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7:46:12

文档简介

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目录:
4.8.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8.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习题:
4.8.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只发生颜色、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蜡烛融化???????B.水的电解、蔗糖溶解
C.牛奶变酸、木炭燃烧???????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2.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B.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C.闻油是否有异味?????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3.(2020七上·南浔期末)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熔化???????B.磁铁吸引铁块???????C.酒精挥发???????D.粮食霉变
4.(2019七上·越城期末)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平水日铸”为绍兴的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1--2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
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5.(2019七上·慈溪月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6.“变废为宝、资源循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之一。例如: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
)
A.均为物理变化????????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均为化学变化????????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7.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
③牛奶变酸
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______。
8.(2020七上·慈溪期末)如图所示,当小明缓缓地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其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9.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4.8.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质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味道、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会生锈、可燃性、能反应、酸性、碱性等。
三、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变化:强调一个过程或现象(一般指正在进行)
性质:强调某一“能力”和“属性”,常用“能、可以、难、具有、易、会”等词语进行描述。
1.下列描述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2.(2019七上·萧山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都是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C.蜡烛燃烧现象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煤的燃烧???C.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D.海水晒盐
4.(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5.(2020七上·吴兴期末)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她在有效提取青蒿素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特效抗虐新药。
(1)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图一),一年生草本,6-9月开花结果。图二是使用检索表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示意图,青蒿应被分在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青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用于煲汤、制青蒿梅冬茶,其汁液可用于治疗疟疾等病症!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将青蒿加热煮沸治疗疟疾,但药性很不稳定,有效物质容易分解,这属于青蒿素的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青蒿素不仅仅是一种抗疟疾的特效药,还对癌症有治疗作用。为探究青蒿素抗癌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展开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三,其中将④组与________组进行对照,可以证明青蒿素对铁浓度较高的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目录:
4.8.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8.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习题:
4.8.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只发生颜色、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蜡烛融化???????B.水的电解、蔗糖溶解
C.牛奶变酸、木炭燃烧???????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挥发和蜡烛融化,都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存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牛奶变酸是因为生成了乳酸,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2.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B.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C.闻油是否有异味?????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油体是否透明、是否有异味,是否容易凝固,这些都是物理性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而油燃烧,肯定会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3.(2020七上·南浔期末)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熔化???????B.磁铁吸引铁块???????C.酒精挥发???????D.粮食霉变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蜡烛熔化,只是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磁铁吸引铁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粮食霉变,有有毒的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4.(2019七上·越城期末)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平水日铸”为绍兴的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1--2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
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粉为黑色,而棕黄色物质为氧化铁,因此铁粉失效的过程,就是铁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这个变化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5.(2019七上·慈溪月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中“新物质”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中,“新物质”并不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A、B、C错误,而D正确。
6.“变废为宝、资源循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之一。例如: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
)
A.均为物理变化????????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均为化学变化????????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燃料经过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新的燃烧产物,释放出能量;
燃烧产物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又重新生成为燃料,这两个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因此都是化学变化。
7.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
③牛奶变酸
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______。
【答案】②④;①③;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并解得。
【解答】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铁锈就是生成的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③牛奶变酸,有新物质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自行车胎爆裂,只是车胎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②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①③。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8.(2020七上·慈溪期末)如图所示,当小明缓缓地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其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
【解析】(1)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当小明缓缓地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新的物质碳酸钙生成,说明其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9.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答案】(1)水;化学(2)物理
【解析】(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4.8.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质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味道、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会生锈、可燃性、能反应、酸性、碱性等。
三、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变化:强调一个过程或现象(一般指正在进行)
性质:强调某一“能力”和“属性”,常用“能、可以、难、具有、易、会”等词语进行描述。
1.下列描述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在反应中不易被腐蚀,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具有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具有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2.(2019七上·萧山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都是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C.蜡烛燃烧现象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A
【解析】(1)物理性质是能被人感知到的或者能被仪器测量到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形态、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物理性质不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比如颜色和气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的状态也同时发生变化,这是物理变化,因此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3.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煤的燃烧???C.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D.海水晒盐
【答案】B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煤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属于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4.(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答案】④;②;③;①
【解析】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即容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即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5.(2020七上·吴兴期末)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她在有效提取青蒿素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特效抗虐新药。
(1)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图一),一年生草本,6-9月开花结果。图二是使用检索表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示意图,青蒿应被分在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青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用于煲汤、制青蒿梅冬茶,其汁液可用于治疗疟疾等病症!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将青蒿加热煮沸治疗疟疾,但药性很不稳定,有效物质容易分解,这属于青蒿素的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青蒿素不仅仅是一种抗疟疾的特效药,还对癌症有治疗作用。为探究青蒿素抗癌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展开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三,其中将④组与________组进行对照,可以证明青蒿素对铁浓度较高的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
【答案】(1)乙(2)化学性质(3)②③(①②③)
【解析】(1)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6-9月开花结果。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3)物理性质是物理学专业术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解答】(1)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6-9月开花结果。因此青蒿应被分在乙组。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将青蒿加热煮沸治疗疟疾,但药性很不稳定,有效物质容易分解,这属于青蒿素的化学性质。
(3)对照实验具有唯一变量,经过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经过处理的是对照组,为探究青蒿素抗癌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展开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三,其中将④组与②③组进行对照,可以证明青蒿素对铁浓度较高的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