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花钟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花钟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2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花 钟
《花钟》一文按照“列举现象—揭示规律—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它与后面的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了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展开。第1自然段先概括地写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接着按时间顺序列举了牵牛花、蔷薇等九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描绘出一天之内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第2自然段先用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列举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种原因,一是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二是跟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第3自然段拓展开去,介绍了一位植物学家根据花不同的开放时间修建了一座“花钟”,其做法很有趣。
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词汇丰富,非常适合练习朗读。在第1自然段中写花的开放,语言表达形式丰富形象。在写花开时,所用动词多却不同,比如,“午时花开花了”中的“开”,“万寿菊欣然怒放”中的“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中的“舒展”。还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花开,比如,“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紫茉莉苏醒过来”,昙花“含笑一现”。这种多样的表达在读者头脑中很容易形成画面,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
本课的插图展现了“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画面,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香的感觉,为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芬、芳”等生字,会写“斗、芬”等生字和“争奇斗艳、芬芳”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争奇斗艳、芬芳”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词句概括第1、2自然段的大意。
4.能体会到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词句概括第1、2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能体会到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芬”和“芳”可以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指导学生借助声旁读准字音,借助形旁理解“芬芳”的词义。“干燥”的“燥”也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适、灼、雅、吻”等生字可以随文识记,也可以在理解所在词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易写错的字,如“醒”字“酉”中的横,“修”字中间的短竖。对于笔画较少的字“斗、内、示”等,写的时候要把笔画写得开一点,不宜过于紧凑;对于笔画较多的字“醒、寿、修、建”等,应先观察好笔画的长短和笔画间的距离,避免笔画拥挤在一起,遇到撇和捺相对要写得舒展些。
2.阅读理解
在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的内容,了解什么是“花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位植物学家为什么能修建这样的花钟呢?然后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原因。
文中的泡泡和课后练习提示本课学习重点是概括第1、2自然段的大意。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然后再组织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学生盲目猜测关键句,防止学生简单地用摘录关键句的方式代替。
在找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文中介绍各种花开放的部分,了解介绍顺序,知道课文介绍每种花的时候是先写花开的时间,再写花开放的姿态,从而理解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最后确定哪句话才是关键句。在找到关键句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应对找到的句子进行修改,去掉无关的部分,让语言更加简洁。在找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时学生可能稍有难度,因为这一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话,是个问句,所以学生容易忽略。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第一句话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问: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学生自读课文提炼原因:植物开花的时间,有的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它不能帮我们直接概括出这一段的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来概括,即“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课文描写鲜花开放姿态的语句生动、准确。在学习第1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几个时间段、几种花、开放的姿态等来感受作者的多样化表达,体会课文用不同句式来表现不同花开的丰富表达,进而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如“左右、大致”等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把这样的词语去掉后再读读句子,比较去掉这些词语后的句子与原句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表达运用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再引导学生总结这是抓住花开放的特点来写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着引导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写其他种类的花开放的样子。仿写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借用文中的词句,如“笑脸”“醒来”“怒放”“苏醒”“含笑”等,也可以调用自己的语言储备,但一定要做到恰当。
课前准备
1.搜集牵牛花、蔷薇等花的图片,并查找其开放的时间;查找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时间。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芬、芳”等生字,会写“斗、芬”等生字和“争奇斗艳、芬芳”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争奇斗艳、芬芳”等词语。
2.能借助关键词句概括第1、2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一起去领略花的美丽和神奇吧!(课件出示鲜花图片)
2.学生自由交流,感受花的美。
3.谈话: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隐藏着许多奥秘,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叫《花钟》。现在,请你想一想:花怎么会变成钟呢?
4.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注意将“依次、大致”读正确。
5.过渡: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可是钟面上既没有指针,也没有数字,那么怎么能知道时间呢?花儿们是怎样依次开放的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一起来揭示其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燥、组”是平舌音,“灼、适”是翘舌音。
3.认识“燥、灼”。
(1)燥:干,缺少水分。形近字区分:噪、躁、澡、操。
(2)灼:本义是烧、烫。组词:灼伤。
4.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的正确,“醒”字“酉”的中部有一横,“修”字中间有一短竖。
5.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争奇斗艳 芬芳 迷人 艳丽 睡莲
 醒来 万寿菊 欣然 苏醒 含笑
 展示 昆虫 修建 组成
6.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全班认读,教师及时正音。
7.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板块三 通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概括第1自然段大意。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
(2)想想每句话讲了什么?
(3)这一自然段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整段话的内容?用笔画出来。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4)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读相关句子。
2.概括第2自然段大意,找出关键句。
(1)思考:植物开花跟哪些因素有关?把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①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找出写植物开花因素的几个关键词,圈画出来。(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概括本段话的大意。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4)小结: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这一段话的关键句是第一句话“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虽然它不能帮助我们直接概括出这一段的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3.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图片。
4.谈话:这就是瑞士著名景点日内瓦大花钟,瑞士被称为“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5.请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1自然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
间不同的现象。
第2自然段:揭示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3自然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一段话概括?
