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不能失信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1、我不能失信 教案+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我不能失信
《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而且她早就盼着到那个伯伯家去,临出门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她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课文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宋庆龄特别高兴,充满了期待。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讲述了小庆龄为了遵守约定,没有听从爸爸妈妈的劝说,选择留在家里等候小珍。
课文运用了大量对话来表现小庆龄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第2~10自然段通过宋庆龄与爸爸妈妈的几次对话,展现了她宁愿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也要遵守教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候小珍。比如,第6自然段中“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一句,说明小庆龄尽管知道第二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她认为不能让小珍扑空,所以拒绝了爸爸妈妈的建议。又如,第8自然段“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一句,更充分地体现了宋庆龄的真诚与守信。课文结尾宋庆龄与妈妈的对话,“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说明在小庆龄心目中守信比玩重要,诚信是第一位的。
教学目标
1.会认“耀、庆”等生字,正确读出“叠花篮、歉意”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歉”字时,可以通过与形近字“谦”进行比较,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还可以结合语境随文了解生字的意思;“耀”字与光有关,可以结合语境组词来理解识记,也可结合生活实际加以理解;教学“庆、盼”字时,可以利用词语“庆祝、盼望”来帮助记忆;教学“叠”字时,可以借助动作演示来识记。
2.阅读教学
课文情节简单,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验,理解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可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抓住描写小庆龄言行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自主阅读、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本课时,可直接从课题切人,引导学生围绕“我不能失信”,结合“阅读提示”的学习要求,想一想:“我”不能失信于谁?从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小庆龄信守承诺的句子。边读边找,圈画出相关词句进行体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指点、引导,重点关注课文结尾的句子。
课文结尾小庆龄说的一番话,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前文提到小庆龄非常期盼能到伯伯家去,因为可以见到漂亮可爱的鸽子,伯伯还准备送她一只作为礼物。但是为了遵守和小珍的约定,小庆龄选择独自一人留在家里等候小珍,没有家人的陪伴,也不能和可爱的鸽子一起玩耍,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可小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可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庆龄对于守信并不后悔,这一切都是她心甘情愿的,因为在她的心里,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3.表达运用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多为人物对话。在阅读人物对话时,要仔细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人物的对话,感悟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问启思,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说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有怎样的感受、遇到这样的事是怎样处理的,以及展开想象,说说下次小珍和宋庆龄见面会说些什么。
课前准备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搜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
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
2.谈话导入:宋庆龄是我国杰出的女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她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伟大的女性小时候有怎样的故事吧!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
4.介绍作者孙永猛,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孙永猛(1944—1999),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传记小说《才女传奇》《女中之杰宋庆龄》《董必武》。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
3.指名读课文,注意分辨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给学生纠正读音,并予以生难字的指导。
“盼、歉”为前鼻音,“庆”为后鼻音。“庆”读qìng,不要读成qìn。
4.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从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提问,考查预习成果: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说说大意。宋庆龄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课文主要写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庆龄一家准备到一位伯伯家做客,可又想起约好了要教朋友叠花篮,虽然爸爸妈妈劝她改天再约,但是宋庆龄还是坚决留了下来的故事。
(2)第一部分(1):小庆龄因为要去伯伯家可以看见漂亮的鹦鹉而高兴。
第二部分(2~10):小庆龄为了不失信于朋友,说服了爸爸妈妈,留在了家里等朋友。
(3)宋庆龄是一个诚实守信、讲信用的人。
6.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即可。
板块三 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宋庆龄想去伯伯家吗?勾画出相应的句子。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句段1: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他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1)引导学生借助“特别高兴”“早就盼着”等关键词,看出小庆龄是很想去伯伯家的。从“早就盼着”可以体会宋庆龄想去伯伯家的愿望由来已久,可见她此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2)学生齐读句子,通过对鸽子的描写体会鸽子的漂亮可爱,读出宋庆龄即将要去伯伯家的高兴喜悦。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句子。
4.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
句段2:“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出读后的感受。
(2)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是多么想去伯伯家,多么想去看漂亮的鸽子,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句段3: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
(1)指名学生朗读,读出爸爸说话时的疑惑语气。
(2)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爸爸的反问来强调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
句段4:“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1)识别多音字“空”。
(2)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明确宋庆龄认为爸爸提出的改天教小珍叠花篮的建议是不讲信用的。
(3)这句话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不行”“抽”等关键词来感受体会,明确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把手抽回来”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句段5:“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出坚定的语气。
(2)明确这句话是宋庆龄拒绝了妈妈的提议,宋庆龄的回答表明,他认为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所以不能失信,更不能有意地失信,这更加表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
句段6: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出读后感受。
(2)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守信用的优秀品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宋庆龄对于守信并不后悔,这一切都是她心甘情愿的,因为在她的心里,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板块四 朗读感悟,交流想法
1.角色朗读,体会品质。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原文中的对话。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和重音等。
(3)小组展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2.比较阅读,说说发现。
(1)课件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
①“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②“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③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2)读一读,说一说:这几句话形式有什么不同?
(3)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梳理引导。
一句完整的语言描写包括:提示语+人物说的话+标点符号。
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标点符号就有相应的变化,表达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
(5)小结: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位置不同,不仅使对话形式多样化,而且能体现人物不同的心情。
3.拓展延伸,运用表达。
(1)提问启思:如果你是当时的宋庆龄,放弃了去伯伯家的机会在家等朋友,朋友却没有来,你会是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有的说:“很生气,自己遵守诺言,朋友小珍却不遵守诺言。”
有的说:“有些后悔,早知道小珍不来,我就跟着爸爸妈妈去伯伯家看鸽子了。”
有的说:“仍然不会后悔,虽然没有等到小珍,也没去成伯伯家,但是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3)创设情境:第二天,小珍遇到了庆龄,得知庆龄一直在家等自己,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庆龄又会怎么回答呢?注意人物说话的动作和神态。
小珍________,对庆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庆龄__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小珍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
(4)小组交流,互相分享。
4.结合自身,交流故事。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遇到了之后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2)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
5.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我们以后也要做一个重诺言、守信用的人。
板块五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我不能失信
2.积累关于诚信的格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民无信不立。——《论语》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司马光
3.小结:课文主要写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庆龄一家准备到一位伯伯家做客,可又想起约好了要教朋友叠花篮,虽然爸爸妈妈劝她改天再约,但是宋庆龄还是坚决留了下来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一个人也只有诚实守信才会取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本文是略读课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情感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学文识字,更要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如,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的事情,达到自励、自省的目的。