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科学探究 实验与探究1:科学探究的环节与控制变量法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科学探究 实验与探究1:科学探究的环节与控制变量法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7:46:56

文档简介

1.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箭环蝶长期有规律地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表。
箭环蝶停留数(只)
清水
0.5%白酒
0.5%蔗糖水
0.5%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
 。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你的解释是 ??????????????
 。
【答案】(1)AC
(2)实验的变量是食物,又因为在白酒的绳子底端箭环蝶的数量最多,所以假设是箭环蝶喜欢发酵的食物。
(3)白酒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在绳子的底端最多,所以箭环蝶都会在绳子的底端取食。
2.(2018七上·金华月考)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将其补充完整。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人
A、B
培养皿中。
②向
A
培养皿中滴加
20
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
B
培养皿中滴加________新鲜菠萝汁。
③把
A、B
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若
A
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
B
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________。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设置
A
组的目的是形成_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等量(“20
毫升”或“相等”等均给分)
(2)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3)新鲜菠萝汁(“菠萝汁”或“有无菠萝汁”或“有无新鲜菠萝汁”);对照;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2018七上·湖州月考)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12%
2
2
5%
3
化纤(白色)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
1、2

3、4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比较实验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的防晒效果好。比较实验
5、6
让我们知道,要防晒效果好应穿________色的全棉
T
恤。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
【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衣服布料层数多,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1

3(或
2

4);黑
(3)可选择黑色的厚实的全棉
T

4.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植株高度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
000米
第二组
海拔3
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
000米
d组海拔3
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答案】(1)海拔高度(或变量)(2)b组;c组(3)平均值(4)D
5.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外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了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中,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出,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
(3)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解:自行车车胎漏气的原因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孔。
【答案】(1)自行车车胎为什么会瘪了(2)提出的假设有:车外胎破了;气嘴的螺丝松了;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孔。被否定的假设:车外胎破了、气嘴的螺丝松了和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被肯定的假设: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孔。(3)自行车车胎漏气的原因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孔。
6.(2018七上·义乌月考)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2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似的同种柿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在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将两个纸箱放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操作方法
达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明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2)实验中,第二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明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柿子是否成熟。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有何不足之处:________
【答案】(1)成熟的苹果能促进柿子早点成熟
(2)对照
(3)柿子的颜色和软硬
(4)实验次数太少
7.(2017七上·海宁月考)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猜想: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
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________?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
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
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⑵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2、3、4
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
θ为________时,
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答案】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高度有关(或可能与铅球的质量有关);1、2、5;射出仰角;速度;45°
8.(2017七上·海宁月考)蚊子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幼虫,人们常可看到幼虫浮到水面的现象。
(1)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各种假说可能正确的是(??
)
A.幼虫需要光线
B.幼虫需要氧气
C.幼虫要寻找食物
D.以上都是
(2)小明和小林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同学
烧杯
水量mL
幼虫/只
光线
温度/℃
小明

400
20
光照
28

400
20
黑暗
28
小林

400
40
光照
20

400
20
光照
28
根据实验的设计,你认为小明同学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小明同学选择了
20
只幼
虫而不是
1
只幼虫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林同学想验证温度是否影响幼虫浮在水面的情况,你认为实验设计需要做什么改进?________。
【答案】(1)D
(2)光线;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幼虫控制在一样的数量,如都是20只
9.(2017七上·宁波期中)在少年宫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月球时,科技辅导员介绍说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月坑)是流星撞击而形成,如下图甲。小明听后由此引发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跟流星的体积、质量、速度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了用小球撞击砂子的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乙。他找来几个不同质量、体积的小球,并以小球下落的高度h来控制撞击速度.经过实验,他得到表中的数据.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m?
下落高度h/cm
沙坑的深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1、2、3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________有关的初步结论。
(2)由3、4、5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________有关的初步结论。
(3)由________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质量有关的初步结论。
(4)以上探究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总和上述的结论可知:当流星的速度越大、体积越________(填“大”或“小”,下同)、质量越
________时,在月球表面撞击的月坑就越深。
?
【答案】(1)下落高度
(2)体积
(3)3、6、7
(4)小;大
10.(2017七上·杭州期中)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时,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6
120
木质
80
2
#7
120
木质
80
3
#7
120
水泥
90
4
#7
150
水泥
11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上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__→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________→合作与交流
【答案】(1)3、4
(2)下落高度;地面材料
(3)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11.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________。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你的问题是:________
【答案】(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12.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______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部位(选填“AC”“AB”或“BC”)。
【答案】(1)增大
(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
(3)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BC
13.为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小温同学将不同厚度(用克/米2表示)、不同大小的纸张叠成不同形状的纸飞机,选择无风的环境,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相同的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下。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的关系
纸张厚度/(克/米2)
60
70
100
115
飞行距离/cm
352
627
575
410
(注:市面上A4纸张的厚度以5克/米2递增,例如60克/米2、65克/米2、70克/米2.....)
表二:纸飞机飞行距离与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
形状
距离
纸张大小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头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446
272
234
539

