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州桥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赵州桥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赵州桥
《赵州桥》这篇课文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并且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接下来对它设计上的美观加以具体介绍,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全文结构清晰,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建造年代等相关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为了说明桥的坚固,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用以说明这样的桥在四百多年前是相当雄伟的。接着具体介绍了桥的设计,强调这种设计是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最后介绍这种创新设计的好处,道出了桥坚固的原因。课文还通过具体描写桥面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的龙,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第三部分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本文表述清晰准确,语言虽平实却充满情感。如,用“没有”“只有”“横跨”写出了赵州桥的创新之一是在如此宽的河面上架设单拱桥,强调了桥的气势之壮,语句间充满了自豪;而“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小桥洞的数量和位置,还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之巧,寥寥数语就把赵州桥独特的设计清晰地呈现出来。又如,用“既……又……”的句式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四个小拱在设计上的好处,从而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介绍桥栏上的雕刻时,课文运用了排比句,“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把龙的各种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赵州桥就在我们眼前。
插图是赵州桥的实景照片,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独特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识记、借助工具书等方式会认“县、拱”等生字,会写“赵、省”等生字,理解“赵州桥、石匠”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4.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语、积累词语,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前后鼻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比较多,教学中要注意正音。“爪”的甲骨文形似一双手,其造字本义是用手抓住,它是一个多音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联系已经学过的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教师还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了解“拱”的意思,让学生观察图中桥的大拱洞的形状,直观理解“拱”字的意思。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生字应重视识字习惯、态度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课内交流自主识字情况时,应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评价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本课可重点指导“省、匠、史、慧”等字的书写。“省”的下半部“目”容易写成“日”,“慧”的笔画较多,“匠”的笔顺容易写错,“史”的笔画虽然不多,但要写端正并不容易。
2.阅读教学
在教学时,教师提出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小组交流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要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哪些内容是必须介绍的?组织学生交流:设计者是谁?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圈画词句,提取信息,从而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出解决办法,从而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表达运用
本课词语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很熟悉的,可以自行识写的,如“不但、而且、各自”等;还有一类是需要教师稍加引导的,如“石匠、创举”等,这类词语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比如,“石匠”这个词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帮助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拓展说说其他带有“匠”字的词语。
本课课后练习第二题设置了表达训练,即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赵州桥,介绍时尽可能用上“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等词语。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文化的自信心。课堂教学时可让学生分步练习,然后再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第一步,可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如何把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写清楚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推选一名同学做导游,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第二步,在了解了课文如何把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写清楚后,同桌互相练习介绍。最后全班交流,组织学生面对全班讲述时,应注意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要求学生听一听讲述的同学是否用上了“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些词语,以及语句是否连贯,态度是否自然、大方。
课后选做题旨在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就“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交流。提示学生找到资料后,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教师可通过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预习生字词。
2.学生搜集关于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3.学生搜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县、拱”等生字,会写“赵、省”等生字,理解“赵州桥、石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赵州桥的相关信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课件导入:播放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2.谈话:1400多年以前,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了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课件出示赵州桥照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3.出示赵州桥资料。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世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顺课文。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正音。注意强调“横”是后鼻音,多音字“爪”在本课的读音是zhǎo。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拱”的意思,让学生观察图中桥的大拱洞的形状,直观理解“拱”字的意思。“安济桥”的“济”与“设计”的“计”是同音字,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对比识记。明确“济”的意思是“过河”,因此是三点水旁,“计”的意思是“主意”,与语言有关,因此是言字旁。
“爪”,这里指鸟兽的脚。一般猛禽、猛兽的脚,如虎、鹰之类,读zhǎo;而小动物的有尖甲的脚,如鸡、猫、鼠之类,读zhuǎ。
3.课件出示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把字写端正。重点强调“省、匠、史、慧”的书写:“省”的下半部“目”容易写成“日”;“慧”的笔画较多;“匠”是半包围结构,可以对比学过的“匹、巨”进行学习。教师提示学生书写时要坐直,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省:第一笔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撇要长些;“目”要与上竖对正,中间两个短横之间的间隔要均匀。
匠:区字框略长,近长方形,“斤”的起笔撇为平撇,“斤”的大小要与外框相协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史:“口”要写得稍扁,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慧:上中下结构,中间的“彐”要写得稍扁,中间一横不出头,下面的“心”稍扁、稍宽。
4.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赵州桥 石匠 设计 创举 冲击
 节省  不但 而且 各自 似乎
 体现  人民 智慧 才干 历史
(1)全班齐读词语。
(2)学生分享自己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3)教师稍加引导,适时补充。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石匠”,让学生拓展说说其他带有“匠”字的词语。
(4)学生查字典理解“创举”的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1)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总结。明确第1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历史,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第2自然段写赵州桥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第3自然段写赵州桥的美观;第4自然段写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教师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部分。
