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二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2、为美好教室,某同学带来了玻璃鱼缸、金鱼、金鱼藻,请问它们分别属于(
)
A、非生物
哺乳类
藻类
B、非生物
鱼类
爬行类
C、生物
鱼类
藻类
D、非生物
鱼类
绿色开花植物
3、“小冰麦”是东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上图)内的哪个结构进行操作?(
)
A、A
B、B
C、C
D、D
4、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5、小球藻和柳树同属植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玉米和月季同属种子植物门,共同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
(
)
A、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B、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少
C、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多
D、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6、小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上”,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7.下列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中,在目镜中观察到视野最亮的是(
)
A、物镜4×、
目镜5×
B、物镜10×、目镜5×
C、物镜10×、目镜10×
D、物镜40×、目镜10×
8、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酸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
A、细胞核内
B、细胞膜上
C、液泡内
D、细胞壁
9.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10、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11.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1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操作都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液体,两者滴的液体分别是(
)
A.生理盐水、清水
B.清水、生理盐水
C.都是清水
D.都是生理盐水
13.在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制作临时装片往往要滴加红墨水或亚甲基蓝溶液,其作用是(
)
A.加上颜色,细胞更好看
B.让细胞变大,看得更清晰
C.加上颜色,避免产生气泡
D.让细胞核和其他部分染上颜色,以便观察
14、下列属于植物的组织的是
(
)
A、番茄果实
B、蚕豆叶下表皮
C、小麦幼叶
D、一粒花生
15、下列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人体 ②组织 ③细胞 ④系统 ⑤
器官
A、③→②→⑤→④→①
B、①→②→③→④→⑤
C、③→⑤→②→④→①
D、①→②→⑤→④→③
16、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
)
A.细胞颜色变化
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
D.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
17.下列有关组织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B.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C.组织是由形态不同、功能相似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D.组织是彼此不同的细胞通过胞间连丝构成的细胞群
18.以色列科学家利用干细胞成功的制造出了心脏细胞,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干细胞分裂的结果
B.干细胞分化的结果
C.干细胞生长的结果
D.干细胞成熟的结果
19.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20、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的顺序是
(
)
①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洋葱表皮上
②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
③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④用镊子从洋葱鳞片上撕下一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展平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2分)
21、有下列动物:a、
娃娃鱼;b、扬子鳄;c、蝴蝶;d、鲸鱼;e、蜗牛;f、带鱼;g、鸡。如果将它们按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两大类,则其中大部分属于脊椎动物,属于这一类的有
,(填动物名称前的字母),其中鲸鱼属于
类,这类动物其特点是:全身被毛、
、胎生、哺乳。
22.下图是某同学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观察的两个视野。问该同学把甲图转换到乙图应该做哪些操作?请写出其中的2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其他三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没有规范操作,请你给操作不规范的一位同学提出改进建议,使他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你指导的是
同学,建议是:
24.下图为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尖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
。
(2)我们吃橘子时,剖开橘皮时看见的筋络,能够输导水分,属于[
]
。
(3)叶肉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能储藏营养物质,属于[
]
。
(4)[
]
具有保护柔嫩部分的功能,所以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皮。
25.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如图),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主要为细胞质。若切开伞藻伞帽、伞柄和假根,重新连接如图甲、乙所示。
(1)伞藻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属于伞藻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
(2)若连接成活,图中甲伞藻上长出的伞帽形状为
。
26、下列为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
根、茎、叶
花
果实
种子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回答:(1)上表中表示裸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从四类植物构造分析,由低等到高等排出这四类植物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7.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
(填编号);
(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胶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象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象,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象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象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象
28.如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填字母):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青蛙的体细胞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29.根据皮肤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是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等,它位于_________内。
(2)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__________部位,而其中又含有痛觉神经末梢,因此我们感觉到痛。
(3)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30.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图片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
(2)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
倍。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
。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
。
(5)图二是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没有
(写一个即可)。
(6)从结构层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属于
。
31.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冬冬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
(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如图是冬冬设计的关于“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装置探究的是哪种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
A.温度
B.光
C.麦麸
D.风力
(3)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4)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
(填明亮或阴暗)。
(6)判断:黄粉虫是一种良好的饲料,实验完毕后直接杀死即可(填对或错)
。
32.口香糖因其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紧张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根据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一次样。
【实验过程】
①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讲行消毒:
②蚕堂:曼箩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l0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③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人生化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④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100%)。
起始
1
2
3
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细菌
100%
90.65%
79.89%
124.66%
放线菌
100%
90.94%
80.26%
115.72%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③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_______。
A.0~5分钟
B.5~10分钟
C.l0~15分钟
D.15分钟以后七年级科学(上)第二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答案】C
2、为美好教室,某同学带来了玻璃鱼缸、金鱼、金鱼藻,请问它们分别属于(
)
A、非生物
哺乳类
藻类
B、非生物
鱼类
爬行类
C、生物
鱼类
藻类
D、非生物
鱼类
绿色开花植物
【答案】D
3、“小冰麦”是东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上图)内的哪个结构进行操作?(
)
A、A
B、B
C、C
D、D
【答案】B
4、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答案】A
5、小球藻和柳树同属植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玉米和月季同属种子植物门,共同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
(
)
