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科学探究 实验与探究2:温度测量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科学探究 实验与探究2:温度测量 重难点优化与提高练习(原卷+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7:47:39

文档简介

1.(2019七上·衢州期中)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如下:
A、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B、将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C、待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
D、估计液体的温度
E、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1)正确使用温度计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右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2020七上·吴兴期末)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________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________。
3.(2019七上·南浔期中)秋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这几日小楠头疼咳嗽,便决定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
(1)体温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小楠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的体温是________。
(3)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分别应是?
????。(填字母)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4.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A处________B处(选填“<”“=”或“>”)。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________。
5.(2020七上·北仑期末)小科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决定自己来粗略的标定刻度,他想了一个办法:
(1)他先把温度计________,标记为A点。
(2)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________,标记为8点(B点在A点之上),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0厘米。
(3)于是小科决定将AB问的距离分成2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________。
(4)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12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是________。
6.(2018七上·湖州月考)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右图所示,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________(填“左”、“右”)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________,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100℃,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
100
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7.(2019七上·南浔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____。(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_。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
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_______。
8.(2018七上·杭州期中)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⒈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
⒉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⒊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⒋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⒌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1.(2019七上·衢州期中)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如下:
A、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B、将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C、待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
D、估计液体的温度
E、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1)正确使用温度计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右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答案】(1)DABCE(2)热胀冷缩;-16℃
2.(2020七上·吴兴期末)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________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________。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2)4.00;22.5℃
3.(2019七上·南浔期中)秋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这几日小楠头疼咳嗽,便决定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
(1)体温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小楠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的体温是________。
(3)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分别应是?
????。(填字母)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2)37.5℃(3)B
4.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A处________B处(选填“<”“=”或“>”)。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________。
【答案】(1)热胀冷缩(2)左(3)>(4)换成内径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更大的瓶子)
5.(2020七上·北仑期末)小科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决定自己来粗略的标定刻度,他想了一个办法:
(1)他先把温度计________,标记为A点。
(2)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________,标记为8点(B点在A点之上),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0厘米。
(3)于是小科决定将AB问的距离分成2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________。
(4)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12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是________。
【答案】(1)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
(2)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
(3)5℃
(4)60℃
6.(2018七上·湖州月考)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右图所示,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________(填“左”、“右”)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________,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100℃,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
100
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答案】(1)左
(2)0℃
(3)细弯管再细一些
7.(2019七上·南浔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____。(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_。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
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降低;小;13℃
(2)要求玻璃管内径要细
(3)存在这样的一个温度,此时甲乙的示数相同,该温度为35摄氏度
8.(2018七上·杭州期中)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⒈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
⒉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⒊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⒋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⒌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答案】(1)BACEDF;偏大(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