第一部分(1):介绍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等。
第二部分(2、3):写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第三部分(4):总结赵州桥是我国宝贵
的历史文化遗产。
3.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理解“世界闻名”是指事物在全世界都具有知名度,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远近闻名、中外闻名”。
(3)理解“设计”在这里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词语搭配:设计蓝图、设计路线。
(4)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与赞美的语气。
4.教师: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什么样子,有何精妙之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了解。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1)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听写。
(2)学生自行订正错误,并齐读词语。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关于赵州桥的哪些内容?(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历史悠久)
3.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介绍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教师板书关键词语:雄伟、坚固、美观。
(2)学生齐读这两句话。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2自然段的总起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是第2自然段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后面介绍的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
(4)引导学生理解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明白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过渡句。
(5)教师讲解过渡句在这里的具体作用。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总括上文所写的赵州桥的“坚固”,又引出下文要讲的赵州桥的“美观”。使用这样的表达技巧,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板块二 品味语言,学习方法
1.过渡:我们知道了赵州桥的特点是雄伟、坚固和美观。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仔细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三个关键词来描写赵州桥的。
2.学习第2自然段。
句段1: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出示句段,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短语“五十多米”“九米多宽”,明确这里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展现了赵州桥的“雄伟”。
句段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1)引导学生抓住本段重点词语及短语明确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如,“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说明其设计的奇特;如,“全部用石头砌成、横跨、三十七米多宽”,说明赵州桥的雄伟。明确“没有”“只有”“横跨”写出了赵州桥的创新之一是在如此宽的河面上架设单拱桥,强调了桥的气势之壮,语句间充满了自豪。
(2)展示大桥横跨河面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横跨”的意思是“两脚分跨在物体两边站立支撑着。今多指桥梁建筑物横向跨越”。
(3)通过对比理解,让学生切实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数据来对比课文中给出的赵州桥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如,我们的教室长10米,赵州桥相当于5间教室的长度;教室宽6米,赵州桥差不多有一间半教室那么宽。
句段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指名学生读,结合段落将赵州桥的外形特征与课文插图一一对应。
(2)引导学生抓住“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明确这两个短语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小桥洞的数量和位置,还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之巧。
(3)明确“既……又……”这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简明扼要地阐述了4个小拱在设计上的好处:不易冲毁、节省石料,从而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4)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明确“冲击”一词是指(水流等)撞击物体的意思。
(5)结合“创举”一词的意思,体会赵州桥的设计——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在当时是创新的,在建筑史上也是珍贵的。
(6)联系第1自然段的“一千四百多年”以及本段的“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引导学生明确赵州桥十分坚固,经历了时间以及自然的考验。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赵州桥美观的语句,感受赵州桥的艺术价值。
(2)出示句段。
句段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①引导学生抓住“有的……有的……还有的……”,明确作者用排比句写出了龙的三种姿态,并用“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把龙的各种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了赵州桥的艺术美。
②语言训练: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写一段话。
③抓住“真像活了一样”,引导学生联想具有这个意思的成语,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④教师通过做动作引导学生明确“回首遥望”的意思是回头远远地望去。“首”是指“头”。
⑤结合相关图片明确“双龙戏珠”的意思是两条龙戏耍一颗珠子。
(3)小结:第3自然段把赵州桥的“美观”写得非常清楚,展现了赵州桥的艺术价值和设计之精妙,大家可以在课下抄写第3自然段,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4.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了解“智慧”的意思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遗产”在这里是“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
(2)联系前文体会“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回顾赵州桥的设计是“创举”,是前所未有的;没有桥墩,一个大的拱形桥洞和四个小桥洞,能承受普通桥不能承受的重量,还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设计节省石料。
(3)学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的感情。
板块三 学会构段,练习复述
1.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第2、3自然段,了解了赵州桥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下面我们要来进一步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构段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明确开头第一句是总起句。
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运用“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1)要准确地确定中心,这一句话必须是全文或全段的中心句,能反映出全文或全段的主要内容。
(2)其他内容要围绕这一句话展开,不能游离于中心句之外。
4.小结: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运用这种写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5.练习复述。
(1)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2)出示导游词的开头和结尾,学生在小组内练说应该如何介绍赵州桥,也可自行设计导游词的开头和结尾。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课堂演练。指名在班级上进行演说,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教师适当点评。
6.分享交流。
(1)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料。
(2)学生在自己的资料中提取出有用信息,用连贯的话在小组内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文化遗产的特点。
(3)小组内推荐一人在全班进行分享,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评价。
板块四 课文回顾,表达练习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赵州桥―→ 
2.小结: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3.拓展延伸,练习表达。围绕所给的总起句,写一段话。
六一会演的节目可真精彩。……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以读入手,理解内容。“读”是学生感悟文章情感、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依然要侧重阅读这个方向,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段落关键句、中心词。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2.关注表达,从说做起。“说”是学生阅读感受、阅读思考的有效输出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语言描写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作者是如何既有条理又生动地把桥梁上精美的图案写清楚的。最后通过让学生进入导游的角色,借助关键词将桥梁的特点说清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将学生的表达能力落到实际。在引导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