A、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B、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少
C、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多
D、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答案】D
6、小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上”,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答案】D
7.下列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中,在目镜中观察到视野最亮的是(
)
A、物镜4×、
目镜5×
B、物镜10×、目镜5×
C、物镜10×、目镜10×
D、物镜40×、目镜10×
【答案】A
8、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酸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
A、细胞核内
B、细胞膜上
C、液泡内
D、细胞壁
【答案】C
9.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B
10、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答案】D
11.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答案】C
1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操作都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液体,两者滴的液体分别是(
)
A.生理盐水、清水
B.清水、生理盐水
C.都是清水
D.都是生理盐水
【答案】B
13.在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制作临时装片往往要滴加红墨水或亚甲基蓝溶液,其作用是(
)
A.加上颜色,细胞更好看
B.让细胞变大,看得更清晰
C.加上颜色,避免产生气泡
D.让细胞核和其他部分染上颜色,以便观察
【答案】D
14、下列属于植物的组织的是
(
)
A、番茄果实
B、蚕豆叶下表皮
C、小麦幼叶
D、一粒花生
【答案】B
15、下列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人体 ②组织 ③细胞 ④系统 ⑤
器官
A、③→②→⑤→④→①
B、①→②→③→④→⑤
C、③→⑤→②→④→①
D、①→②→⑤→④→③
【答案】A
16、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
)
A.细胞颜色变化
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
D.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
【答案】D
17.下列有关组织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B.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C.组织是由形态不同、功能相似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D.组织是彼此不同的细胞通过胞间连丝构成的细胞群
【答案】B
18.以色列科学家利用干细胞成功的制造出了心脏细胞,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干细胞分裂的结果
B.干细胞分化的结果
C.干细胞生长的结果
D.干细胞成熟的结果
【答案】B
19.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20、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的顺序是
(
)
①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洋葱表皮上
②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
③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④用镊子从洋葱鳞片上撕下一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展平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C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2分)
21、有下列动物:a、
娃娃鱼;b、扬子鳄;c、蝴蝶;d、鲸鱼;e、蜗牛;f、带鱼;g、鸡。如果将它们按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两大类,则其中大部分属于脊椎动物,属于这一类的有
,(填动物名称前的字母),其中鲸鱼属于
类,这类动物其特点是:全身被毛、
、胎生、哺乳。
【答案】a、b、d、f、g;哺乳;体温恒定
22.下图是某同学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观察的两个视野。问该同学把甲图转换到乙图应该做哪些操作?请写出其中的2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装片向左移动
(2)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23.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其他三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没有规范操作,请你给操作不规范的一位同学提出改进建议,使他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你指导的是
同学,建议是:
【答案】乙
;甲
盖盖玻片时尽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丙
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刮取材料,
丁
材料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应涂抹均匀(甲、丙、丁任选其中一组作答)
24.下图为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尖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
。
(2)我们吃橘子时,剖开橘皮时看见的筋络,能够输导水分,属于[
]
。
(3)叶肉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能储藏营养物质,属于[
]
。
(4)[
]
具有保护柔嫩部分的功能,所以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皮。
【答案】(1)C
分生组织
(2)
D
输导组织
(3)B
营养组织
(4)A
保护组织
25.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如图),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主要为细胞质。若切开伞藻伞帽、伞柄和假根,重新连接如图甲、乙所示。
(1)伞藻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属于伞藻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
(2)若连接成活,图中甲伞藻上长出的伞帽形状为
。
【答案】(1)①(2)菊花形
26、下列为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
根、茎、叶
花
果实
种子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回答:(1)上表中表示裸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从四类植物构造分析,由低等到高等排出这四类植物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A
(2)C、B、A、D
27.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
(填编号);
(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胶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象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象,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象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象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象
【答案】(1)⑤;(2)C
28.如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填字母):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青蛙的体细胞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答案】(1)乙(2)A(3)D
29.根据皮肤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是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等,它位于_________内。
(2)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__________部位,而其中又含有痛觉神经末梢,因此我们感觉到痛。
(3)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__________。
【答案】(1)真皮 (2)真皮 (3)立毛肌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30.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图片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
(2)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
倍。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
。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
。
(5)图二是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没有
(写一个即可)。
(6)从结构层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属于
。
【答案】(1)cadb;生理盐水;(2)200;(3)将平面反光镜改为凹面反光镜和增大光圈;(4)少;(5)③;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组织
31.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冬冬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
(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如图是冬冬设计的关于“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装置探究的是哪种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
A.温度
B.光
C.麦麸
D.风力
(3)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4)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
(填明亮或阴暗)。
(6)判断:黄粉虫是一种良好的饲料,实验完毕后直接杀死即可(填对或错)
。
【答案】(1)无脊椎动物(2)B;(3)光照;(4)平均;(5)阴暗;(6)错
32.口香糖因其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紧张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根据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一次样。
【实验过程】
①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讲行消毒:
②蚕堂:曼箩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l0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③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人生化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④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100%)。
起始
1
2
3
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细菌
100%
90.65%
79.89%
124.66%
放线菌
100%
90.94%
80.26%
115.72%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③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_______。
A.0~5分钟
B.5~10分钟
C.l0~15分钟
D.15分钟以后
【答案】(1)37
(2)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能体现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超过l0分钟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