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案+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介绍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课文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简要的介绍了图画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目前的保存情况,只有三句话却包含了很多信息。第2自然段讲述了画上的众多人物。第3、4自然段是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来描写的,第3自然段概述了画中人物各自的情态,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桥北头的情景,突出了画作的传神。第2~4自然段集中说明《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根本原因。第5自然段点明《清明上河图》还具有历史价值。
课文的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第2、3自然段连续运用排比句式,如“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如实地把画上人物及状态描述了出来。第4自然段是一段细节描写,通过对骑马人、两头小毛驴、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的细致刻画,展现了画作的细腻传神。
课文插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对应的是课文第2~4自然段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类比学习等方法,会认“择、都”等生字,读准多音字。
2.默读课文,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通过带着问题自主阅读的方法,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能够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名扬中外的原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4.通过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图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教学中,择机指导学生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重点关注“择”和“寸”,它们都是平舌音,学生不容易读正确。本课还有几个多音字,“都市”的“都”,“一乘轿子”的“乘”,“马笼头”的“笼”。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这几个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它们在文中的具体意思确定读音。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可让大家对各小组读准生字词的情况作出评价。教师还可以随机请出小组成员,向大家介绍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比如,“吏”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使”字去掉单人旁;“贩”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在“反”字的左边加个“贝”字,再让学生说说贝字旁的含义,从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阅读教学
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带着问题去默读。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静心默读,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内容;通过阅读,你对《清明上河图》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进行自主交流,知道课文第2、3自然段是围绕“画上有众多各行各业的人物”和“街市很热闹”这两个意思来写的。可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图画,随着课文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精致。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提出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通过结合图画来理解。
3.表达运用
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课文第2~4自然段的内容,知道这3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课件,增加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最后,引导学生当小讲解员,结合课文内容和对照相应的画面,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准备词语卡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谈话:在这一单元,我们已经打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初步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另一颗璀璨明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名扬中外”的理解。(教师课件出示讲解)
名扬中外:名声传遍了天下,形容名声极大。
4.(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清明上河图》,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相关资料介绍)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作品,长约528.7厘米,宽约24.8厘米,一般认为它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厚。画面细节刻画真实,描画具体入微,生动丰富,其反映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初中国中原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5.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这幅传世佳作的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语读正确。
2.检查本课生字学习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以及文中注音词。
张择端 都城  汴京 故宫 摊贩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一寸 一乘轿子 马笼头 拽住
栏杆 惊扰 风貌 
(1)男女生轮流读。
(2)教师指正读音,重点强调“择”和“寸”是平舌音。
(3)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确多音字“都”“乘”“笼”在文中的意思,根据它们在文中的具体意思确定读音。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如“吏”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使”字去掉单人旁;“贩”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在“反”字左边加一个“贝”字,再引导学生说说贝字旁的含义,从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摊贩”“都城”“溜达”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情景来还原这三个词语。
3.小组合作,梳理内容。
(1)结合课文和查阅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2)合作填写《清明上河图》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  作者:________
 年代:________ 距今年数:________
 保存地:________ 尺寸: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反馈所填的资料卡。
4.交流反馈,梳理课文结构。
(1)引导学生再读文章,并数清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其中,哪几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5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关注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第1自然段概括了《清明上河图》的总体情况,第5自然段总结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3)教师总结:这样的结构叫作“总—分—总”结构。
板块三 交流反馈,体悟文情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了解《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1)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关键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引导学生从句子“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感受这幅画人物众多、反映市井风貌、画面生动传神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从这三句话中提炼概括画面内容的词语,分别是“人物众多、街市热闹、情景传神”。
2.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清明上河图》介绍清楚的?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众多的特点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总写人物多的一句话“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②引导学生圈画出作者介绍的人物,并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即图画中远不止提到的这些人物。学生想象并补充省略的人物,从而体会句子“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③小结: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具体介绍,这样才使文字生动不啰嗦。
(2)学习第3自然段,聚焦“街市热闹”,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街市热闹的特点的。
①出示描写街上情景的句段,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的描写,理解形态各异的意思就是“形状、样子各不相同”。让学生发挥想象,具体说说图画上的每个人都在做什么,从而感受街市上热闹的景象。
②引导学生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通过了解“甚至”是为了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体会画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十分高超。
③引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找出关键语句,了解文段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第3自然段是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的。即第一句话“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是本段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描写的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街上走着的形态各异的人全是围绕“街市热闹”来写的。
④小结:作者选择街上挂着招牌的店铺,选择形态各异的人来再现街市情景,合理安排画面上人的大小,从而表现了街市的热闹。
(3)读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样写出画面“传神”的特点的。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描写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②引导学生了解“传神”的意思是指“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
③引导学生抓住“撞上”“拽住”“惊扰”等关键词,体会画的生动与精彩,从而进一步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④引导学生从场景选择的方面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画面“传神”的特点的。
作者选择了桥北头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把画中人物、动物的动作和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让读者感受到画中的人之多,张择端画的画非常传神,绘画技艺极其精湛。
(4)全班同学齐读第5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了解“风貌”的意思是指“风格和面貌”。
②引导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说说第5自然段在结构有什么作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首尾照应。这句话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3.过渡:如果你是故宫博物院的讲解员,你会怎样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呢?
(1)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引动学生借助课文内容,介绍《清明上河图》三个方面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2)小组内练说,教师适时点拨。
(3)讲解员在班内展示。
4.小结:《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当之无愧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块四 课文回顾,巩固提高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总结:《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热闹繁华的场景,许多专家就是通过这幅画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因为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注重略读教学方法。在教学略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地去教学。如,重整体感知,略字词教学;重学法迁移,轻品读析句;重学习能力提升,轻课文内容讲解。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填写资料卡梳理课文内容,并通过交流梳理结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2.边读边欣赏古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画圈、抓关键词等方法感受画面内容和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法,并以扮演解说员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另外,学生在阅读、把握整体内容的同时,也能受到美的熏陶,提升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