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剃头大师
本文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课文讲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而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课文的篇幅较长,共18个自然段。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为展开下面的情节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主要讲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作者描述了小沙被姑父押进理发店,被迫理发的情形,然后,作者用两个具体事例,描述了小沙剃头时经历的“受刑”般的痛苦,为后面让“我”来理发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第7~18自然段)主要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先写“我”摆出剃头大师的架势,将小沙的头剃得坑坑洼洼,还把姑父的睡衣弄得像张熊皮。结果,小沙看到自己的样子,像看见了鬼一样。最后,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而姑父也跟着倒了霉。
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有些句子有着内在的含义,比如,“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害人精”让小沙吃尽苦头,姑父不可能不知道。可为什么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呢?这里边包含着姑父的多少无奈。再比如,“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小沙敢让“我”来给他剪头发,对“我”的理发要求也很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通过这句话我们可知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什么都豁出去了。
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如“押进、夺门而逃、怒视、抗议、耿耿于怀”,表达了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强烈不满与抗拒;“害人精、冤家”,这些词语生动地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在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时,用“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写出“我”的得意;用“发现自己闯了祸”、惊叫“坏了”,体现了“我”内心的惴惴不安;用“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表现“我”的强作镇定,一系列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我”顽皮儿童的形象。
教学目标
1.会认“剃、执”等生字,会写“表、胆”等生字,会写“大师、表弟”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4.说说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原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难点
说说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原因。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惯”和“摸”字时,可以分别通过与形近字“贯”和“模”进行比较,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还可以结合语境随文了解生字的意思。如教学“剃”字时,可以结合课题“剃头”进行识记,也可结合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生字书写教学时,指导学生书写“鬼”字,上面的撇不要写成“?”,竖弯钩要写得圆润而舒展,里面的撇折点不要写成点。“表、差”两个字横画较多,注意把握横画之间的间距及各横长短;“表”的上半部分是三横一竖,撇和上面的竖是两笔;“差”上半部分是三横加竖撇。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的办法。
2.阅读教学
教学时可以从课题切入,让学生根据“剃头大师”这个题目进行猜想,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带着自己的猜想去课文中寻找答案,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叙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叙述了“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词句段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第一,可以通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描写老剃头师傅使用的工具、剃头时的动作及小沙当时神态的语句,联系生活经验,加以理解体会,明白为什么他是“害人精”。了解“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过程时,可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了解“我”是如何给小沙剃头的,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以及小沙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从过程和结果两个角度来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从过程来看,老剃头师傅带给小沙的是痛苦,而“我”剃头时,小沙是非常愉快的;从结果来看,恰好相反,老剃头师傅可以给小沙理一个合格的头发,而“我”却害小沙剃了光头。第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课文中难懂的词句,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上共同的难点,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疑惑。教学中,可让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理解。像“害人精”这样带有强烈感彩的词语,则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来深入理解。理解难懂的句子,既要联系上下文,还要联系生活经验。比如,要理解“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最好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不少人理发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被推剪夹住头发很疼;碎头发掉在脖子里,落进衣服里,令人极其难受,真的跟受刑一样。第三,感受课文风趣幽默的语言。
课文内容是个极为有趣的儿童故事,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教学中,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风趣。
3.表达运用
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风趣。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时,可以通过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的方法来理解。
课前准备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介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
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剃、执”等生字,会写“表、胆”等生字,会写“大师、表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剪头发的图片,学生说说自己是否喜欢剪头发,畅谈自己剪头发的经历。
2.谈话导入:头发长了去剪掉,称为“理发”;还有一种比较有年代感的称呼,叫作“剃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一位小主人公,他就不喜欢剃头,但是好在他碰到了一位“剃头大师”,剃头大师会怎样给他剃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4.根据课题,引导畅谈:同学们能根据课文题目做出哪些猜想呢?
5.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从“大师”可以看出剃头师傅技术很好;剃头师傅技术好,顾客的体验肯定也很好。
6.过渡: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这个故事,看看同学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呢?