《花钟》主要写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修建了一个大花钟。
7.小结: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索吧!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能体会“左右、大致”等词语增强句子表达的准确性的效果。
3.比较描述鲜花开放的语句,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不同的花是如何在不同时间开放的,一起去体会花的神奇吧!
板块二 精读课文,学习表达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写到了哪些不同的花?把花的名字圈出来。
2.请学生读一读花的名字,要求读准确。
3.这些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呢?找出具体时间,学生反馈。
牵牛花——凌晨四点 蔷薇——五点左右 睡莲——七点
午时花——中午十二点左右 万寿菊——下午三点 紫茉莉——下午五点
月光花——七点左右 夜来香——晚上八点 昙花——九点左右
4.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左右”,体会语言的严谨和准确。
5.文中是如何描写这些花的呢?
(1)课件出示形容鲜花的四字词语。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2)理解“争奇斗艳”。
①读到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鲜花绽开的图片)
②这种情景还可以用哪个四字词来形容?(姹紫嫣红、竞相开放)
(3)课件出示短语。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绽开了笑脸 从梦中醒来 苏醒过来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4)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短语,用动作表演出来。
6.课件出示语段进行比较,说说哪种更好。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下午五点,紫茉莉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学生自读,说说更喜欢哪种表达。
(2)学生交流,发现文章语言的丰富、生动。
两个语段虽然都是描写花开的,但是第二个语段富有变化,更形象生动,并且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开了,赋予了花生命的活力。
(3)具体说说第二个语段好在哪里。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多样的句式,不但让语言生动形象,逼真有趣,还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作者根据花不同的特点,使用了不同的动词,说明了作者的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生动地展现了各种花开放的情形。
7.按照示例归纳花开的现象: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紫茉莉——苏醒过来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含笑一现
(1)牵牛花:结合牵牛花图片,学学吹喇叭的动作,感受花的外形、颜色。
(2)蔷薇:结合动作,理解“绽开”“笑脸”,体会蔷薇的艳丽。
(3)睡莲、紫茉莉:想想自己早晨起来时的动作,感受它们开放时的情形。
(4)万寿菊:万寿菊开放时它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所以它开放的时候特别有力,这就是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欣然怒放)这里的“怒”是激动的意思。
(5)月光花:做做舒展的动作,想象月光花开放时的姿态。
(6)昙花:补充课外资料,理解“含笑一现”,体会昙花开放的心情。
昙花原产于美洲墨西哥至巴西的热带沙漠中。那里的气候又干又热,但到晚上就凉快多了。晚上开花,可以避开强烈的阳光曝晒;缩短开花时间,又可以大大减少水分的损失,有利于它的生存,使它的生命得到延续。于是天长日久,昙花在夜间短时间开花的特性就逐渐形成。昙花享有“月下美人”之誉。当花渐渐展开后,过1~2小时又慢慢地枯萎了,整个过程仅4个小时左右,故有“昙花一现”之说。
8.过渡:每一种花的开放,课文都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根据花的色彩、大小、开放的样子这些特点,有着不同的写法,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有变化,让我们仿佛看见花朵千姿百态,下面让我们自己来试着写写吧!
9.读一读课后“小练笔”,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1)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分享,教师点评。
10.全班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背诵。
朗读时语调轻快,要充分表现出对花儿的喜爱之情。
板块三 借助词句,复述原因
1.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3.指名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板书:温度、湿度、光照)
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4.作者是怎样把“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写清楚的呢?
(1)学生自由交流。
(2)借助例子,了解原因。
①课件出示昙花图片,仔细观察,感受昙花的美丽。
②说说昙花在晚上九点左右开放的原因。
③课件出示关键词语:又大又娇嫩、白天、灼伤、深夜、不适宜。
(3)理解“干燥”的意思:没有一点儿水分。补充“燥”字的形近字:澡、噪、躁。
(4)理解“灼伤”的意思:烧伤。
5.植物开花的时间还和什么有关呢?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6.课件出示相关材料进行说明。
仙人掌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白天气温非常高。到了晚上六七点钟,昆虫活动开始频繁,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昆虫传播花粉。
板块四 回顾标题,深入理解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了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原理,让我们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他的奇妙做法。
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3.课件出示花钟表图片,学生欣赏。(板书:修建花钟)
4.“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依次开放”中,“依次”是什么意思?
5.课件出示句子进行比较,说说哪句更好。
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
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1)学生自读,说说哪种表达更好。
(2)引导学生关注“刚刚”“大致”,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大致”表示大概,表明“花钟”的时间不是精准时间,这是相对于真正的时钟来说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6.文中的“花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好处:美化了环境;让人们在二十四小时内能依次欣赏到不同的花;增添了生活乐趣。
板块五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花 钟
2.小结:植物学家能修建出这么美丽、奇妙的花钟,必定是他们留心观察、用心研究自然的结果。我们也要用美好的心灵去观察自然,拥抱生活。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句式多样,表达独特,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和准确,使学生在感悟意境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再通过出示“花钟”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欣赏,感悟植物学家的奇思妙想,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增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在赏析文中表达独特的句子时,采用对比、仿写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比较中更能感受到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的特点,逐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在了解“表达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述方法”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仿写文中描写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更能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表达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