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诗歌专题复习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 诗歌专题复习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10: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诗歌专题复习
《课程标准》诗歌考点要求
1、会熟练背诵、默写诗句,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2、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3、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4、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及作用。
中考常见题型
一、古诗词积累运用,以默写填空为主。(第一大题中出现)
二、古诗词鉴赏,以阅读理解题为主。(第二大题中)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一、古诗词积累运用
1.(2011·浙江台州)古诗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千
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采菊东篱下 (2)小桥流水人家 (3)万里送行舟 (4)草色入帘
青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续写型默写(识记能力)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9).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1、浅草才能没马蹄2、春蚕到死丝方尽3、波撼岳阳城
4、病树前头万木春5、会挽雕弓如满月6、海内存知己
7、却话巴山夜雨时8、似曾相识燕归来9、化作春泥更护花
2、理解性默写(理解能力)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灏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王维《使至寒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唐代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望岳》中通过想象抒发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型默写(运用能力)
(1).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的时候,你可以用古诗词中的两句来勉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民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读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为内容就很合适。
(7)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
(8).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兴起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题目
考题类型:
1、理解诗意:这类题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有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相关题型。
 2、体会情感:这类题要求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情境、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言:这类题主要包括对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学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
 4、分析技巧:这类题主要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08年中考试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及迷茫困惑中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向往之情。
品味诗歌情感的“三看”
一看:诗歌的类别
二看: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
三看:意象
一看:从诗词的类别中看诗词中的情感
写景诗:
送别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劝勉安慰的豁达。
边塞诗:
行旅诗:
……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看:从诗词中的意象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也就是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是意象。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生动、意蕴最丰富、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中考回放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及迷茫困惑中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向往之情。
品味语言类型题目: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阔”比“失”好。
【题目形式】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视、听、嗅),运用典故,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表达技巧题型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诗人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一)、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回顾归纳本节课学习的技巧内容
情感:
一看诗词的类别
二看作者的生平经历
三看时代背景
四看意象
炼字:
从四个层次答题
表现手法:常用的名词术语
从三个层次答题
语言风格:常用的名词术语
儿时背下的诗词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
—郭沫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