334
175
201
372

171
146
176
188
(1)在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张厚度的关系”时,将四张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
纸张分别叠成如图所示的四架纸飞机,在无风的环境下,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该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若要寻找飞机最远飞行距离的纸张厚度,在表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该如何设置纸张厚度进行实验?________。
(3)结合表一和表二,你认为如何制作纸飞机能飞的更远?________。
【答案】(1)不合理,该实验设计存在纸张厚度和飞机形状两个变量(或该实验设计没有控制飞机形状相同)
(2)选择65克/米2、75克/米2、80克/米2、85克/米2、90克/米2、95克/米2厚度的纸张折成上述相同大小形状的纸飞机进行重复实验
(3)选择70克/米2厚度的纸张折成大波浪飞机
14.(2020·嘉兴)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器材】
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1)【收集证据】
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________.
(2)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以下数据。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
(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

1


2


3

平均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得出结论】分析上述数据,
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________有关。
(3)【思考讨论】
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对建立的假设,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请你在答题卷的表格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答案】(1)秒表(2)伞面材料、伞面面积
(3)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

cm2)
伞和重物的
总质量(
g)
降落时间(
s)

1


2


3

平均
5
纱布
1200
120
//////
//////
//////
//////
15.(2020·吴兴模拟)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个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的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的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探究“弹丸”的横截面积对出射速度的影响,控制其他量不变,改变“弹丸”的横截面积,多次重复后,实验结果如图丙,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________
【答案】(1)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的大气压,内外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或者大气压将
弹丸压出)
(2)在弹丸的形状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打开挡板时,直径小的弹丸周围会有空气迅速进入管内,使管内外气压差很快减小,造成弹丸的出口速度小
(4)塑料管的长度(抽出空气的多少)
16.(2019七上·衢州期中)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他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

3
80
5
30
1.5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________。
(2)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
【答案】(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2)2.0
(3)小明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是正确的,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是吊灯的绳长决定的。
17.(2018七上·嘉兴期中)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
猜想: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钢球质量m/kg
抛出点离地高度h/m
水平抛出的速度v/(m/s)
落地时间t/s
落地点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m
1
10
2
1
0.64
0.64
2
20
2
1
0.64
0.64
3
10
2
2
0.64
1.28
4
10
4
2
0.91
1.82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无关。
【答案】(1)1

3
(2)抛出点离地高度;抛出钢球的质量和水平抛出的速度
18.(2018七上·嘉兴期中)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__?。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①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②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1.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箭环蝶长期有规律地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表。
箭环蝶停留数(只)
清水
0.5%白酒
0.5%蔗糖水
0.5%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2)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
 。
(3)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图)。你的解释是 ??????????????
 。
2.(2018七上·金华月考)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将其补充完整。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人
A、B
培养皿中。
②向
A
培养皿中滴加
20
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
B
培养皿中滴加________新鲜菠萝汁。
③把
A、B
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若
A
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
B
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________。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设置
A
组的目的是形成_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2018七上·湖州月考)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12%
2
2
5%
3
化纤(白色)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
1、2

