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5单元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5单元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案+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围绕“想象”进行交流,首先总结了大胆想象的重要作用,然后以学过的两篇精读课文为例,从如何展开想象的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回顾,打开大胆想象的思路。
“初试身手”是学生在认识到大胆想象的好处,打开想象思路以后,进行大胆想象的尝试和实践。教材安排了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初试身手”。第一个体验活动是“指印画”练习,要求学生在按出手指印后,画出想象中的事物。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教材提供了三幅图,启发学生根据手指印的特点,画出想象中的事物。第二个体验活动是接龙编写故事,以接龙的形式续编故事,可以互相启发,开拓思路,使故事的内容更丰富。教材提供了两个故事开头供学生自由选择,利于学生打开思路,进入想象的情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这两个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交流平台”围绕单元学习重点交流,打开想象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为“初试身手”做好铺垫;“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让学生通过想象实践,初步体验大胆想象带来的愉悦。
教学目标
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教学难点
1.画出想象中的事物。
2.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部分,教师要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单元所学内容,发现打开想象思路的途径,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进行交流,找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内容,然后重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大胆想象的神奇”。接下来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梳理如何进行大胆想象,比如,《宇宙的另一边》把另一个世界想象成这个世界的倒影,《我变成了一棵树》从内心愿望出发,想象自己变成别的事物,从而拥有了奇异的经历。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章展开想象的不同方式。二是要注重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欲望,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想象的奇特有趣,关于想象思路方法的总结应隐含在其中,不宜作过多理性分析。除了交流课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其他书上读到过哪些有趣的想象故事,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激发起想象的兴趣,打开想象的思路。
2.初试身手
开展“初试身手”教学,凭借手指印进行想象时,侧重指导想象的奇妙和与众不同,可以借助“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比如,“我”全身长出枝条,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还长满各种鸟窝,多奇特的想象啊!这椭圆的手指印,旁边长出耳朵、鼻子等,就能变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手指印上还可以长出什么,变成什么别的有趣的事物呢?鼓励学生进行新奇有创意的想象。续编故事时也可以依托“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打开想象思路。第一个故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的愿望是变成一棵树,实现愿望后就有了一段和树的特点有关的奇异经历。按照这样的思路,瞌睡虫的愿望是找朋友,它们的愿望能实现吗?会有哪些与瞌睡虫的特点有关的有趣经历呢?第二个故事,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我”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成这一边的倒影,从而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按照这样的思路,小牧童来到了颠倒村,周围的一切都是颠倒的,他会有哪些奇异的经历呢?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彩色印泥、白纸。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了解方法
1.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写出奇妙、与众不同的想象,不仅要大胆想象,还要了解打开想象思路的途径。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打开想象思路的方法。
2.教师:为了学习打开想象思路的途径,我们先一起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宇宙的另一边》。
(1)出示“交流平台”的相关句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里的奇妙想象。
句段1:在宇宙的另一边,想写关于风的习作,要先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大胆想象,可以让我们拥有奇异的经历。
(2)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文中最让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内容。
(5)小组代表概括课文有哪些奇妙的想象,其他同学补充。
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与这边一样的城市、街道、房子和孩子,但那里的孩子与“我”做的都是相反的。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与这边截然相反的自然现象:雪是夏天的、太阳从西边升起、石头拥有生命……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与这边迥然不同的课堂:加法是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乘法是“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习作课上写“风”就得把自己变成风……
3.过渡:和《宇宙的另一边》一样,《我变成了一棵树》也有很多奇妙的想象,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说课文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相关句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里的奇妙想象。
句段2:自己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鸟窝里。这样的想象很奇特。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想象奇妙的句子。
(3)学生小组交流,说说文中最让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内容。
(4)小组代表试着用第一人称讲述课文里有哪些奇妙的想象,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想变成一棵树,觉得身上痒痒的,许多小树枝从“我”身上冒出来,“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③“我”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鸟巢里,妈妈也坐在了三角形的鸟巢里。
④妈妈带来的美食诱惑得“我”直掉口水,但是小动物们都没有想到那是“我”的口水:小狐狸以为是在下雨;小鳄鱼以为是小松鼠的牛奶打翻了,或者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小白兔认为是“我”在哭。最后还是妈妈发现“我”肚子饿了的秘密。
4.引导学生比较《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想象方式的不同,说说课文是如何展开大胆的想象的。
《宇宙的另一边》把另一个世界想象成这个世界的倒影,所有事物都与这个世界截然相反。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想象自己变成了别的事物——树,从而拥有了奇异的经历。
5.拓展交流,积累语言。
(1)同桌互相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趣的想象故事。
(2)教师课件出示交流要求,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激发起想象的乐趣,打开想象的思路。
①交流的时候,要把话说清楚、连贯,把意思表达明白。
②要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随着别人的讲述想象画面。
(3)小组评议,评价谁选的文章最符合要求,谁能把想象最有意思的部分讲清楚。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积累富有想象力和新鲜感的语句。
6.教师小结:大胆的想象能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或者根据特点展开想象,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
板块二 运用方法,初试身手
1.教师课件出示“初试身手”的三张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指印画”的新奇有趣。
2.教师激趣谈话:我们看到指印也能作画,这些看似普通的指印,画上耳朵、眼睛、鼻子等,就可以变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手指印上还可以画什么让它变成别的什么有趣的事物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让指印来个大变身吧!