7.介绍作者秦文君,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屡获国内外各类奖项,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代表作品有小说《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调皮的日子》《小丫林晓梅》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
3.指名读课文,注意分辨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给学生纠正读音,并予以生难字的指导。
“厘、理”为边音;“虽”为平舌音,“执、仇、差”为翘舌音;“惯、胆、件”为前鼻音,“刑”为后鼻音。“剃”读tì,不要读成tī,“刑”读xíng,不要读成xín;“虽”读suī,不要读成shuī。
4.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易错字的书写。
“表”字上窄下宽,中竖与左撇是两笔,下边的左撇和捺要舒展,竖提在撇上部起笔,竖要短。
“胆”字左边的“月”要瘦长,最后一横要有力。
“鬼”字是独体字,“日”要写扁,上面的撇不要写成“?”,竖弯钩要写得圆润而舒展,里面的撇折点不要写成点。
“理”字左部分的“王”字要窄,“里”字最后一横要有力,注意左右两部分笔画间的避让。
“仇”字右边的“九”竖撇起笔要高,横折弯钩的横稍向上拉、转折要重、下边折轻弯重。
“差”字上面部分三横之间的距离均等,下面的“工”字略为扁平,最后一笔横略长。
“倍”字是左边是“亻”,不要写成“彳”;右下边是“口”,不要写成“日”。
5.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大师 表弟 胆小 中药 姑父 理发
欢迎 仇人 摆布 双倍 过年 央求
虽然 天分 电灯泡
6.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7.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谁?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哪几个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
8.指名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应内容。
(1)“剃头大师”是“我”,“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
(2)课文讲了天生胆小、害怕剃头的小沙,总是被一个老剃头师傅剃头。为了不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小沙央求“我”替他剃头。由于“我”随意乱剪,最后越修越糟,越剪越短,害得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
(3)第2~6自然段写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第7~18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
板块三 品读课文,体会“害怕”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认识小沙,并找出哪些句子体现了小沙害怕剃头。
2.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引导感悟。
句段1: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1)交流识记“表、胆、鬼”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四个“怕”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表弟的胆子特别小。
(3)抓住“害怕剃头”一词引导学生明确这一句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为后文埋下伏笔。
句段2: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1)交流识记“理、夺”这两个字。
①运用“加一加”的方式,明确“理、夺”的结构。
②理解“夺门而逃”的意思。
(2)辨别多音字“得”,这里读děi,意思是“需要”。
(3)引导学生通过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且”和表转折关系的“否则”体会小沙对剃头的害怕。
(4)抓住“押”“执”“监督”等表现压抑、紧张气氛的动词引导学生明确小沙每次都是被强制带去理发的;再通过“夺门而逃”展现小沙的慌张,体现了小沙害怕剃头的特点,表明了小沙害怕剃头的程度。
(5)再读句子,读出小沙不愿理发的心理,并想象小沙被押进理发店和“夺门而逃”的画面,想象小沙当时的表情和可能会嘀咕的话。
句段3: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的目光怒视对方。
(1)交流识记“骂、仇”这两个字。
①运用“加一加”的方式,明确“骂、仇”的结构。
②结合语境,理解“仇人”和“怒视”的意思。
(2)解释“骂人精”的意思是“令人讨厌,专门折磨别人,占人便宜的人”,这是一个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也是日常口语,这类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而且生命力强。试着将“害人精”换成其他词语再读一读,对比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拓展类似的词语:飞毛腿、鬼灵精、慢性子。
(3)抓住“骂谁‘害人精’”和“怒视对方”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明确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小沙非常害怕理发。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想开去,想象小沙的生气害怕。
3.过渡:尽管小沙很害怕剃头,但是头发总得要剃,谁会是小沙口中的“害人精”呢?“害人精”又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呢?
4.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认识“害人精”,圈画出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句子。
5.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感悟。
句段4: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1)辨别多音字“得”,这里读dé,表示无可奈何。结合前文的“得”区分记忆。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通过“耳朵不好”明确老师傅听不清小沙骂他“害人精”;通过“锃亮”明确老师傅的剃刀经常磨,闪着光、发着亮,这对天生胆小的小沙来说是容易做噩梦的,道出了小沙任由老师傅摆布的原因,体会小沙的无奈。
(3)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想有没有这样的剃头经历。
句段5: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出读后的感受。
(2)理解“老掉牙”的意思是陈旧过时。引导学生借助“老掉牙”一词感受推剪的旧、并不好使;“咬”字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推剪夹住头发时的样子,通过“咬住”“不放”感受小沙由人摆布的痛苦样子。试着将这些词换成其他词语再读一读,对比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痛”和“痒”的剃头感受,从两种强烈的感觉中去体会小沙剃头时的痛苦,体会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厌恶之情,以及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4)引导学生感受“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跟受刑一样”等短语的语言特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感受小沙的苦不堪言。
(5)读一读,想一想:“这还不算”“你想想”这样的生活常用语,给人一种拉家常的感觉,有什么作用?
