浮点型“single”、字符串型“string”)。
说明:浮点型数据既可以存放整数又可以用来存放带小数的数值。
知识点3:DIM AS语句定义变量、const语句定义常量。
DIM a as single,b as single
const pi=3.14
知识点4:VAL( )函数(作用是把字符串转换成数值)。
二、完善“求和.vbp”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b as single
a = val(Text1.Text)
b = val(Text2.Text)
Text3.Text = a + b
End Sub
三、拓展练习
打开“计算圆柱体的体积.vbp”,按以下提示逐条操作:
为command1的click事件编写代码:
1.利用dim…as语句定义半径r、高h为浮点型变量。
2.利用const语句定义常量pi=3.14。
3.使用VAL()函数:将text1中显示内容转换为数值数据并赋值给半径r。
4.单击command1将圆柱的体积π*r^2*h的计算结果显示在text3中。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r As Single, h As Single
Const PI = 3.14
r = Val(text1.Text)
h = Val(text2.Text)
text3.Text = PI * r ^ 2 * h
End Sub
四、【当堂检测】
通过运行程序,得出结果:
五、【课堂小结】
常量和变量使用前需先定义:
若定义a为一存放整数型的变量
格式应是: dim a as integer
若定义b为一存放一固定值5.2的常量
格式应是: const b=5.2
变量指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根据需要( 变化 )
常量指在程序执行过程的始终都( 不变 )
通过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很多数学的问题,比如圆的面积等等。
课堂练习:求圆的面积。自主设计窗体并求出圆的面积。
【板书设计】 顺序结构(计算圆柱体体积)
1. 运算符:加 (+) 减(-) 乘 (*) 除 (/) 乘方(^)
2. VB中的数据类型:整数型、浮点型、字符串型
3. dim…as语句定义变量、const语句定义常量。
4. VAL( )函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三个习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首先逐步熟悉知识点的使用,并利用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用VB程序设计解决数学解圆柱体体积的问题,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有效的整合起来。对于攻克难点VAL()函数,通过“求和程序”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函数的使用及作用。对于设计解圆柱体体积的程序就变得容易,整节课的课堂效果很好,这也给我了很大的启迪,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投入更多的脑力体力,与学生在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得到升华,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课堂活起来”。
【安全教育】 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