3.教师引导学生创作“指印画”。
(1)创设情境:邀请学生一起登上“奇思妙想号”(虚拟),准备在想象的世界里展开大比拼。
(2)学生分组:为方便比拼,请学生分好组,并选出组长。
(3)请学生用彩色印泥在白纸上按下自己的指印,并展开奇思妙想,在自己的基础“指印画”上继续创作,为指印来个大变身。
(4)小组讨论,选取优秀的“指印画”参加比赛。哪位同学想得新奇,画得有趣,就可以为自己小组赢得一颗“奇思妙想星”。
(5)小组优秀“指印画”展示,集体评选。(展示时,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大胆表达,让自己的奇思妙想得到充分的展现)
(6)评出“奇思妙想星”最多的小组。
4.教师小结:就像“我”变成一棵树那样,我们可以根据手指印的形状把它想象成其他事物,并用生动有趣的画面表现出来。
板块三 放飞想象,接龙故事
1.谈话导入:《宇宙的另一边》和《我想变成一棵树》给我们展示了奇妙的想象世界,通过大胆想象,我们也能编写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尝试接龙故事吧!
2.教师课件出示“初试身手”第二题第一句,引导学生接龙编写故事。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我想变成一棵树》并思考:“我”的愿望是变成一棵树,实现愿望后就有了一段和树的特点有关的奇异经历。按照这样的思路,瞌睡虫的愿望是找朋友,它们的愿望能实现吗?会有哪些与瞌睡虫的特点有关的有趣经历呢?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打开思路。比如,瞌睡虫找到了红绿灯,会闹出什么笑话或者不必要的麻烦?瞌睡虫找到了蝉,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3)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评选出谁想得奇特、编得有趣、讲得生动,评选出优秀片段。
(5)集体展示小组优秀片段。
(6)教师指名学生说说优秀片段的优点是什么,有没有不足之处。
(7)全班学生针对优秀作品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相机给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片段是否是根据瞌睡虫的特点进行的故事接龙。
(8)根据评议内容,学生对自己所写的片段进行完善修改。
(9)教师课件出示故事接龙参考例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接龙编写故事。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一只小瞌睡虫飞出洞口后,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它看见了一只小猫,就问:“我能和你做朋友吗?”小猫摇摇头说:“不行,你会让我睡着,这样我就抓不到老鼠了。”  小瞌睡虫有些难过,它飞呀飞,又看见了一头驴,就问:“我可以和你交朋友吗?”驴说:“不行不行,你会让我睡着,这样我的工作就做不好,主人会生气的。”
小瞌睡虫难过极了,它飞到了一位老奶奶的家里。老奶奶见小瞌睡虫一脸难过,就问它怎么了。小瞌睡虫伤心地讲了自己交朋友的经历,老奶奶听后说:“要不我和你做朋友吧!我老是腰酸背痛睡不着觉,你能帮帮我吗?”小瞌睡虫很乐意为老奶奶效劳,它围着老奶奶快乐地飞舞着,没一会儿,老奶奶就睡着了。过了好久,老奶奶才醒来,她高兴地说:“我好久没有睡得这么香了,真是谢谢你啊,我的朋友。”小瞌睡虫终于交到朋友啦!
3.过渡:经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学会怎样接龙编写故事呢?接下来就是检验我们的时刻了,让我们一起来接龙编写另一个故事。
(1)教师课件出示“初试身手”第二题第二句。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并思考:“我”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成这一边的倒影,从而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世界。按照这样的思路,小牧童来到了颠倒村,周围的一切都是颠倒的,他会有哪些奇异的经历呢?
(3)学生根据提示续写故事。
(4)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讲述自己续写的故事片段,组内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巡视,相机引导。
(5)学生根据意见修改故事片段。
(6)学生小组将所有组员的故事片段进行整合,修改完善,整理出几段想象合理的故事。
(7)小组代表汇报整理后的故事片段,全班同学交流评议,选出每个小组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经过合理润色,组合成一个结构相似、内容紧密联系的完善的想象故事。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8)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展开想象,编写接龙故事。
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写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做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初试身手,发挥想象,制作了新奇的“指印画”,还根据开头接龙编写了两个有趣的故事。只要打开想象的思路,大胆想象,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个奇妙的想象世界。同学们课下也要多阅读想象故事,积累富有想象力和新鲜感的语句,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1.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初试身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编写故事、小组交流修改、全班鉴赏评议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充分结合课文。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打开思路,根据一定的想象方式进行大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