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地球和地形图
目录
3.7.1
五种地形的辨别
3.7.2
形成地形的原因
3.7.3
等高线认识,地形图辨别与生活的应用
习题
3.7.1
五种地形的辨别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厂
[丘陵]丘陵海拔一般在200一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答案】B
【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
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
2.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答案】(1)B
(2)B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解答】(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该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确定图示地形是山地。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B地的海拔是700米,A地的海拔是1000米,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700=300米,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3.7.2
形成地形的原因
内力作用形成山脉、裂谷等使地形起伏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2019七上·新昌期末)下列地形变化中,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新疆魔鬼城堡
??????B.甘肃掌状冲沟
C.太白山冰斗湖
?????D.钦村水库大坝
【答案】B
【解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変化之中,它们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売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解答】A、新疆魔鬼城堡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B、甘肃掌状冲沟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符合题意。
C、太白山冰斗湖?主要是由冰川作用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D、钦村水库大坝主要是由人为作用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2.(2019七上·奉化期末)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变化的影响?????B.风力的作用?????C.流水的作用?????D.生物的影响
【答案】B
【解析】风力作用指的是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解答】沙丘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因为风对物质的风蚀、搬运和堆积过程,由于风力作用很强,成为荒漠地貌发育的主要外营力。
3.(2020七上·鄞州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边的怪石
D.喜马拉雅山
【答案】A
【解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変化之中,它们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売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四个选项中:蘑菇石是风力作用形成的;火山湖和喜马拉雅山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海岸边的怪石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
4.(2020七上·海曙期末)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答案】C
【解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変化之中,它们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売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解答】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C说法正确。
3.7.3
等高线认识,地形图辨别与生活的应用
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特点: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1.(2019七上·天台期末)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
【解答】由图可知,A为山顶,B为鞍部,C为山谷,D为山脊。
2.(2018七上·天台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则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
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地
【答案】B
【解析】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的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的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发,李村所处的地形部位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是盆地;
3.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A、等高线闭合,等高线从中间向四周增大,是盆地;故A错误;
B、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故B正确;
C、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故C错误;
D、等高线重叠,是陡崖;故D错误;
4.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B.图中①②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
C.③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A、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最高处可能超过1000米;故A错误;
B、图中①②两点的距离不足1cm,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不足1000米;故B错误;
C、③是山谷,可能发育成为河流;故C正确;
D、由图可知,BC的等高线更加密集,所以BC线路较陡,所以爬山路线BC比AC费力;故D错误;
5.如图为一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a至b点为河流主干。所有支流中,实际不存在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由图可知,
③④属于山脊部位,不会形成河流;
6.下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顶???????B.山谷???????C.峭壁???????D.鞍部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甲是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属于峭壁;
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答案】B
【解析】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特别注意,根据河流发育于山谷,确定
②点
的海拔高度是200米,不是100米。
【解答】据图分析,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来看,
①点的海拔高度是400米、②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400-200=200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8.计划从M处修一条公路到c地,p、q线路比较( )
A.p线较优,线路坡度缓???B.p线较优,线路距离近
C.q线较优,线路坡度缓???D.q线较优,线路距离近
【答案】A
【解析】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解答】
计划从M处修一条公路到c地,p、q线路比较
分析,
p线较优,线路坡度缓
。沿线经过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工程量小,易施工,难度小,投资小。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
9.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水往低处流,由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解答】根据给出的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有可能有河流发育,丁是山脊,故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1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3)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脊、山顶、峭壁、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C.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D.峭壁、山谷、山脊、山顶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答案】(1)B
(2)C
(3)A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解答】(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水往低处流,由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从高处流向低处。一般来说,地势的高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反过来,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势的高低状况。结合图中给出的指北标,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从北向南流,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地形类型是平原。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
11.(2019七上·柯桥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米)
(1)写出C处的地形名称________。
(2)A点和B点的高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一位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山顶,可以分别从A,B点出发,则从________点出发会容易些。
【答案】(1)陡崖
(2)相等
(3)A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解答】(1)由图可知,C处等高线重合,因此C处地形是陡崖;
(2)由图可知,A、B处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因此A点和B点的高度相等;
(3)从A点出发,路线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更容易攀登,而从B点出发,路线经过的登高较密集,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12.(2019七上·萧山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B、C代表的部位名称。B________;C________。
(2)山坡CF比山坡DF________(填“陡”或“缓”)。
(3)通常,地势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约0.6℃。若C地气温为10℃,则E地气温为________℃。
【答案】(1)峭壁;山谷
(2)缓
(3)8.2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1)B为峭壁,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陡崖就是悬崖峭壁。C处是山谷,因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山坡CF比山坡DF缓,因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通常,地势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约0.6℃。若C地气温为10℃,C地地势高为300m,因为E地地势高为600m,则E地气温为10-3×0.6=8.2℃
13.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你把图上的比例尺改为数字式:1∶___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米。
(2)用直尺量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_米。
(3)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________。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8)估算E的相对高度(深度)是________。
【答案】(1)5000;50
(2)150
(3)西南
(4)海拔高度;400~500米
(5)295米
(6)B
(7)鞍部;山谷;峭壁
(8)200~400米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1)由图可知,比例尺是1:5000;即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5000cm=50米;
(2)甲乙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实际距离是150米;
(3)由图可知,甲山在乙山的西南方向;
(4)等高线的数字代表的是海拔高度,山顶甲在等高线400内部,所以其海拔高度约为400-500米;
(5)乙山顶与等高线B的相对高度差是200米,即B的海拔高度是495-200=295米;
(6)A处等高线比B处等高线更密集,所以A处更陡,即从B处爬上更容易;
(7)C处于闭合的等高线中间,属于鞍部;D处等高线闭合且向等高线高处凸出,是山谷;E处等高线重叠,属于峭壁;
(8)E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所以其相对深度为200--400米;
?