(6)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既可以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7)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沙被剃头时的痛苦和老剃头师傅真是个“害人精”。
句段6: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1)读一读,想一想:理发店为什么要收小沙双倍的钱?
因为小沙怕剃头,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如果没有姑父执木尺监督,小沙还会夺门而逃,所以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
这样的顾客,姑父不给双倍钱是没有人愿意给小沙理发的。
(2)理解“耿耿于怀”的意思,引导学生借助“耿耿于怀”明确小沙对理发店收自己双倍钱一直不能释怀,总放在心上。
(3)指导学生明确“耿耿于怀”是AABC式的词语,再指名学生说出同类词,教师归纳:斤斤计较、勃勃生机、津津有味等。
6.想一想,说一说: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被推剪咬住一绺头发不放是什么感觉?碎头发掉在脖子里是什么感觉?生活中,当自己理完发,别人收你双倍钱时,你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7.再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小沙的痛苦、无奈和不满情绪。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3.说说课文用“剃头大师”作题目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沙害怕剃头和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大家还记得哪些画面呢?
2.回顾片段,想象画面。指名学生回顾片段,并想象画面。
3.过渡:快要过年了,小沙的头发也很长了,可他不想去理发店受折磨,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了“我”的身上,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我”是怎样为小沙剃头的吧!
板块二 精读课文,感悟“大师”
1.学生自由朗读第7~18自然段,认识“剃头大师”,圈画出“我”为小沙剃头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
句段1: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他知道姑父绝对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
(1)指名学生朗读,并说出读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折磨”指的是一绺头发被咬住不放、碎发掉进脖子里。“央求”有恳求的意思,通过“央求”形象的表现出小沙对理发店的惧怕,对“我”能替他剃头的渴望,表达了小沙想要摆脱老剃头师傅折磨的强烈愿望,儿童的天真跃然纸上。
(3)小组交流,结合语境想想小沙是怎样央求“我”的。
(4)引导学生通过小沙宁愿让从来没剪过头发的“我”来帮他剪头发,也不愿意让老剃头师傅剪头发,进一步表明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不满。
(5)想一想,说一说: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承上启下,写小沙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可又不得不剃头,没有办法了,于是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为“剃头大师”的出场做好了过渡。
句段2: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因为从来没有人肯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我一连在他肩上拍了三下,表示:有你的,老弟。
(1)指名学生读,并说出读后感受。
(2)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我会愿意答应给小沙剪头发?
①“我”不想让小沙去理发店受老剃头师傅的折磨。
②小沙答应剪完后给“我”五块钱。
③“我”以前从来没有帮别人剪过头发,因为从来没有人肯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即使不给钱“我”也愿意。
(3)读一读,议一议:“不给钱我也愿意”,遇到类似的事,你是否也愿意?
(4)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随便处置”的意思。
(5)小组交流讨论,体会为什么“我一连在他肩上拍了三下”。
这是“我”对表弟的肯定和赞赏:还是咱兄弟俩亲,你把头交给“我”算是找对人了,我一定对得起你的信任,不会让你遭罪。
句段3:小沙坐在凳子上,看我找出剪刀,才有些慌,说:“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
(1)这里的“得”读děi。
(2)指名学生读,读出小沙的慌张害怕。
(3)引导学生明确小沙慌张的原因是害怕耳朵被剪破。
句段4: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1)指名学生读,感受“我”的信心满满。
(2)结合语境,理解“天分”的意思。
(3)指名学生说一说“我”有哪些剃头的天分。
①知道先给顾客围上围巾;
②能摆出和剃头师傅一样的架势;
③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4)引导学生通过“围”“摆”“剪”几个动词想象我是如何给小沙剃头的,“嚓嚓两剪刀”说明“我”剪头发的动作快、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的天真、大胆。再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明确“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
(5)再读句段,读出“我”内心的感觉。引导学生从“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看出,“我”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生来就知道剃头的方法,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甚至显得有些得意。
(6)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我”剃头的架势足。
句段5: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1)通过“纷纷飘落”“熟练”两个词语看出“我”第一次为别人剪头发内心的兴奋和得意。“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体现了“我”的随意,为下文做铺垫;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是不是正常的剃头方法。
(2)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满头发的睡衣比作熊皮,可以看出被剪掉的头发之多。
(3)比一比,议一议:“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与“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有何区别呢?