3、4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比较实验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的防晒效果好。比较实验
5、6
让我们知道,要防晒效果好应穿________色的全棉
T
恤。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
4.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植株高度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
000米
第二组
海拔3
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
000米
d组海拔3
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5.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外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了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中,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出,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
(3)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解:自行车车胎漏气的原因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孔。
6.(2018七上·义乌月考)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2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似的同种柿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在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将两个纸箱放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操作方法
达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明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2)实验中,第二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明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柿子是否成熟。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有何不足之处:________
7.(2017七上·海宁月考)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猜想: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
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________?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
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
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⑵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2、3、4
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
θ为________时,
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8.(2017七上·海宁月考)蚊子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幼虫,人们常可看到幼虫浮到水面的现象。
(1)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各种假说可能正确的是(??
)
A.幼虫需要光线
B.幼虫需要氧气
C.幼虫要寻找食物
D.以上都是
(2)小明和小林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同学
烧杯
水量mL
幼虫/只
光线
温度/℃
小明

400
20
光照
28

400
20
黑暗
28
小林

400
40
光照
20

400
20
光照
28
根据实验的设计,你认为小明同学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小明同学选择了
20
只幼
虫而不是
1
只幼虫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林同学想验证温度是否影响幼虫浮在水面的情况,你认为实验设计需要做什么改进?________。
9.(2017七上·宁波期中)在少年宫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月球时,科技辅导员介绍说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月坑)是流星撞击而形成,如下图甲。小明听后由此引发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跟流星的体积、质量、速度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了用小球撞击砂子的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乙。他找来几个不同质量、体积的小球,并以小球下落的高度h来控制撞击速度.经过实验,他得到表中的数据.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m?
下落高度h/cm
沙坑的深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1、2、3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________有关的初步结论。
(2)由3、4、5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________有关的初步结论。
(3)由________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质量有关的初步结论。
(4)以上探究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总和上述的结论可知:当流星的速度越大、体积越________(填“大”或“小”,下同)、质量越
________时,在月球表面撞击的月坑就越深。
?
10.(2017七上·杭州期中)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时,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6
120
木质
80
2
#7
120
木质
80
3
#7
120
水泥
90
4
#7
150
水泥
11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上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__→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________→合作与交流
11.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________。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你的问题是:________
12.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______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部位(选填“AC”“AB”或“BC”)。
13.为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小温同学将不同厚度(用克/米2表示)、不同大小的纸张叠成不同形状的纸飞机,选择无风的环境,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相同的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下。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的关系
纸张厚度/(克/米2)
60
70
100
115
飞行距离/cm
352
627
575
410
(注:市面上A4纸张的厚度以5克/米2递增,例如60克/米2、65克/米2、70克/米2.....)
表二:纸飞机飞行距离与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
形状
距离
纸张大小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头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446
272
234
539

334
175
201
372

171
146
176
188
(1)在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张厚度的关系”时,将四张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
纸张分别叠成如图所示的四架纸飞机,在无风的环境下,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该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若要寻找飞机最远飞行距离的纸张厚度,在表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该如何设置纸张厚度进行实验?________。
(3)结合表一和表二,你认为如何制作纸飞机能飞的更远?________。
14.(2020·嘉兴)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器材】
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1)【收集证据】
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________.
(2)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以下数据。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
(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

1


2


3

平均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得出结论】分析上述数据,
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________有关。
(3)【思考讨论】
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对建立的假设,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请你在答题卷的表格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15.(2020·吴兴模拟)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个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的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的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探究“弹丸”的横截面积对出射速度的影响,控制其他量不变,改变“弹丸”的横截面积,多次重复后,实验结果如图丙,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________
16.(2019七上·衢州期中)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他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

3
80
5
30
1.5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________。
(2)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
17.(2018七上·嘉兴期中)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
猜想: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钢球质量m/kg
抛出点离地高度h/m
水平抛出的速度v/(m/s)
落地时间t/s
落地点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m
1
10
2
1
0.64
0.64
2
20
2
1
0.64
0.64
3
10
2
2
0.64
1.28
4
10
4
2
0.91
1.82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无关。
18.(2018七上·嘉兴期中)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__?。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①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②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