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0 10:3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通过通过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出哪些内容说明revival
(复兴)
relive(救济)reform(改革)这三方面的内容?评价罗斯福新政。?
?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一、从繁荣到危机
1.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新兴产业
迅速发展。但是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资本主义
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导致了
经济大危机
的爆发。
2.
时间、开始国家、规模:
1929
年10月下旬,
美国
股票突然下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
美国
及整个资本土义世界。
3.危害: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时间:
1929-1933
年,人物:
罗斯福
就任美国总统,
目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宣布实施:
实施新政

2、特点:采用
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内容: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颁布《
紧急银行法案
》,恢复银行信用。

对工业的调整
(中心措施):颁布
《全国工业复兴法》

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解,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
“以工代赈”
: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4、作用:(评价)
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
美国政府的宏观
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
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
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任务二:【合作探究】
?
1、史料1?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
史料2?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
?
史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
结合材料分析,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任务三:【合作探究】
2、材料罗斯福的前任胡佛总统沿用一贯的“自由放任”政策,不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使
得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从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开始,政府出台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政府支出达350亿美元。他(罗斯福)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
??
结合材料说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本质是什么?
任务四:【合作探究】
3、结合今天中国的改革,你能谈谈罗斯福新政的哪些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么?
任务五:【合作探究】
4、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任务三:【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C

A.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
C.经济大危机
D.珍珠港事件
2.罗斯福所采取的有关措施(见表3所示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B
)?
A.恢复工业生产
B.缓解就业压力
C.兴办公共工程
D.推广科技成果
3.导致下表中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C

1929—1933年美、德、英、法等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A.
一战影响
B.
帝国主义分赃不均
C.
经济危机打击
D.
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4.“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为应对“恐惧”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B
)?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B.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5.罗斯福在一次著名演讲中称:“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新政”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
D

A.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B.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D.对工业的调整
6.“(总统)上任后推行新政帮助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二战期间他推动美国支持并加入同盟国阵营。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材料中的“总统”应是(
B
)?
7.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地打击。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张,最终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美国则实行了罗新新政,其主要作用是(
B
)?
A.使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
C.从根本上变革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D.摧毁了法西斯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
8.罗斯福新政期间,为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而颁布的法律文献是(
)?
A.《全国工业复兴法》B.《社会保障法》C.《紧急银行法案》?D.《国策基准》
9.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是(
D
)?
A.整顿银行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0.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国家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
D
)?
A.联邦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二、材料分析题:
面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作法。
?
材料一
?
?
(1)说出材料一中,田纳西河水利工程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相关。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和欧洲的位次
依据材料二,说明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说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观点一: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克服了经济危机,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
??
观点二: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3)从材料三中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说出是否同意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
答案:
(1)以工代赈(或政府兴办公共工程);美国更广泛地开发利用田纳西河流城的自然资源,政府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2)苏联由相对落后的工业国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因,实现了工业化。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3)观点一:不同意。罗斯福新政环节经济危机,促进生产恢复发展,是美国人民恢复对美国制度的信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是无法克服的。观点二:不同意。苏联经济建设的核心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发展不协调。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