最开始“我”给小沙剃头时,“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这是“我”自信的表现。现在剃着剃着“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因为“我”的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我的自信心膨胀了。语言的丝毫变化,暗示了“我”的情绪在爬坡,感情的波澜被一步步推上巅峰,为下一步情绪的下跌制造落差。
(4)小组交流讨论,思考:“我”哪些地方像剃头大师了?
(5)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我”剪头发时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我”剪头发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心所欲,十分洒脱;不一会儿“我”就剪了很多头发。
(6)再读句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我”的出手不凡。
句段6: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句段7:“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句段8: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1)指名学生读,说话部分朗读时声调要高,读出“我”为自己的失手而惊慌的语气。
(2)句段6前后存在因果关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突出后果严重。
(3)引导学生抓住“闯了祸”“随意乱剪”“坏了”等关键词,体会“我”的心情变化,由得意变得有些紧张。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在“我”惊呼“坏了”的时候,小沙只是连忙摸了下耳朵,对他来说,剃头时只要不痛不痒、不剪着耳朵就行,并不关心头发剪得怎么样,而对于给他把头发剪坏的“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句段9: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引导学生通过“可惜”“糟”等词体会“我”内心的慌张、不知所措。
(2)联系上下文,明白“耳朵边剪得小心”的原因。
(3)结合图片,说说“坑坑洼洼”和“梯田”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沙坑坑洼洼的头比作层层梯田,说明耳朵附近的头发修得很不平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胡乱剪头发之后的糟糕景象。
(4)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学生体会“我”在发现给小沙剪坏头发之后因为慌张而修得更糟的情形。
句段10:当然,我没得到那五块钱。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1)教师范读,注意句子的节奏、停顿和重音等。
(2)读一读,说一说:“我”这个剃头大师剃得怎么样?并说明原因。
“我”剃得很糟糕。因为“我”随意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我”也没有得到小沙说要给“我”的五块钱。
(3)抓住“倒霉”这个关键词,由小沙、姑父的倒霉经历,体会“我”剃头技术的糟糕。
板块三 总体探究,答疑解惑
1.结合课文,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剪出的头发怎么样,小沙又有什么样的反应。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补充,最后课件出示表格。
过程 头发 小沙
老剃头 师傅 画面 用老掉牙的推剪,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进脖子 合格 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
“我” 画面一 给小沙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嚓嚓两剪刀 剪下一堆头发 高兴
画面二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 落满黑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不到一厘米 无所谓
画面三 剪掉翘起的长发、修了修、越修越糟、越剪越短 漏出头皮、坑坑洼洼、像层层梯田 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3.讨论交流,对比学习。
(1)提问启思:“我”能称得上是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2)结合课文,小组交流讨论,体会“剃头大师”为题的妙处。
“我”给小沙剃头,开始时信心满满,结果小沙的头被我剪得极其糟糕。“我”和真正的大师相差甚远,用“大师”一词有自贬自嘲的意味。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显得风趣诙谐,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悬念,让人产生思考,让故事更加有趣,也能体现“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提问启思: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补充。
老剃头师傅不是“害人精”。
①姑父押小沙去理发店,说明小沙是抗拒理发的。
②谁给小沙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可见这是小沙的偏见。
③剃头老师傅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说明老师傅对待理发很认真,不是“害人精”。
(5)提问启思:老师傅的推剪虽然“老掉牙”,但他对待理发可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不是“害人精”;“我”不仅害得小沙剃了光头,还害姑父的睡衣上都是碎发,显然我也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那么,在这个故事中,谁才是真正的“害人精”呢?谁又是真正的“剃头大师”呢?(“我”才是真正的“害人精”,老剃头师傅是真正的“剃头大师”)
板块四 课文回顾,总结强化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剃头大师
2.总结:本篇课文讲了天生胆小、害怕剃头的小沙,总是被一个老剃头师傅剃头;为了不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小沙央求“我”替他剃头;由于“我”随意乱剪,最后越修越糟,越剪越短,结果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睡衣上的头发也清除不干净的故事。故事真实地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有趣和难忘,以及“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童年是美好的,希望同学们也能过好童年的每一天!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学法迁移,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抓住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词语,更好地理解课文,读懂题目。在联系上下文理解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在结合生活经验中思考交流,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童真的和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在想象中读出情境,读出趣味,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
2.把握全文,对比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梳理“我”和老剃头师傅分别是怎样为小沙剃头的,在梳理中对比分析,弄清楚谁是真正的“剃头大师”和谁是真正的“害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