14.管窥线条俯察地形。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点海拔为________米。
(2)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鞍部的是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处中修建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是________。
【答案】(1)200
(2)②
(3)丙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Α点海拔高度200米;
(2)①②③④四地中,2地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3)甲乙丙丁四处中,丙处最狭窄,容易施工.在丙处施工容易.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3)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
(4)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________(填“①”或“②”)线。
【答案】(1)山地
(2)山脊
(3)自西向东
(4)6
(5)②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
(1)、该区域的海拔高度超过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由此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因为该处的等高线向低处凸。
(3)、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小河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的比例尺是1∶300000,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2×300000=600000(厘米)=6000(米)。
(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
②
线。因为工程建设,一般选择坡度较缓,
线路较短,难度小的地方修建。
16.(2020七上·吴兴期末)“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________。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________(选填数字)。
【答案】(1)山脊
(2)30
(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②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解答】(1)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所以图中B为山脊线。
(2)由地形图可知比例尺为1:1000000。图上1cm对应实际1000000cm及为10千米。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30千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较缓。由地形图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地面坡度较缓,因此登山容易。
(4)泥石流顺着山谷向地处活动,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移动。①和④方向不对,③在山谷内。故应向②方向移动。
17.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泥石流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________米。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2)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________。
(3)图中B,C两地适宜搭建帐篷的是________。
(4)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5)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右图中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6)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________,D、E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________。
【答案】(1)663;鞍部
(2)甲
(3)B
(4)2.4
(5)①
(6)西南—东北(或东北—西南);D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663米,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是663-512-151米;依据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地形部位的名称A为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甲.
(3)图中B、C两地适宜搭建帐篷的是B,B位于山坡上;适合搭建帐篷的是B,C为陡崖.
(4)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χ2比例尺.若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1.2x2=2.4千米。
(5)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如图中泥石流发生时1、2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1;因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朝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
(6)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西南-东北;从图中可以看出,E处为山谷,需要架桥;D-处为山脊,需要挖掘隧道.故答案为:(1)663;151;鞍部;(2)甲;(3)B;(4)2.4;(5)1;(6)西南东北;3.7
地球和地形图
目录
3.7.1
五种地形的辨别
3.7.2
形成地形的原因
3.7.3
等高线认识,地形图辨别与生活的应用
习题
3.7.1
五种地形的辨别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厂
[丘陵]丘陵海拔一般在200一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2.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3.7.2
形成地形的原因
内力作用形成山脉、裂谷等使地形起伏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2019七上·新昌期末)下列地形变化中,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新疆魔鬼城堡
??????B.甘肃掌状冲沟
C.太白山冰斗湖
?????D.钦村水库大坝
2.(2019七上·奉化期末)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变化的影响?????B.风力的作用?????C.流水的作用?????D.生物的影响
3.(2020七上·鄞州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边的怪石
D.喜马拉雅山
?
4.(2020七上·海曙期末)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7.3
等高线认识,地形图辨别与生活的应用
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特点: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1.(2019七上·天台期末)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A.????B.
C.????D.
2.(2018七上·天台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则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
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地
3.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A.??B.??C.???D.
4.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B.图中①②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
C.③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
5.如图为一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a至b点为河流主干。所有支流中,实际不存在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下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顶???????B.山谷???????C.峭壁???????D.鞍部
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8.计划从M处修一条公路到c地,p、q线路比较( )
A.p线较优,线路坡度缓???B.p线较优,线路距离近
C.q线较优,线路坡度缓???D.q线较优,线路距离近
9.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
A.甲???B.乙???C.丙???D.丁
1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3)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脊、山顶、峭壁、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C.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D.峭壁、山谷、山脊、山顶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11.(2019七上·柯桥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米)
(1)写出C处的地形名称________。
(2)A点和B点的高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一位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山顶,可以分别从A,B点出发,则从________点出发会容易些。
12.(2019七上·萧山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B、C代表的部位名称。B________;C________。
(2)山坡CF比山坡DF________(填“陡”或“缓”)。
(3)通常,地势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约0.6℃。若C地气温为10℃,则E地气温为________℃。
13.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你把图上的比例尺改为数字式:1∶___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米。
(2)用直尺量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_米。
(3)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________。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8)估算E的相对高度(深度)是________。
?
14.管窥线条俯察地形。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点海拔为________米。
(2)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鞍部的是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处中修建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是________。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3)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
(4)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________(填“①”或“②”)线。
16.(2020七上·吴兴期末)“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________。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________(选填数字)。
17.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泥石流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________米。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2)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________。
(3)图中B,C两地适宜搭建帐篷的是________。
(4)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5)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右图中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6)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________,D、E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