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科学探究 实验与探究2:体积测量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科学探究 实验与探究2:体积测量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7:47:06

文档简介

1.(2019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球,用细线把铁球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2)根据右图量筒的具体读数,木块体积V为________cm3。(取整数)
(3)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____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下图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2018七上·三门期中)《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______。
(3)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有关。
3.(2018七上·长兴期中)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________?。
(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4.(2018七上·秀洲期中)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5.(2019七上·台州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
6.(2018七上·温岭期中)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因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
7.(2018七上·富阳月考)甲、乙两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上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
8.(2019七上·吴兴期末)小米很小,直接测量直径有困难,我们可以用量筒取一定体积V的小米,将这些小米倒在浅盘上尽量铺开,使之只有一层小米紧接分布,在盘上放一有机刻度板,测出小米所占的面积S,利用d=V/S即可求出直径。
与此方法类似,我们可以用油膜法粗测出分子的直径。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1.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厘米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厘米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撒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厘米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
(1)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为________cm3

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________cm。(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在上述活动中,我们为什么要先将1mL的油酸溶解在大量酒精中配制成250mL油酸酒精溶液,而不是直接将纯油酸滴到水面上?________1.(2019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球,用细线把铁球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2)根据右图量筒的具体读数,木块体积V为________cm3。(取整数)
(3)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____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下图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答案】(1)A(2)15(3)偏小(4)c
2.(2018七上·三门期中)《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______。
(3)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有关。
【答案】(1)体积
(2)先将杯子放到没有水的水槽中,然后用量筒将杯子装满水,得出加入水的总体积V总;再往杯子中投入小钢珠,直至小钢珠装满杯子,再将水槽中收集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出水量V溢;则采用投小钢珠喝到水时,杯子里需要装入的最少水量为V总-V溢
(3)投入物体之间的空隙(间隙)
3.(2018七上·长兴期中)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________?。
(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答案】(1)恰好全部浸没或刚好漂浮
(2)方法一: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

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

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
V0-V1。(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方法二: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入量筒中,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岀小石块,此时量筒里水的体积,就是该小石块的最少水量。
(3)A,B,C
4.(2018七上·秀洲期中)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答案】(1)20ml(2)B,C
5.(2019七上·台州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乙(2)20cm3(3)B,C(4)c
6.(2018七上·温岭期中)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因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
【答案】70;大于
7.(2018七上·富阳月考)甲、乙两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上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
【答案】(1)甲(2)乙;取出小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3)20
8.(2019七上·吴兴期末)小米很小,直接测量直径有困难,我们可以用量筒取一定体积V的小米,将这些小米倒在浅盘上尽量铺开,使之只有一层小米紧接分布,在盘上放一有机刻度板,测出小米所占的面积S,利用d=V/S即可求出直径。
与此方法类似,我们可以用油膜法粗测出分子的直径。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1.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厘米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厘米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撒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厘米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
(1)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为________cm3

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________cm。(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在上述活动中,我们为什么要先将1mL的油酸溶解在大量酒精中配制成250mL油酸酒精溶液,而不是直接将纯油酸滴到水面上?________
【答案】(1)4×10-5;4.9×10-7
(2)经过充分稀释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时,油酸不溶于水会在水面上散开,而其中的酒精会溶于水,这样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的纯油酸薄膜,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单分子油膜层的厚度就可以看作油酸分子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